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近来,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范围的扩大,地质构遣趋于复杂,尤其是大量老窑采空区的存在,直接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成为严重危害煤炭果掘的地质因素。及早发现固定采空区的存在范围,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不仅保证了煤炭安全生产,煤矿的效率将得到大幅度提高。本文介绍的利用地面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圈定采空区等地质异常体的分布范围,为煤矿生产提供地质资料,减小地质因素的生产隐患,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瑞芳 《科技信息》2011,(34):386-387
随着煤田开采要求不断提高,对地震成像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解决构造复杂的淮北某煤矿采区后续开拓与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地质问题,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老资料进行重新处理并解释,为煤矿采区开拓巷道布设提供更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3.
葛泉煤矿地质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葛泉煤矿多年勘探和生产中获得的大量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该矿地质构造以正断层十分发育为特点,其展布方向以NE向为主,构成阶梯式不对称地堑,大断层短训班是由相邻的几条断层构成断层带或紧邻平行发育,小断层具有成群、成带发育的特点,论述了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并对未采区地质构造的发育特点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曲晓明 《科技信息》2011,(7):I0368-I0368,I0359
煤矿地质资料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矿井的生产安全。如果对地质条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深入分析煤矿地质条件,开展地质灾害探查,并制定相应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成为煤炭井下开采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于矿井的相关地质信息了解的越详细,那么的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就有了较大的把握。我国一些煤矿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开采历史,矿井的地质信息量非常庞大并且复杂,对这些地质数据进行高效率的管理、统计和分析,对于指导矿井安全生产及矿井灾害的防治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开发矿井地质信息系统是目前国内外的重点、热点。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矿井地质系统的简历,能够使得矿井的地质信息管理、统计、处理等工作能够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快捷化。一方面实现了图片资料的管理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为生产施工单位及上级管理部门提供了最及时、最全面的地质资料的查询、汇总以及使用的更加高效、方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总结在天湖山煤矿区多个井田的地质工作经验,结合以往地质资料,对天湖山煤矿区构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详细研究永春天湖山煤矿区缓倾角断层,对解决矿山生产和地质勘探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寻找煤炭远景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煤矿智能化发展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促进了地质资料信息的管理和共享,在煤炭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可以对地质体的透明化勘探、煤矿的成矿预测、储量估算等进行精细化的指导,确保煤矿的采掘、通风系统的设计以及智能化开采的科学性,直观化灾害事故反演、地表环境监测、生产智能化管控等,减少勘探和开采的风险,能够大大提高煤炭开发的效率。本文对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了目前其在矿产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相关软件的使用情况,介绍了地质数据和巷道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建模技术,以及在各应用领域的具体进展,最后结合煤炭精准智能开采的发展趋势,针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助力煤矿智能化发展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兴井田断裂构造、岩浆侵入体等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因素十分发育,对煤矿生产影响等问题,在综合分析大兴井田地质资料和井下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井田断裂构造的发育、展布规律及侵入体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总结出断裂构造特征及对侵入体的控制作用,为大兴井田采掘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邢台矿区章村煤矿四井多年勘探和生产中获得的大量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该矿地质构造以NEE向正断层发育为特点。断裂构造平面展布形式以平行式、雁行式和"入"字形为主,剖面上构成阶梯状和地堑地垒组合形式。小断层具有密集成带的特点,且方向性明显,成为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未采区断裂构造的发育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0.
芦岭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动力灾害现象,其产生的机理复杂,突出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具有突发性特征,其中以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最关键.通过对煤矿现场资料收集总结与分析,研究了芦岭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及与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表明矿井瓦斯地质特征、印瓦斯的赋存受地质条件控制,地质构造和构造煤是引发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发宁缠煤田东部卡洼掌矿区的煤炭资源,在充分利用已往勘探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钻探、槽探、坑探、地球物理测井、地质填图、采样测试等多种勘查手段,提高了对煤炭资源的控制程度、开采技术条件的查明程度及勘探精度,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近几年在该和田布雅矿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通过收集以往施工钻孔煤质化验资料和近年施工钻孔煤质化验成果,发现矿区内煤层全硫含量变化较大,研究矿区内煤层中全硫的赋存分布规律,对地质勘查和综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每个钻孔的测井资料虽然只反映了该钻孔的地质剖面,然而各个钻孔的测井资料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研究和分析各个钻孔测井资料,找出其规律和特征,可以追索煤层和地层,研究煤层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推断地质构造.为达此目的,选择常规数字测井的三侧向电阻率( LL3),长源距伽玛伽玛(GGL),自然伽玛(GR)三种曲线,通过对滇东富煤地区长兴组、龙潭组2+1、7、9、11、13、16、23、24等煤层的测井曲线煤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测井曲线的异常幅度、组合形态、层间距及特殊标志进行煤层对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钻探工程是我国勘查矿产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煤炭地质勘查对钻探工程质量技术要求严格,特别对高炭质黏土岩的解译技术要求甚高。物探测井解译成果与钻探地质编录中岩性及煤层解译密切相关,必须认真分析解译成果与钻探编录资料的对比研究方能判定准确。  相似文献   

15.
针对钻井过程中由于地质信息复杂或缺乏邻井资料的原因,而使得无法建立基于样本信息的溢流预警模型的 问题,通过对溢流发生机理及其表征规律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思想的模糊专家系统所构建的溢流智能预警 模型,该模型利用钻井专家的知识经验结合溢流表征规律能实现钻井溢流智能预警。该溢流智能预警模型通过对溢 流表征参数进行模糊化处理,再结合模糊规则库进行推理计算,并将所得结果进行反模糊化处理,从而实现快速、准确 的溢流智能预警。通过现场数据对钻井溢流智能预警系统的验证表明,该溢流智能预警技术能够满足现场应用需求,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三十二站金矿区钻进效率提高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心钻探施工是取得地质找矿资料的重要途径,钻进的效率直接影响成果的产出和找矿进度。针对三十二站矿区钻探施工效率较低的情况,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地质钻探工艺技术的经验与对勘察钻进施工所掌握的知识,从施工工艺及技术方法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油气勘探投资是典型的风险投资活动 ,尤其对勘探程度较低的勘探新区投资 ,具有较高的风险 .油气勘探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地质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 .其中地质风险是勘探开发项目中主要的风险来源 .风险分析的目的就是给投资者提供直观的、数字化的结果 ,帮助投资者科学决策 ,以减小、回避风险 .根据新区勘探资料少、风险较高的特点 ,可以采用二项分布概率模型 ,预测进行多井勘探的不同结果的勘探成功率 .二项分布概率模型分析多井钻探风险具有方便快捷、需要资料少、可以预测多种结果的特点 .预测结果可以作为“最坏情况”供投资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谈国强 《科技信息》2013,(15):406-407
本文首先应用实际地质资料阐述了钻孔资料稀少区域的地震反射波地质层位涵义标定方法;然后应用实际资料对提高煤层底板深度精度的时深转换方法进行详细说明,经过钻探与巷道资料验证,证明了正演模拟技术能够正确指导地质层位标定、叠加速度体的充分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底板标高精度。  相似文献   

19.
特厚煤层条件下工作面地质异常电磁波CT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电磁波CT探测技术探测特厚煤层工作面地质异常的原理及方法 ,结合探测试验分析了应用效果 ,研究表明 :电磁波CT技术探测特厚煤层条件下地质异常 ,能够分辨落差约为 1 /5煤厚的小断层 ,且对煤层结构变化、煤层厚度变化都能作出解释 ,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准确的估算煤层气资源量是煤层气资源评价重要的任务之一.在收集和分析鸡西盆地500余个钻井资料、58个瓦斯解吸钻孔资料、多年矿井瓦斯涌出量及采集和测试大量样品的基础上,并根据不同的地质影响因素,采用不同的含气量计算方法,将盆地分成六个区块计算含气量,从而较科学合理地评价了盆地的煤层气资源量,为鸡西盆地煤层气资源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