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发现海水有周期性的涨落现象,每天大约涨落两次。海水这种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就是海洋潮汐现象。古人把海水白天的上涨叫作“潮”,晚上的上涨叫做“汐”,合称为“潮汐”。海洋中发生的潮汐现象被称为海洋潮汐。这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各处引力的不同造成海水有规律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59,4(4):112-112
一海洋物理学是研究海洋中海流、潮汐、波浪等的动力过程及海水热、光、声、电等物理性質的一門科學。它和海洋科学的其它部門有着紧密的联系。要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海洋的生物、地質、化学等項资源,都必須应用海洋物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海洋漁场的探索时,要特别注意海水水团的結構及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要阐明由河流带入海洋細粒泥沙的分布及其沉积規律时,就必須考虑到底层流的性質及其运动,而在海底石油的勘探中。更不能忽略海洋的动力过程。当然,海洋物理學有时候也要应用海洋科學其他  相似文献   

3.
蓝色宝库     
海洋的总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有3.6亿平方千米,体积达13.7亿立方千米。海洋蕴藏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大都是陆地上同类资源不能望其项背的。 海盐及稀少元素 海水是咸的,咸味来自溶存在水中的盐。盐大约占海水的3.5%。其中氯化钠(食盐)含量最高,占海水的2.95%。如果真有张羽,把海水煮干,海水中的盐全部铺在地球表面,铺成的盐层有153米  相似文献   

4.
马义 《科学之友》2001,(11):5-6
近年来,在日本等国掀起了开发深层海水的热潮。什么是深层海水呢?一般是指离海面200米以下的海水,它们大量存在于距陆地5千米以内的海域。在这样的海洋深处,难以见到阳光,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大大高于合成速度。在有机物迅速、大量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丰富的含氮和磷的营养物。深层海水还具有温度低(一般在1℃~9℃)、清洁少菌的特点。而抽取深层海水,对现代科技来  相似文献   

5.
陆地上有森林,海洋下有藻林。看到参天大树在大然中迎风摇曳的景象,就想起海洋巨藻在涨落的海水中迎水漂摆的壮观,那一株株、一串串,金光闪烁,茂盛盎然,形成了一个个巨大的藻林奇观。地球上最大的海洋植物就是巨藻。巨藻滋生在海洋礁石的表面,向四周辐射蔓延,伸向海面。繁衍茂密,缠绵不绝。藻林家族遍布北美洲西海岸、南美洲海岸、南非海岸、澳大利亚海岸以及南极  相似文献   

6.
新知短讯     
1升海水中有多少种细菌根据“普查海洋生命”国际计划工作的研究人员利用快速识别微生物DNA片断的新工艺查明了1升海水中拥有约2万种不同细菌。海水样本取自大西洋和太平洋深度从550~4100米的8个水域,在这些水域中存在反常高温或反常低温的极端环境。这种快速识别工艺能发现海水中特殊微生物种类,其中很多种微生物存在数量非常少。专家承认,这项研究推翻了原先对海洋细菌多样性的估计,海洋中不同种类的细菌数量可以达到1000万种,而不是现在认为的500万种,这说明我们对海洋的了解还很不够,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普查海洋生命”国际计划…  相似文献   

7.
海洋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呈奎 《科学通报》1965,10(10):876-876
海洋学是研究占地球表面十分之七的汪洋大海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生产实践关系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运动规律,海洋和大气的交换过程及相互作用,海洋里的各种生命现象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海岸及海底的形态、沉积和构造以及海洋形成和演变的历史等等,并通过这些研究为国防、航运、水产生产、气象预报、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服务。自古以来,海洋特别是海岸带及近海区,就为沿海劳动人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活资料——“渔盐之利”。随着海洋捕捞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走进海南岛     
最近,我在海南岛考察,所见所闻,颇感新鲜有趣。 海水中的森林 走进海南岛,我们首先来到琼山市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植被类型,生长在海水涨落的潮间带;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海是蓝色的。其实,即便是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海洋也不是纯粹的蓝色。海洋里随处都景浮游生物,当一大群有机物聚集在清澈的海水中时,会改变海水表层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潮”,如“黑潮”、“绿潮”等。浮游生物中对海洋颜色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处于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最底层,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和能量基础。浮游植物中富含叶绿素,能利用光合作用来生成养料。叶绿素吸收阳光,而浮游植物的自身反射阳光。在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从观察者来看,海洋的颜色就不一样。在富合浮游植物的海域…  相似文献   

10.
两位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生长在270米深的海洋底下的红色海藻,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生长最深的海洋植物。科学家曾经认为,在约280米的海洋底下是不可能有植物的,因为即使在最好的天气里,在这么深的海洋底下的亮度也不到海面亮度的百分之一,这对人眼来说是一片漆黑。  相似文献   

11.
广阔、深邃的海洋,水势浩渺,一望无际;忽而碧波万顷,忽而惊涛骇浪;千百年来,唤起人类多少迷恋的遐想,多少美好的憧憬。覆盖近2/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公里,仅太平洋面积就超过所有大陆的总和。海洋平均深3730米,最深处可达11000米,深度超出6000米的地方约占2%。海水总容积为13.5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九成左右。海水中99%的盐由钠、钙、氯、镁、钾和硫等6种元素组成。虽然一定范围内,盐水构成比例会略有差异,但因各大洋存在30亿年来,至少流动并充分混和了100万次以上,故不论在什么地  相似文献   

12.
海洋学是研究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由于它所研究的领域既异常广大,研究的对象又十分复杂,为了研究上的便利,海洋学一般又分为四门学科。即:海洋地质学——研究海底与海岸的地质及地貌;海洋物理学——研究海水的运动及其物理性质;海洋化学——研究海水的组成及其化学性质;海洋生物学——研究海洋中的生物世界。此外,调查研究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的分布特性这一工作,到目前为止,仍是海洋研究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由于其性质和自然地理相近,因此称为海洋地理学。  相似文献   

13.
<正>近半个世纪来,地球科学中的一项最大进展便是深海世界的发现。海洋平均水深3700米,阳光只能穿过顶部的200米,剩下几千米的深海,一直是人类视域之外的神秘世界。地球是个蓝色的水球,海洋占地表面积的70%以上。由于巨厚的海水对光线的吸收作用,探索深海的难度非常大,其中约95%的深海大洋从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获得了木星的最大卫星--木卫三存在地下盐水海洋的最佳证据。这个海洋位于150千米厚的木卫三地壳(主要由冰构成)下面,深度估计达100千米,是地球海洋深度的10倍,比地球表面的总水量还大。这一发现意味着,木卫三可能支持已知的生命形式存在。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也是唯一自己拥有磁场的卫星。磁场在木卫三两极地区的上空形成极光。因为木卫三靠近木星,所以它也身处木星磁场中。当木星磁场改变时,木卫三的极光也会变化,前后“摇晃”。正是通过观测这种“摇晃”,科学家得以确定木卫三的地壳下存在大量海水,从而影响它的磁场。  相似文献   

15.
很难想象,这种由海底地震引发的汹涌波涛的自然现象的强度。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可以长达数百千米,并能到达海底数百千米深处。海啸能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上陆地时会产生可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破坏力。仅最近两年,海啸对印度尼西亚、尼加拉瓜和日本的袭击,已使数千人丧命。例如1992年9月1日在太平洋海底发生的地震,在陆地上只有地震仪才记录到,但是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内却使尼加拉瓜太平洋沿岸的苏尔港湾像浴盆拔掉塞子一样,使整个港湾中的海水一下子放空,可是海水接着又马上以10米高的波涛汹涌而至。这巨大波涛冲毁了沿海滩建造的酒吧、餐厅等建筑物,并将人、房子和汽车冲到内陆几百米远的地方。当地报纸称。有些地方的海啸波涛高达20米。这次海啸袭击使170名尼加拉瓜人丧命,13000人无家可归。毁灭性海啸全世界大约平均每年发生一次,但是,最近两年发生的海啸尤其危险。1992年12月海啸袭击了印度尼西亚沿岸,致使数千名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16.
科技传真     
月球引力导致矿井爆炸 去年12月2日俄罗斯一座矿井瓦斯爆炸,造成67名矿工遇难。俄罗斯学者认为,月球引力引起的陆地潮汐导致地壳变动是爆炸的原因。 月球引力引起的潮汐现象不仅在海洋上有,陆地上也有,只是幅度较小、不易觉察。当月球、地球与太阳成一线排列的时候(即满月或新月),陆地与海洋的潮汐最强烈。陆地的潮汐波较大时会造成地壳岩层的巨大压力差,如果某地处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在开发海洋的征途中已向深海挺进,为更有效地开展基础研究和实际试验,科学家们必须长时间在水下工作。1962年9月,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分别进行了海中居住的先驱性实验。美国科学家成功组织了代号为“人在海中1号”的实验,并邀请比利时著名潜水员罗伯特·斯特纽特参加。斯特纽特在60米深的海水里成功度过了一个昼夜。  相似文献   

18.
总部设在澳大利亚霍巴特的南极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4月10日,向新闻界宣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该中心的科学家对印度洋深海进行的测定表明,在900米深处,海水温度在1962至1987年间升高了0.5摄氏度。在南太平洋深海进行的测定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科学家们说,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深处的海水主要来自南极附近海域的海洋表面,所以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深海水温的升高说明南极附近海洋表面水温在升高。他们推测,海水温度升高必然引起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咸度(即含盐量)下降;前者是热胀冷缩的结果,后者则是因为气温升高后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汽增多,降…  相似文献   

19.
正海洋里也有山脉吗?是的,海底山脉指的就是海底的大洋中脊和海岭。大洋中脊是贯穿世界大洋的海底山系;而海岭又叫海脊,是海底山脉的一部分。海底的山脉与峻岭——大洋中脊与海岭海山通常是指大洋深海中位于海面以下、高度大于1000米的隆起地形,而广义上的海山也包括海底中相对高度小于1000米的海底丘陵。大多数海山是由板块运动及其引发的火山活动形成的,而板块运动常使海山以  相似文献   

20.
人们想象中的深海,海水是静止的,或者纵然是动的,也是平静似的流动。1960年以来,所拍摄的海底照片,迥异于大洋表面.美国的海洋研究小组确认,即使在大西洋新斯科舍的深海4880米,也会产生风暴. 这个小组从1985年9月起,历经1年,在新斯科舍的水深4880米的海底,每30分钟持续观测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