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竹材抗压动态破坏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和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及箣竹(Bambusa arundinacea)等4种竹材进行了顺纹(轴向)和横纹(径向)抗压动态破坏过程试验,分析了竹材的纵、横向抗压力学性能,并对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竹种抗压强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竹材的抗压本构关系、动态破坏过程以及试样的宏观断口形貌间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并且竹材的品种、年龄和抗压方向对竹材的抗压强度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正>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是竹材重要的质量指标。本文研究了竹材的公定容积重,湿胀,维管束密度、顺纹抗压强度、顺纹抗拉强度,径向和弦向的抗弯强度和一些其他性质,获知了:1.竹材分割对顺纹抗压强度的影响,2.顺纹抗压强度与竹材含水率的关系;3.竹子年龄(A)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4.竹秆任意高度处(H_x)的物理力学性质;5.竹材的立地等级和营林措施对竹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6.不同竹种的物理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几种胶合木材料,研究竹楠木拉、抗压基本力学性能,给出基于木材强度设计值的计算方法为基础的竹楠木拉压强度设计值建议值.方法按照《木材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和《木材无疵小试样的试验方法》对竹楠木材顺纹抗拉和抗压进行试验研究,测得竹楠木顺纹抗拉、抗压强度.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竹楠木抗压经历了弹性、弹塑性和破坏3个阶段,发生塑性破坏;抗拉经历了较长的弹性阶段后发生脆性破坏.试验得到竹楠木顺纹抗拉强度可达98.1 MPa,顺纹抗压强度可达73.3 MPa.结论竹楠木顺纹强度具有离散性,抗拉强度的离散性要高于其抗压强度.竹楠木胶合竹材能够满足建筑结构对材料抗拉压力学性能的要求,试验结果对竹楠木的合理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含水量变化对土壤温度和水分交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壤热容量是土壤热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试验和分析,研究了地面土壤含水量日变化及含水量垂向分布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含水量对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运动和土壤中热量的传输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系统,无地面水分补给时,土壤中的含水量变化与地温的日变化有关,土壤水的热运动是土壤层向蒸发面供水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梁水库基础回填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回填土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分析,提出了通过调整施工参数(降低填筑土料含水量下限剐13%)即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作为土力学研究中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着手研究影响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因素,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然而,含水量作为诸多复杂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开展含水量对抗剪强度影响的研究层出不穷。此次以兰州非饱和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探讨兰州非饱和黄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不同围压下非饱和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含水量对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影响因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程度。为今后更广泛地开展非饱和黄土有关研究和指导实践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软化工艺条件对竹材及其重组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本文探讨了苦竹重组材加工过程中竹材的软化工艺条件对竹材力学性能、pH值、自由基含量、显微构造及纤维素结晶度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采用不同软化工艺条件压制的重组竹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碱液软化工艺可使竹材细胞间层产生明显分离,有利于竹材的疏解,但过高的碱性又会显著影响苦竹自身物理化学性能和重组竹的物理力学特性。采用3%的NaOH(或Na_2CO_3)溶液沸煮竹材2~3h,可以获得较佳的软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基于大田多种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土壤含水量对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入渗率和Kostiakov(两参数)模型(h=Kt^α)的两个入渗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大田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土壤累积入渗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两个入渗参数随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明显,较好符合对数关系。研究结果对于大田灌溉、地面灌溉合理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及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DSCM的竹材顺纹抗拉弹性模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数字散斑相关方法(DSCM)用于研究竹材顺纹抗拉弹性模量,并将结果与常规引伸计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误差不超过5%,说明DSCM方法能成功运用于竹材的顺纹抗拉弹性模量的测定。利用该方法测定了5个不同竹龄靠近竹青处、竹肉及靠近竹黄处竹材的顺纹抗拉弹性模量。结果表明:从竹青至竹黄竹材顺纹抗拉弹性模量大致呈依次减小的趋势;随着竹龄的增大,竹材顺纹抗拉弹性模量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不同炭化条件下竹炭的电子顺磁共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SR)技术对竹材热处理至900℃的炭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00℃左右是竹材炭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热处理温度。低于600℃时,为竹材炭化的热解阶段;高于600℃时,为竹材炭化的过渡阶段,并且产生非常显著的硅效应。(2)竹材的热分解历程主要表现为自由基反应。(3)竹炭中的水分和炭化气氛对自旋中心的性质和弛豫机制都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炭化阶段产生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控制改性生土材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优含水量,是提高改性生土材料密实度和强度的关键。对作为生土基材的黄土分别掺加不同比例的水泥,熟石灰,砂,麦秸,形成不同掺料不同掺量的改性生土材料。通过标准轻型击实试验,得到不同掺料不同掺量的改性生土材料的最优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掺料改性生土材料最优含水量与掺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掺料对改性生土材料最优含水量的影响规律,给出不同掺料不同掺量的改性生土材料最优含水量的影响趋势、定量分析数据及估算公式。结果表明:加入水泥、石灰、麦秸的改性生土材料的最优含水量有不同程度提高;加入砂的改性生土材料的最优含水量有所降低。作为生土材料标准试验方法的前期试验研究,结论可为生土材料标准试验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也可为实际工程中确定改性生土材料最优含水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含水量对磨料磨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两种典型的磨料(长石和石英沙),试验了不同含水量对塑料和钢的磨损的影响。指出了在磨料磨损过程中含水量是个敏感因素,分析了水在磨料磨损中的三个主要作用:(1)对砂粒的粘结作用;(2)摩擦氧化作用;(3)水膜的润滑作用。论述了磨料磨损过程中磨损机理的转变。此外,还试验了不同颗粒度和滑动速度对磨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这些试验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含水量对顺层坡风化界面剩余下滑力的影响。以贵州高速公路某段顺层坡填方路基为背景,将室内试验与剩余下滑力计算结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黏聚力在最优含水量附近存在着极大值。黏聚力c随含水量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内摩擦角φ在最优含水量附近时也有极大值,呈现同样的规律先增大后降低。随着含水量增加,下滑段先变短后增长,抗滑段先增长后变短。最优含水量时,桩板墙所承受的剩余下滑力最小。分析认为含水量的增大一方面加速了顺层坡泥质成分的软化,加速了层面的破坏。另一方面降低了风化界面的力学参数,抗剪强度降低,剩余下滑力增大。因此,对于该段路基边坡设计而言,应在左幅坡体挖盲沟进行排水,减少流入路基的地下水;同时防治排水沟渗漏水进入路基;路基内部应设置盲沟,降低地下水的长期集聚对风化面的侵蚀软化。  相似文献   

14.
干密度和含水量对重塑黄土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生产建设项目回填土边坡抗剪强度与土壤含水量和干密度的关系,以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活龙山研究区土壤(典型黄土)为研究对象,根据实地调查取样,采用击实法制备3个密度梯度、7个含水量梯度的21组供试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分析土壤干密度与含水量对重塑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重塑土的内摩擦角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当含水量过大时出现小幅跃升现象;土壤内摩擦角随干密度的变化规律不显著。土样粘聚力与干密度呈正相关,与含水量呈负相关,且含水量较低或密度较大时,粘聚力的变化幅度较大。土壤抗剪强度与干密度均呈线性正相关,与含水量呈负相关。说明干密度和含水量对重塑土抗剪强度特性有较大影响;干密度主要通过粘聚力影响抗剪强度,而含水量则通过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共同影响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废弃的高含水量疏浚淤泥处理成松散可压实土,为高含水量疏浚淤泥的有效利用开辟新的途径,尝试添加生石灰处理高含水量疏浚淤泥.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高含水量疏浚淤泥生石灰处理土的击实性状,探讨了原泥初始含水量和生石灰掺入比对干密度的影响,分析比较了风干后原泥和生石灰处理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导入干密度增长率的概念可以将处理土的干密度、原泥初始含水量及生石灰掺入比的关系进行归一化,干密度增长率与掺灰比具有很好的线性变化规律.依据干密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干密度的经验预测方法,利用此预测方法,可以大幅度减少试验的工作量,有利于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土的界限含水量是研究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分类的重要指标.通过建立两球形颗粒之间的液桥作用模型,采用环形近似的方法给出毛细作用力和液桥体积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分析毛细作用力随液桥体积的变化规律,从微观角度对土体的塑限和液限进行探讨.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毛细作用随着液桥体积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随液桥体积的变化过程中有2个明显的拐点,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的状态变化存在界限含水量.本次研究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土体稠度变化的特性,并为液塑限的概念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韩大伟  马吉庆 《科技资讯》2010,(11):125-125
本文针对目前对填石路基施工中是否需要控制含水量问题,着重研究了路基施工过程中含水量与压实质量的关系。通过现场试验和施工调研,初步明确填石路基压实时是否存在最佳含水量这一因素以及如何加以控制等施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中铝贵州分公司3号赤泥库北坡3个试验堆场的3种类型已固结干法堆存赤泥进行现场浸泡试验研究,取样测定浸泡前、后赤泥的抗剪强度指标、含水量、密度、饱和度、渗透系数等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了水浸泡作用对赤泥抗剪强度指标、含水量、密度、渗透系数等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并初步进行了影响机理的讨论,引入等效内摩擦角的概念分析了赤泥受水浸泡后的抗剪强度变化特征。研究得出了碱的相态变化和碱的含量对赤泥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等一些新的观点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纳米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干缩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普通混凝土中分别掺入不同量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和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制备出新型纳米混凝土.通过微观电镜试验分析了不同纳米材料对混凝土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规律.通过干缩性能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纳米材料对混凝土干缩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确定出最佳掺入量.研究结果表明:Nano-SiO_2和Nano-CaCO_3均能改变混凝土的干缩率,但对干缩率改变的效果不尽相同;掺入Nano-SiO_2的混凝土试件,其干缩率随掺量的变化比掺入Nano-CaCO_3试件的干缩率变化更为明显,当Nano-SiO_2的掺量为0.5%或Nano-CaCO_3的掺量为2.0%时,混凝土试件的干缩率最小.研究还发现,混凝土的干缩与混凝土自身密实程度、弯月面产生的数量以及内部湿度存在着动态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填海造地工程坐落于某口岸海面上,建造工程全部坐落在软弱土地基上,其物理力学性能低,排水性及稳定性差,在大面积回填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做好土工试验项目的安装及观测,控制回填加荷速度,掌握沉降以判断地基排水固结强度,提高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