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研究了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六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详细地给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7,(6):1000-1004
选取影响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计算出河南省2007—2015年公路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度演化趋势,揭示出河南省近年来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总体及阶段性特征.研究表明,河南省公路交通与经济总体上相互耦合比较紧密,但各阶段又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且公路交通存在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河南省应该充分挖掘其公路交通的内在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消解技术的非理性和单纯追求GDP的工程活动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影响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张力,建立一种新型的工程观和发展观。方法将伦理向度的思维方法引入到工程活动中。结果以资源开采为主要特征的能源产业,能直接改变区域自然和环境,从工程伦理的视角规范工程活动,将引导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结论在能源产业具有突出地位的陕北地区,其工程伦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即主要体现在能源资源开发工程中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人与社会的伦理关系和人与人的伦理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运用区域经济理论,从陕西省的地理区位、交通区位以及经济区位等情况出发,论述了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是陕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引入因子分析法,从分析影响区域节庆旅游的因素着手,构建了包含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与社会环境、基础设施、节庆旅游资源、区域旅游发展状况、政策与体制环境等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区域节庆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并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即区域节庆旅游的发展受基础条件、资源产品、环境因素和发展潜力的影响,对广西而言基础条件是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运城市2005—2010年公路交通建设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概况,分析了公路实体建设及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规律,指出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与改进、改善路网结构是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利用宿州市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与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了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方法对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与协调性的相关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宿州市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不断优化;2000年协调度最低,其值为0.287,2010年协调度最高,其值为0.732;2000~2004年期间协调性缓慢上升、略有反复,2004~2008年呈加速上升态势,2008~2010年为协调性高速上升阶段;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社会经济的正向变化,对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正向的推动作用.宿州市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之间协调性逐年上升主要是因为宿州市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土地管理制度的改进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有效地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是制定高质量决策部署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熵值法与TOPSIS法的结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创新经济绩效5个方面对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开展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逐年提高,其中,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在逐渐提升,但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出现波动,在2014年出现下降的状态。为进一步提升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出了完善多元化的区域创新投入体系,建立完善的人才吸引、培育和保障体系,构建高效的区域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和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陕北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及原因,根据恢复生态学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原理,提出了陕北地区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资源环境条件、现状开发强度、绿色产业基础、社会经济支撑、技术服务条件等5个方面构建绿色产业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对江苏省的绿色产业发展适宜性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京津冀交通运输系统协同发展问题,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协同发展效度评价模型,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从业人员和基础设施投资额作为输入项、货运量和客运量作为输出量,基于2003-2012年相关数据,对京津冀交通运输系统铁路、公路、航空三种运输方式中各系统内部、两两子系统、三子系统之间协同发展程度的协同效度、发展效度和综合效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各运输方式协同发展度较低,在发展规模上比例不适当,运输系统协同发展能力未能达到最优.要实现京津冀交通运输系统各运输方式的协同发展,需要平衡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不同运输方式网络衔接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公路客运系统动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公路旅客运输需求进行分析,公路客运系统具有复杂性、非线性、互动反馈性和延迟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公路客运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此模型对旅客周转量进行了长期预测,并对预测结果展开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系统识别并综合评估区域道路系统的环境影响,建立道路交通系统对区域产业布局的间接影响评估模型。该模型归纳道路直接环境影响识别、预测和评估方法;以工业区位论为基础,采用多智能体系统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方法。对大连地区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直接影响预测方法能够方便快速地估算道路系统直接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间接影响评估方法能够预测道路网络形成后,区域所有可能的工业布局情况,并大致估算每种布局的排污格局和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4.
鉴于目前城市道路的拓宽虽然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或遗留很多问题:例如人行道过于狭窄、绿化不够、停车场(位)数量不足、沿街建筑不够协调统一等,没有更好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考虑城市道路空间的状况,以杭州市文二路的拓宽建设为例,根据现状调查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城市道路拓宽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方法根据AHP法建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集成法确定各指标和不同评价人员的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每一个企业与“最优”企业的关联度,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关联度再处理,可得到企业安全综合评价结果。结果建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结论道路运输企业可根据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从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试论陕北地区城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陕北地区城镇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得失,可为今后陕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方法充分利用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实际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陕北地区城镇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数次大幅起落,至清代最终形成以榆林、延安为中心的区域城镇体系。结论和平稳定的区域社会环境、行政区域与自然地理区域相协调,是区域城镇体系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二者之间的协调程度对于整个系统的集成、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综合交通与区域经济适应性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总量适应度、能力适应度和效率适应度三个维度构建了综合交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信息熵理论对其行了定量分析。以湖北省为例,进行了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
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组件的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模型的实现方法 ,给出了系统功能模块的组织结构、数据仓库的三个层次以及模糊评价数学模型的建构步骤。区域经济发展评价系统为确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各自的地理及经济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探讨,以求掌握未来公路建设以及道路货物运输可能的发展规模和程度。认为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订不同运输政策,为制定公路建设规划及道路货物运输规划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