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研究了进口TMC体系用于合成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的聚合活性及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以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催化剂效率(CE)随着单体浓度加大,聚合温度上升和聚合时间延长而提高。当采用溶剂-单体-Al-Ti为加料顺序,以甲苯为溶剂,在Al/Ti=50(mol/mol),Tp=60℃时的最大催化剂效率可达4000-5000gTPI/gTi。初步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反应速率对单体浓度呈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复合负载型钒催化剂VCl3/MgCl2·SiO2-Al(i-Bu)3-TiCl4/MgCl2·SiO2体系合成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基本规律.当采用单体-Al-V-Ti的加料顺序时,温度为50 ℃,最大催化剂效率可达10~11 kgTPI/gV.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n(Al)/n(V)/n(Ti)=10:1:0.5,n(V)/n(Ip)=1~2.60×10-4,反应温度50 ℃.温度和时间对聚合产物的结构无影响,所得产物的反式-1,4结构含量均大于95%.  相似文献   

4.
稀土催化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丁二烯(BD)和异戊二烯(IP)在Nd(vers)3-Al(i—Bu)2H—Al(i—Bu)2Cl催化体系下的共聚合,催化剂用量、Al(i—Bu)2H/Nd(vers)3(简称Al/Nd)、Al(i—Bu)2Cl/Nd(vers)。(简称Cl/Nd)对聚合都有很大影响。经IR和^1H—NMR分析表明,共聚物中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的链节都是以顺-1,4结构为主,含量均大于98%。共聚物中两种链节的含量与单体配料比接近,随单体组成中异戊二烯含量的增加,分子量逐渐增大,分布逐渐变窄.  相似文献   

5.
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着重论述了合成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各种催化体系,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动向也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热缩催化聚合合成聚天冬氨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Polysuccinimide is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pyrocondensation catalyze polymerization,using L-aspartic acid as a monomer.Poly-aspartic Acid is achieved by hydrolization of Polysuccinimide.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time,catalyzer and condition of hydrolization on yield and quality is studi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equipment and high yield.  相似文献   

7.
张立恒  王睿 《科技信息》2012,(14):452-453
本论文采用稀土催化体系通过定向聚合合成顺式聚异戊二稀橡胶(简称异戊橡胶),重点分析了甲基铝氧烷(MAO)作为助催化剂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研究表明MAO可很大程度上提高体系的催化活性,获得顺-1,4结构含95%(质量分数)以上的聚异戊二烯,并且调节n(MAO)/n(Nd)和n(Al)/n(Nd)的数值可有效地提高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旭  荣华  李晶辉 《科技资讯》2013,(29):61-61
合成了三氟甲磺酸钕化合物[Nd(CF3SO3)3],及其与DMSO的络合物Nd(CF3SO3)3·4DMSO。该络合物可与烷基铝形成二元催化体系并引发异戊二烯单体的定向聚合。产物聚异戊二烯具有中等cis-1,4结构含量(90~94%)、较高相对分子量(2.8×10-5)、窄等分子量分布(2.00)的聚异戊二烯产品。随后考察了温度、催化剂浓度及催化体系陈化时间等因素对异戊二烯聚合行为,及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和马来酸酐的接枝物与丙烯酸-β-羟乙酯在碱性条件下酯化制备了改性物,并探讨了反应温度、接枝物浓度、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0℃、接枝物浓度为35;、接枝物与丙烯酸-β-羟乙酯的摩尔比为1∶4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反应时间为3 h时,可得到单酯化率为81.52;的酯化物,并对该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改性物在紫外光辐照下的固化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Nd(naph)_3-Al(iBu)_3-Al(Et)_2Cl为催化体系,进行丁二烯的聚合,考察了催化剂陈化方式、单体浓度、催化剂浓度对聚合的影响规律,并着重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关系及溶剂性质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青岛化工学院承担的“863”项目“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及应用开发”中,与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共同完成的子课题“高反式-l,4-聚异戊二烯在高速节能轮胎中的应用”于不久前在北京通过技术鉴定。“863”新材料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将课题组研究成功的负载钛催化本体沉淀聚合合成的高反式-l,4-聚异戊二烯用于胎面和胎侧胶料,研制出了有明显节能效果的高速子午线轮胎,经在捷达轿车和轻型载重汽车上应用,高速和耐久性试验均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实际里程试验已分别达到7万km和川万km以上仍在行…  相似文献   

12.
分离出天然橡胶的降解菌,并鉴定为放线菌纲链霉菌,另报道了环氧天然橡胶的生物降解性。菌种交叉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放线菌纲链霉菌对环氧天然橡胶具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以双锂引发剂引发异戊二烯进行活性阴离子聚合,之后依次使用环氧乙烷和丙烯酰氯封端合成双端丙烯酸酯基聚异戊二烯(ATPI),并以其为预聚体,以丙烯酸甲酯为稀释剂,在紫外光照下制备了光固化弹性体。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ATPI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机械搅拌方式,环氧乙烷加入10倍量(相比与活性种数量),封端6 h,丙烯酰氯加入1.5倍量(相比与活性种数量),封端1 h时,可制备丙烯酸酯基官能度达1.87的液体橡胶,其分子量约为3 000,分子量分布达1.25;当稀释剂占光固化胶液质量分数的65%时,光固化弹性体的拉伸强度达到6.16 MPa,断裂伸长率为138%,邵氏硬度为90.5。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目前聚异戊二烯环化反应的研究作了概述与讨论,提出了聚异戊二烯环化反应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目前聚异戊二烯环化反应的研究作了概述与讨论,提出了聚异戊二烯环化反应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当1,4-聚异戊二烯为主成分时,环化反应过程中红外光谱的变化特点。建立了一套用红外光谱法测定未环化聚异戊二烯结构单元百分数(P)的方法,其结果与用核磁共振法测得的P值一致,与用碘值分析测得的环化程度(R值)有很好的相关性,是一种可靠、易行的环化反应跟踪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4-[(2-吡啶基)乙亚胺基]-2-戊烯-2-醇(1)与[(Me3Si)2N]3Y(μ-Cl)Li(THF)3的反应,制备含吡啶基β-烯酮亚胺NNO型钇双胺基配合物(2),采用1 H NMR,13 C NMR,元素分析,X-ray和IR等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探索了其在催化异戊二烯聚合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配合物2在催化异戊二烯聚合方面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Cu负载于不同介孔材料的高分散催化剂,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N_2物理吸附分析仪确认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形貌。XRD图谱证明了Cu/MCM-41和Cu/Al2O3催化剂存在CuO、Cu/CMK-3存在Cu_2O和CuO;TEM显示了催化剂内部结构和表明了纳米粒子已担载于介孔载体上。通过反应釜作为低压机械搅拌淤浆床评估了几种催化剂在1,4-丁炔二醇合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Cu/MCM-41和Cu/CMK-3催化剂相比,Cu/Al_2O_3不仅转化率高达86.2%,稳定性也较好,表明Al_2O_3作为载体在1,4-丁炔二醇合成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乙烯和1-辛烯聚合产生的聚乙烯树脂塑性体和弹性体,均是高端聚烯烃产品,应用性能优异.乙烯和1-辛烯高温溶液法生产聚乙烯弹性体技术在国外已经实现工业化,而国内近年来急需开发这类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其中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和聚合反应条件的控制.本文对近30年来的乙烯和1-辛烯聚合催化体系,包含催化剂、助催化剂、溶剂、反应条件、聚合物物性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文中以催化剂体系的发展为主线,探讨催化剂结构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分析体系中多种因素如温度、压力、催化剂浓度、助催化剂等对反应活性的调控,讨论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定性分析影响金属铁与聚异戊二烯橡胶材料相互滑动过程中摩擦性能的多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橡胶/铁体系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橡胶磨损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大,温度对摩擦力的影响关系较复杂.在模拟条件下,提高铁块滑动速度能够显著降低橡胶的磨损率.研究结果为减缓聚异戊二烯橡胶材料与铁等金属物质的摩擦磨损,延长橡胶使用寿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