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930年6月,浙江省政府于杭州设立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该校成立后,一方面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设计教学课程和训练方法,为本省的民教事业输送人才;一方面利用实验民众学校、实验民众教育馆等民教机关,开展识字教育、生计教育、国防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民教活动。民教人才的培养与民教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浙江近代民教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学校民农业电气化及自动化、民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基础,针对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进行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讨,探索一种适合我校民族学生电子技术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在课程中进行民族精神的渗透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掌中一个重要的教掌任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代市场营销掌中中国古代哲掌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中国传统商业美德教育应用现状的分析,论述了在《市场营销掌》课程中进行民族精神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调查分析了中央民族大学民考民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民族院校民考民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民族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情况的分析,从信息意识的建立、信息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的培养及信息道德的引导等几个方面,提出民族高校音乐专业信息素养水平提高的策略,并指出加强民族高校教师音乐信息素养培训、调整学校课程设置及图书馆建设是培养民族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廖丹 《科技信息》2007,(22):176-177
民族器乐课程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技术性与理论性兼具的的学科特点。高职院校中民族器乐课程有着与其他专业音乐教学诸多不同之处,我们应该把握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特色,立足于实际的培养目标,抓住民族器乐课程的教材与教学模式等实际问题进行探索与创新,促进高职院校民族器乐课程的发展,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民族器乐课程。  相似文献   

7.
视唱练耳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学科,通常被合为一门课程,其课程设置的课程量偏少,并且该课程在民族院校与其他高校在教学目的和达到的效果相比较,没有很大差别。那么如何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有效传递学习方法以及训练学生提高相关技能,从而保证学习质量,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严峻考验。科学地实施视唱教学,是民族学院音乐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中的一个课题,也是本文阐述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视唱练耳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学科,通常被合为一门课程,其课程设置的课程量偏少,并且该课程在民族院校与其他高校在教学目的和达到的效果相比较,没有很大差别.那么如何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有效传递学习方法以及训练学生提高相关技能,从而保证学习质量,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严峻考验.科学地实施视唱教学,是民族学院音乐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中的一个课题,也是本文阐述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9.
陈芸 《海峡科学》2012,(9):89-90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整体规划》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的教学,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充实校本课程,使之成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内容.该文对畲族音乐进课堂的教育作用、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高师的合唱课程,应在内容安排和设置上多突出民族特色,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教材,在演唱技法上大胆表现音乐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高校因其地域的特殊性,其合唱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在于完善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具有和谐精神的复合型音乐专业人才的同时还在于有利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相应的包含了体现特色与优势、注重合唱教学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的对接两个重要的方面。因此,课程设置、学术研究与教学的关系、横向的学习与交流以及相关专业课程的联系与协作即为民族地区高校合唱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这些研究都指向了"突出特色、树立优势"这一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了应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本文将以界首渔鼓为切人点,积极探索其传承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有效途径,试图构建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与地方音乐结合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3.
对南京市6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关于中国民族器乐认知度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中国民族器乐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学校民族器乐课程建设、发展多元化的民族器乐、提升民族器乐的传播力度等促进大学生更好了解中国民族器乐及本土音乐文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屈青云  王生耀 《科技信息》2010,(32):I0296-I0296,I0297
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是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学好本民族母语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汉语,成为“民汉兼通的人才”的重要举措。笔者对新疆音乐教育“双语”师资的培训进行了调查,以音乐教师培训实习的现状为切入点,从辅助性功能的角度,论述我区音乐教育师资培训中的“双语”教学对音乐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本文从语言使用、语言情感、语言结构的辅助性功能三个方面论述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双语”。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科学》2014,(3):F0003-F0004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2002年,音乐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成立,2009年被评为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下设音乐资源与信息管理实验室、数字化音乐教学与创作实验室、音乐舞蹈表演技能综合训练、音乐教师教育与课程建设、民族音乐学与音乐产业研发等5个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7月11—15日,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民院、中南民院、青海民院、广东民院、湖北民院和青海师范专科学校等民族高校文科学报编辑部的代表近30人在西北民族学院召开了全国高校文科研究会民族系统联络中心1994年年会。  相似文献   

17.
当前,少数民族语言和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全球文化和国家主流文化的“同化”与“消解”的双重危机.学校作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主阵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实施民汉双语教育等多种具体实践,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成为传递和发展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最佳方式,学校教育对培养少数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豪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1):F0003-F0003
2010年12月20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民遗委")成立大会在我校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中国民遗委"这一全国性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机构正式落户厦门。国家民  相似文献   

19.
易桂姣 《科技资讯》2007,(22):113-113
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的灵魂.我国古代把"教"解释为"觉悟",就是说"教"就是提高人的觉悟,就是德育的意思.《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化及成俗,其必由学乎."孟子说"善政不如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里讲的"教学"、"教"、"学"都是教化,感悟的意思.《大学》里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的"道"便是教育;而"明明德,亲民,至善"实际上说的都是德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价值的课程,音乐环境对儿童品德和人格有很大的影响.当前农村音乐教学现状往往是教学生唱歌,大部分学生觉得很无聊,这不符合音乐学科的"寓教于乐".音乐教学应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营造民主,和谐,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积极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但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地素材,传承地方文化,合理开发农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提高农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最大的空间去感受,去体验,去想象,去表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