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均匀脆性介质的局部化转变及其发展是非均匀介质通向灾变破坏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均匀场失稳及其发展的认识是理解局部化触发灾变破坏的根本。本文通过微扰分析方法,基于损伤演化方程,分析了非均匀脆性介质的均匀场在微小扰动下的线性失稳问题,指出一维弹脆性系统的损伤演化最大应力点后可能发生失稳。基于分区平均场近似和弹脆性模型分析了系统发生一部分加载另一部分卸载的非均匀演化问题,结果表明均匀场发生这种非均匀转变并继续发展的状态是可以存在的。而发生这种分叉失稳后,系统中出现部分弹性卸载和部分继续损伤的非均匀性会进一步发展和增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震作用下地下连续墙加钢支撑的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三维动力有限元模拟,研究了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及其结构失稳、灾变破坏过程及时程特性、结构对地震波传播方向的敏感性,及其振动引起位移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强地震作用下,基坑支护结构在极短时间(t≤10 s)内可以产生灾变破坏;地震波传播方向对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其最不利的角度为轴向30°~40°;结构地震反应强度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均匀介质模型模拟地震前兆存在实际地壳介质不均匀、岩石破裂终止区域人为指定等不足,借助ANSYS 12.0数值模拟软件,采用不均匀介质模型模拟地震前兆现象。结果表明,弱介质区是地震前兆出现的主要区域,地震前兆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弱介质区分布的复杂性。该结果能很好地解释地震空区、两头跳和密集—平静—大震的地震前兆现象,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应力岩石局部化变形与隧道围岩灾变破坏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深埋隧道围岩变形局部化与渐进破坏现象,运用FLAC3D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分析软件,基于摩尔-库仑剪破坏与拉破坏复合的应变软化模型,采用大变形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岩石试件在单轴压缩状态下局部化现象启动、发展直至试件最终破坏的全过程,进一步结合隧道物理模型试验,探讨了高应力条件下隧道围岩变形局部化与渐进破坏的关系,发现岩石材料表现出的软化性状与剪切带形成的结构软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围岩屈服区和软化带的分布规律找到高地应力隧道围岩渐进破坏的突破口,并指出岩体单元的弹性变形和单元屈服后岩体的塑性挤出是隧道开挖后收敛变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近十年来玻璃和陶瓷介质在极端冲击条件下的实验研究,破坏现象和物理模型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低于Hugoniot应弹性极限时玻璃介质中的玻破坏波现象和陶瓷听拉伸/压缩损伤过程,指出Rasorenov的表面微裂纹扩展和Clifton的相变机制在解释脆性材料破坏过程中的合理性及其不足之处,分析了Espinosa的微裂纹多面模型和Partom的自持续破坏波模型在模拟玻璃介质中的破坏波现象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广东前兆台网"十五"项目的部署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区域前兆台网中心和台站的规章制度,对中心和台站进行规范化管理.该工作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目的是要按质、按量、按时地提供前兆数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断裂力学的观点,对压缩时岩石的脆性破坏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剪拉交错”假说。这种假说所描述的破坏过程的力学图景基本符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验结果,并且有利于提出各个不同破坏阶段的工程判据。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广东前兆台网“十五“项目的部署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区域前兆台网中心和台站的规章制度,对中心和台站进行规范化管理。该工作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目的是要按质、按量、按时地提供前兆数据。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广东前兆台网“十五”项目的部署情况。根据国家地震前兆台网中心的工作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区域前兆台网中心和台站的规章制度,对中心和台站进行规范化管理。该工作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目的是要按质、按量、按时地提供前兆数据。  相似文献   

10.
岩石材料的剪切破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局部化剪切带不连续分叉理论,分析了轴对称压缩状态下岩石材料的剪切破坏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岩石材料在压缩状态下的脆性破坏总是剪切破坏的,单轴压缩状态下的张破坏是剪切破坏的一种极限情形。剪切破坏的破裂角与岩石的应力状态有关,即随着围压的增加,其剪切带与试样径向的夹角逐步降低,但最终可能趋于一个常数。  相似文献   

11.
突变理论是一种能够处理非线形、不连续且无需考虑内部机理的全新思想方法,特别适用于系统复杂、初始条件不确定的采矿工程.较为详细的阐述了突变理论的基本原理、初等突变模型;推导了尖点突变模型相关公式,及其在煤矿底板突水预测和深部巷道围岩失稳突变分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静力学角度出发,利用非线性突变理论的方法,以岩石材料弱化的本构关系为基础,建立了方形岩柱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并给出了岩柱失稳的静力学判据:即只有当上履岩体的刚度小于岩柱弱化段拐点的刚度时,岩柱将发生静力失稳;其次利用静力突变的结果,从远离平衡的角度出发利用突变方程的结果导出了岩柱在非平衡态运动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研究了线刚度变化情况下岩柱运动的混沌特征。结果表明:当线刚度处于一定范围内时,系统的运动将会是混沌的,并利用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及庞加莱截面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煤岩体失稳的突变理论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突变理论的方法研究了在水平力和垂直力作用下煤岩体的稳定性问题。导出了系统的总势能函数表达式并建立了该系统的尖角型突变模型,得出了水平力和垂直力控制空间中使系统失稳的分叉集并分析了由于它们的变化而导致煤岩体状态突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突变模型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突变模型在综合评价应用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对城市生态化水平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新疆尼雅河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8月初,昆仑山北坡诸河相继发生了罕见的特大灾害性洪水,尤其是位于和田地区的尼雅河出现了1969~2005年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649m^3/s,是该河历年第二大洪峰流量的3倍多。经调查、计算与分析,“99.8”洪水属特殊洪水类型,洪水暴涨暴落现象十分突出,同时,分析了此次特大灾害性洪水的发生过程特性及成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闻媒体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出现了三个新变化:一、力争及时、全面、真实传播灾难新闻,使媒体成为稳定剂、镇静剂;二、媒体也可成为救灾的组织者、激励者;三、媒介也是灾难的悲剧审美者。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从媒体在灾难发生时的缺席、失语到目前能够及时全面报道,一个新的机制正在形成。作为政府快速反应机制的一部分,中国媒体终于开始有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机制。这是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是中国媒体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深部隧道失稳的尖点灾变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突变理论建立了深部隧道失稳的尖点灾变模型,得出了在一定服务年限内粘弹性围岩体与衬砌的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即衬砌参数取决于围岩参数及隧道的服务年限,在一定的服务年限内隧道失稳时,衬砌与围岩参数是确定的,从而根据围岩参数确定衬砌参数。  相似文献   

18.
灾害性海洋环境下深水立管结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海深水海域可能出现的灾害性海况条件,基于先进的深海浮式平台系统时域耦合分析和立管结构有限元动力响应计算的结果,采用广义极值理论,通过对非线性随机动力响应结果的数值拟合,研究了灾害环境下载荷概率模型的构建方法.基于结构可靠性技术,分析了立管构件的屈服极限状态,并进行了立管系统失效概率的求解及随机变量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充分考虑了深海平台系统的耦合效应,可以为灾害性海况下深水立管的可靠性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和判断防洪大堤施工阶段的土体稳定性,对调节施工进度和保证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变形观测数据,获得变形随时间变化的方程.从突变理论出发,利用尖角突变模型进行在建大堤的土体稳定性分析和判断,并采用Excel数据处理和绘图功能、Matlab语言编写程序,实现了土体稳定性的快速评判.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