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月谈     
世界革命人民大胜利的一年 1964年就要过去了。这是世界革命人民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这一年,各国人民同帝国主义(主要是美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进行斗争的主要战场,仍然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亚洲的民族民主革命更加深入。美帝国主义对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侵略和干涉,遭到了印度支那各国人民日益猛烈的反击。特  相似文献   

2.
从地南反侵略战争开始以来,除开越南人民军在英勇的作战中获得辉煌的战果外,配合着人民军作战的敌后人民武装力量(包括人民军地方部队、民兵和游击队),也获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消耗和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胶着了敌人许多机动部队,建设和培养了武装与半武装的战斗力量;巩固和扩展各个游击区和游击根据地;保卫生产和人民的人力物力;打乱了法、美帝国主义的'以战养战'、'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罪恶阴谋.在敌后战场上的人民人装力量,自一九四五年  相似文献   

3.
正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这句话的原意是:孔子说:"颜回这个人,差不多算是知晓几微了吧!有了过失,未尝不知道,知道后未曾再犯。《周易》说:‘离开不远即返,无大悔,大吉。'"颜回是孔子最赏识、最器重的学生。孔子在此处称"颜氏之子",就可见一斑。在古代,"子"是对人的尊称。比如孔子,大家又尊称"孔夫子"。因此"颜氏之子"一句,表明孔子对颜回的情感超越了  相似文献   

4.
美帝国主义、赫鲁曉夫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加紧勾结,配合行动,最近几个月来又一次掀起一股反华浪潮。它们妄想打击中国,孤立中国。它们颠倒黑白地污蔑中国“好战”,胡说什么中国的对外政策“正遇到困难”,遭到“失败”,中国“孤立”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已在“明显下降”了,等等。毛主席教导我们: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情况正是如此。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何尝一日停止过对我国的造谣、污蔑、谩骂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代表了我国迄今为止汉语词典、字典编纂的最高水平,也代了我国汉语研究的最高水平。但笔者在查检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两部工具书的一些共同的有待商兑的汉字注音问题。本文仅就"揖"、"二字的注音及其相关问题,试陈拙见,恭请方家不吝赐教.一、关于"揖"字之音、《汉语大词典·木部》释日:"揖[《广韵卿叶切,入叶,精.]亦作'.①船桨.短日揭,长田"(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八卷本第4卷第1176页).《汉语大字典·木部》择日:"揖,《说文》:'揖,舟格也。从木,再声。'桂馥义证:'或作。《字…  相似文献   

6.
正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易》卦爻辞所蕴含的道理十分博大,百物均无所遗弃。从始至终心怀危惧,其大要归于无咎,这就是《周易》的大道。周易的道理深广博大,万事万物皆涵盖其中,没有一个被遗漏和废弃。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对万事万物的发展始终怀有戒慎恐惧之心,始终怀有警惕忧患之心,并以言行举止毫无过错为要旨,无咎就是没有灾难。人若能无灾无害地走过这一生,就是最大的幸运,这其中的智慧就是《易经》之道。反过来讲,谁若  相似文献   

7.
《北史》卷五五《陈元康传》云:"初,司马子如、高季式与孙搴剧饮,搴醉死,神武(高欢)命求好替,子如举魏收.他日,神武谓季式曰:'卿饮杀我孙主簿,魏收作文书,都不称我意.司徒尝道一人谨密,是谁?'季式以元康对,曰:'是能夜闇书,快吏也.'召之,一见便授大丞相功曹,内掌机密……神武之伐刘蠡升,天寒雪深,使人举毡,元康于毡下作军书,飒飒运笔,笔不及冻,俄顷数纸.  相似文献   

8.
古人常把遥远偏僻的地区称做"天涯地角"或"天涯海角".如南朝徐陵(507-583)为陈武帝写给岭南酋豪的信中说:"天涯藐藐,地角悠悠."(《徐孝穆集》)宋朝张世南(1225年前后在世)在《游宦纪闻》卷六中写道:"今之远宦及远服贾者皆曰'天涯海角'."我国大陆的最南端是雷州半岛.隔着狭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越南"山连山,江连江",不仅有着"龙的传人"、"龙子仙孙"的相似传说,而且越南的历史与中国紧密相关,文化、制度与中国相通、相近,连"越南"这个国名也是由中国的嘉庆皇帝确定的,近代更有过共同抗击列强侵略的战斗友谊……可是,今天在越南不少人已经不清楚这些事实了,却把防范"北方敌人"作为国民教育的内容,近来更是有少数人打出了"中国邻居:躯体大,心眼坏"的标语.那么,真实的中越关系是什么?笔者先从一个美丽的传说讲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吧.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学习《饯学森书信》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将钱老近半个世纪的书信经过征集、整理、编辑、加注释等,已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我们总共选出钱老3331封信,是写给1066人和单位的,分十卷印出。它的特点在于全部是钱老的亲笔手书,忠于原信,忠于历史,展示了一个全面而又真实的、原汁原味的钱学森。据说这在中国出版界是空前的。所以我在"前言"中写道:"一部《钱学森书信》捧在你的手里,犹如一个活生生的钱学森站在你的面前。读完这部《书信》,掩卷冥思,你不仅可以看到钱学森的‘外表',还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我想,这就是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道理。钱老的《书信》内涵十分丰富,本文只讲讲我们从《书信》中所感受到的一位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贤不肖之异者,无他,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卷首自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藏书与读书》中写道:"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余三定教授《民间藏书四题》《藏宝不如藏书》等谈到"我国自古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  相似文献   

12.
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或者悉尼,走在大街上,似有身置中国之感,到处能看到华人面孔。当然,其中也有马来西亚人、日本人、韩国人、泰国人、越南人等,但华人居多。在《悉尼官方旅游指南》中说:"粤语及普通话已成为澳洲第一外语。"他们为什么要飘摇万里来到这样一个远离故土的大岛上定居呢?我好奇地询问一些华人,结论就一句话:"无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3.
1.《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你知道"尚"是什么意思吗?古代"尚"与"上"通用,因为这部书是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所以叫作《尚书》。2《.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你知道"尔雅"  相似文献   

14.
越南诗歌作品的创作多利用中国文化之元素,但也颇具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如"六八体"、"双七六八体"诗歌形式。越南文学名著《宫怨吟曲》即是一例,它巧妙利用中国文化的元素,又成功地使用了越南特有的诗歌创作形式——"双七六八体",因而在越南文坛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越南"四大名著"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成汉平  吴婷 《世界知识》2020,(14):28-29
6月8日,越南第14届国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和《越南与欧盟投资保护协定》(EVIPA)。越南《人民报》评论称,这是"把走向欧盟市场的门打得更开"的历史性事件,越南政府网站也称其为"打开新的发展天际线"的重大事件。经国会批准后,这两项协定最快于今年7月在越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6.
笔者偶尔看到《大自然》(1988年第2期)中武汉大学生物系柳宝全同志写的《腾龙洞中的"透明鱼"》一文,作者对"透明鱼"的描述十分清楚和生动.笔者曾亲自前往腾龙洞观察"透明鱼"及其生活环境,并亲手喂养,所见与作者写的完全相符.但作者写道:"看来这种动物不是'鱼',而属于两栖类,它的科学名称至今仍未确定下来."据我查有关资料,腾龙洞中的"透明鱼"实为利川齿蟾的蝌蚪.对这种蝌蚪,我国著名的两栖动物学家刘承钊教授于1956年,曾在南川县大河坝仙米洞中发现过,且进行过室内饲养.后来四川生物研究所在湖北利川终于找到了它的成体,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中学的文章阅读指导,有些人似乎要提出一个"文无至解"的观点了. 有人说:作者写这篇文章到底想表达什么,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再去读,只是去揣摩作者罢了,你这样揣摩好像有理,我那样揣摩难道就没有道理吗?  相似文献   

18.
《战斗的越南》是世界知識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本通訊集,全书收集了一九六四年九月到今年五月发表在我国各报刊的、有关越南人民英勇战斗的报道共三十一篇。作者大部分是我国記者,也有一部分越南同志。  相似文献   

19.
杨晋 《世界知识》2010,(22):58-59
<正>在人心不古、法律无用的时代,该用什么新的方法来约束人性的贪婪呢?在一节研究生讨论课上,老师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真理?一名同学回答说:真理就是"真善美的东西"。可问题是,在我们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20.
栾星先生著《李绿园传》(见中州书画社出版的《歧路灯研究资料》在叙述《歧路灯》作者李绿园家世生平时称李绿园的家乡"宋家寨在宝丰县治东南,北滨水,西依鱼山,南为隋城遗址。城与鱼山之间,有东汉中常侍吉苞的陵墓。墓前蹲有奇兽'辟邪'石雕,制作宏伟,左膊刻有'辟邪'字样。吉苞墓碑已佚,碑残字摹本,存《汝贴》内。"这里将鱼齿山汉墓称为"吉苞墓",将鱼齿山汉墓碑刻称为"吉苞墓碑"的依据是清道光《宝丰县志》卷十五《艺文志》李绿园《辟邪歌》:"水南岸城北,巨家突兀列三四。蒙茸青草供牧刍,墓门那觅碑版字。桑《经》郦《注》说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