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卓 《科学通报》1992,37(13):1247-1247
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与脱磷酸化对细胞的重要调控作用已被确认。然而,迄今为止对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研究还仅集中在细胞的质膜与胞浆区域,对细胞核TPK的系统研究还未见报道。本实验以小鼠正常肝和H_(22a)腹水型肝癌细胞为材料,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多肽生长因子(PGF)介导之信号的特异性.在于它们能与特殊的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激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生长因子受体都具有内在的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能激活TPK,导致各种细胞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受体自身的磷酸化.许多癌基因产物都具有TPK活性,TPK的功能是使生长因子信号变为细胞内信号。肿瘤细胞受体TPK区的突变体,虽然可能仍具有结合配体的能力,但丧失了刺激细胞内效应的能力。说明受体信号激活的关键是由一个功能性TPK决定的,并通过一些TPK的底物来介导细胞内的效应.这使人联想到肿瘤细胞之所以呈失控的增殖状态,与其受体TPK的激活及细胞蛋白磷酸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颜春洪  韩锐 《科学通报》1998,43(17):1842-1846
为探讨影响癌细胞分化的因素,分析了诱导分化与细胞内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关系,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诱导B16-BL6黑色素瘤细胞分化,诱导分化前后,总蛋白抽提物中磷酸酪氨酸蛋白没有明显改变;但不溶于Triton X-100的细胞骨架结合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下降,其中明显降低的3种蛋白(53,60和65ku),表明细胞骨架结合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在癌细胞的分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磷酸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调控蛋白质的活性、稳定性、细胞内定位和蛋白质互作等功能.在真核细胞中,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是最常见的磷酸化位点.在流感病毒复制的生命周期中,病毒蛋白可被宿主激酶磷酸化修饰,并调节其核质穿梭、信号转导等功能,从而调控病毒的生长、复制和致病力.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流感病毒内部核蛋白、基质蛋白1、非结构蛋白1的磷酸化修饰位点和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流感病毒复制周期及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亚玲  杜睿  梁宗敏  周宇光 《科学通报》2012,(25):2413-2418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生物气溶胶作为有效云凝结核与冰核在大气物理和化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大气和云水样品中,冰核活性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的可培养菌株已经成功地被分离筛选出来.其在大气云物理过程尤其是降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大气生物气溶胶气候效应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液滴冻结实验技术,测试了当前已被确定含有冰核活性菌的3种菌属即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欧文氏菌属(Erwinia)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的代表性标准菌株(P.fluorescen,E.uredovora,X.campestris和P.syringaepv.panici),和被证实具有冰核活性的细菌菌株(P.syringaepv.lachrymans)的菌悬液液滴的冻结温度.结果显示:所测试的目前国际公认的冰核活性细菌属的标准菌株P.syringaepv.panici,P.fluorescen,E.uredovora,和X.campestris并不具备冰核活性,被测细菌菌悬液(OD600=0.25,数浓度108cells/mL)的液滴冻结温度分别是:20.3±2.3℃,21.8±2.3℃,20.8±3.4℃和19.9±3.3℃,与超纯水液滴的冻结温度(20.8±2.7℃)差异不大;而相同浓度下,P.syringaepv.lachrymans(ps1-10)菌株的冻结温度是5.0±0.8℃,具有显著的冰核活性.ps1-10菌株液滴平均冻结温度随着菌悬液浓度梯度降低的变化特征表明,当菌液浓度低于105cells/mL时,菌液液滴冻结温度明显降低,当菌液浓度低于104cells/mL时,菌液液滴与无冰核活性的液滴冻结温度接近.由此本文提出疑问:冰核细菌P.syringae是否能以浸润核化活性在大气真实环境中的冰核异质核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还是存在其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蛋白激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乐志培 《自然杂志》1999,21(1):24-33
蛋白激酶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即“可逆蛋白质磷酸化”)是所有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磷蛋白(千种以上)活性、性质改变的“开关”,因此,可以通过用人工方法对功能蛋白(酶)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化学修饰和去修饰来调节细胞代谢、生长、分化、增殖,这一方法在农业、医药、食品和化学工业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指出的是,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赵玉芬已经合成了几十种具有催化功能的磷酰氨基酸,并提出了“微型酶”学说.众所周知,氨基酸本身化学性质十分稳定,无催化活性,当它与磷酸作用合成磷酰氨基酸时变得极其活泼,具有催化剂的功能,为模拟酶的研究和合成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途径和领域.可以设想,以氨基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或多肽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修饰和去修饰必将使蛋白质或多肽具有许多新的化学性质和功能,为模拟酶、酶工程、蛋白质化学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开辟新的途径,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姜伟  赵德华  李颖  田杰生  王珍芳  李季伦 《科学通报》2002,47(22):1722-1725
建立了Greifswald磁螺菌(Magnetospirillum gryphiswaldense)在固氮条件下(微好氧和限铵)的深层培养技术.在以乳酸钠为碳源的限氮培养基中,通入含0.4%—0.8% O2的氮气,pH和温度分别控制在7.2和30℃,经3次补料,培养21h细胞密度A600nm可达1.3,固氮活性为217nmol/h。氧和铵对固氮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该菌具有固氮酶合成后的活性调节系统。  相似文献   

8.
张晓峰  谷岩  冯志民  班立勤  丰美福 《科学通报》2000,45(24):2625-2630
研究了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在hTNF-α诱导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黏附分子E-选择素(E-selectin)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以及在增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o)和自然杀伤细胞(PBNK)黏附中的作用.以选择性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TKs)抑制剂genistein预处理PAEC,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hTNF-α增强的PAEC对PBMo和PBNK的黏附.这种抑制作用发生在hTNF-α活PAEC的早期,并且具有可恢复性.PTKs活性测定表明genistein剂量也依赖性地抑制了hTNF-α对PAEC的PTKs的激活.流式细胞术PAEC表型分析指出genistein抑制了hTNF-α诱导的E-selectin和VCAM-1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PTKs可以调节hTNF-α诱导的PAEC黏附分子E-selectin和VCAM-1的表达,以及hTNF-α增强PBMo和PBNK的黏附,而饮食来源的genistein可能会作为一种黏附拮抗剂在控制这种细胞介导的排斥应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在hTNF-α诱导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EC)黏附分子E-选择素(E-selectin)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以及在增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o)和自然杀伤细胞(PBNK)黏附中的作用. 以选择性的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TKs)抑制剂genistein预处理PAEC, 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hTNF-α增强的PAEC对PBMo和PBNK的黏附. 这种抑制作用发生在hTNF-α激活PAEC的早期, 并且具有可恢复性. PTKs活性测定表明genistein剂量也依赖性地抑制了hTNF-α对PAEC的PTKs的激活. 流式细胞术PAEC表型分析指出genistein抑制了hTNF-α诱导的E-selectin和VCAM-1的表达. 这些结果表明PTKs可以调节hTNF-α诱导的PAEC黏附分子E-selectin和VCAM-1的表达, 以及hTNF-α增强PBMo和PBNK的黏附, 而饮食来源的genistein可能会作为一种黏附拮抗剂在控制这种细胞介导的排斥应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是一种能调节细胞分裂、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多效生长因子. 研究表明, FGF-2在肿瘤生长和新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FGF-2诱导的生物学效应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TPK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和胞内二级信使分子(mitogen activted protein kinase)等蛋白分子组成的功能性信号转导网络来实现的, 该网络中不同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状态对应着各种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本文将阐述在肿瘤及乳腺癌发生过程中FGF-2诱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的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2008,53(4):425-425
沙门氏菌的致病蛋白SpvC属于一种全新的被称为苏氨酸磷酸裂解酶的蛋白酶家族一员.苏氨酸磷酸裂解酶可以特异性识别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位点的磷酸化苏氨酸和酪氨酸(pTXpY)模式,并不可逆地去除磷酸化苏氨酸的磷酸基团,使反应后的MAPK成为不可激活状态.SpvC的这种性质可以阻断宿主细胞免疫信号通过  相似文献   

12.
阳振乐  李良璧  匡廷云 《科学通报》2002,47(22):1714-1717
采用氧极谱技术、傅里外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和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研究了双半乳糖寸油二酯(DGDG)对光系统Ⅱ核心复合物(PsⅡcc)放氧反应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GDG存在下,PSⅡcc放氧活性的热变温度从40.0℃提高至43.0℃。5min的45.0℃恒温处理,会导致PSⅡcc的放氧活性完全丧失;而在DGDG存在下,PSⅡcc却仍然有16%的活性(以25.0℃时的为对照)。此外,PSⅡcc在38.0℃下处理1h,其放氧活性完全失活;而在同样条件下,PsⅡcc与DGDG的复合物却只失去了大约80%的活性(以零时间为对照).结果分析表明,DGDG对PSⅡcc放氧反应的热变性具有调控作用,能抑制外周蛋白33kD从PSⅡcc上热致解离.  相似文献   

13.
刘秉胜  吴宁华  沈珝琲 《科学通报》2001,46(15):1300-1303
为研究cAMP应答元件(CRE)在人热休克蛋白hsp90β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构建了数个受hsp90β基因不同长度调控片段介导的氯毒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质粒。分别转染Jurkat细胞并检测42℃1h热诱导前后CAT活性。结果发现删除hsp90β基因上游含CRE片段(-173/-91bp)后,CAT的热诱导表达活性降低了67%。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显示热休克后Jurkat细胞的核抽提物中磷酸化的CREB与该片段呈特异性结合。Western印迹实验及PKA活性检测发现CREB的磷酸化程度及PKA活性均随热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以上结果表明:磷酸化的CREB通过与hsp90β基因上游的CRE结合参与该基因的热诱导表达,并可能与PKA传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p53的过量表达能迅速诱导NIH3T3细胞衰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建成  雷颖  洪夏  卢智刚  翟中和 《科学通报》2000,45(21):2306-2310
将温度敏感型p53(p53Vall35)基因导入NIH3T3细胞进行过量表达,发现在温度敏感型p53的活性温度(32℃)下培养,NIH3T3细胞迅速表现出与衰老相关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性,这可能是P53过量表达激活了NIH3T3细胞内在的衰老机制从而诱导细胞进入衰老状态。  相似文献   

15.
美国马萨诸塞州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证实,有一种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温度达到100℃时仍如此。应用生物化学教授A.M.克里班罗夫(Alexander. M. Klibanov)和研究生A.阿克(Alekser.Zaks)两人是营养与食品科学的研究者。他们主要研究猪的胰酯酶在三丁酸甘油脂与各种醇类之间的催化转脂作用反应。他们发现这种酶在三丁酸甘油脂的混合物中当水的含量低于0.015%时仍有活性,在这种介质中这种酶在100℃时的活性是20℃时的5倍。  相似文献   

16.
吴玉  徐柏庆 《科学通报》2005,50(13):1310-1313
采用一种新方法合成了单斜相TiO2纳米片, 该方法主要包括钛酸纳米片的制备和随后的焙烧两个过程. 首先将自制的锐钛矿粉体TiO2放入10 mol/L NaOH溶液进行水热反应, 随后在超声波作用下用酸洗涤其固体产物得到钛酸纳米片. TEM结果显示钛酸纳米片的尺寸随着水热反应温度(150~200℃)的升高而变大. 较高温度(180~200℃)下的水热反应生成的钛酸纳米片在400~500℃焙烧后可以转变成具有一定光催化活性的单斜相TiO2(B)纳米片, 但在较低水热反应温度(150℃)下生成的钛酸片状产物在400~500℃焙烧后却转变为锐钛矿TiO2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7.
胡源  高秀  蒋佳宏  冉艳  杜林方 《科学通报》2008,53(16):1897-1901
拟南芥STN7蛋白激酶参与了LHCⅡ蛋白的磷酸化和状态转换过程. 本研究根据STN7激酶的蛋白序列, 合成了一段含11个氨基酸的亲水肽段, 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后, 免疫家兔制备得到合成多肽的抗体, 免疫双扩散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多肽抗体效价和特异性较高. 借助该多肽抗体、磷酸化抗体和低温(77 K)荧光, 研究了温度对拟南芥LHCⅡ蛋白的磷酸化、状态转换和STN7激酶表达的影响. 结果表明, 温度不仅调节LHCⅡ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而且还调节STN7激酶的表达水平. 另外, LHCⅡ蛋白的磷酸化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STN7激酶表达量的变化趋势相对一致, 并且与状态转换密切相关, 为LHCⅡ蛋白磷酸化及STN7激酶表达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葛高翔  吴静  林其谁 《科学通报》2000,45(22):2409-2412
建立了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体外测活的非同位素方法。通过克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主要磷酸化位点Tyrl173周围20肽的基因片段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作为底物,用抗磷酸化酪氨酸的单克隆抗体PY99来检测其磷酸化的程度。此方法在专一性及灵敏度上都比已有方法有显著提高。融合蛋白的Km值(10μmol/L)比合成多肽底物的Km值(110μmol/L)要低一个数量级。此方法还可用于测定c-er  相似文献   

19.
王昕  徐建华  马胜利  徐可为 《科学通报》2010,55(33):3244-3248
用弧离子增强反应磁控溅射方法, 在高速钢(W18Cr4V)基体上沉积出具有较高Al, Si含量的TiAlSiN多元硬质薄膜, 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后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硬度变化. 结果表明: 由于沉积速率较高和沉积温度较低, 沉积态的TiAlSiN薄膜主要形成非晶结构; 高温退火后, TiAlSiN薄膜由非晶转变为纳米晶/非晶复合结构; 1000℃以下退火后产生的晶体为AlN及TiN; 1100℃以上退火后晶体为TiN, 其余为非晶结构; 1200℃时薄膜发生氧化, 生成Al2O3, 表明TiAlSiN薄膜具有相当高的抗氧化温度. TiAlSiN薄膜随退火温度升高晶粒尺寸逐渐增大, 高温退火后平均晶粒尺寸小于30 nm. 沉积态TiAlSiN薄膜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HV0.2 N=3300), 但随退火温度的升高, 硬度逐渐降低, 800℃退火后硬度降低至接近TiN硬度值(HV0.2 N=2300).  相似文献   

20.
张居馨 《科学通报》1992,37(16):1510-1510
许多细胞因子都具有心血管活性,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调节具有重要影响。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是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因子。最近发现它亦产生于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产生的IL-8具有白细胞粘附抑制因子(LAI)样活性,在炎症反应中限制白细胞在血管壁的粘附而调节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IL-8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