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从物种到人类,生命,进化了亿万年;从原始到信息,社会,演变了几万年…… 生命因适应而生存,历史因变革而进步。 当我们凝视一粒树种,我们知道它会是什么科什么纲的植物,但它一旦发芽成长,它长得是否茁壮,会长成什么样的树形,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它必须不同于它的父辈。因为就在这微妙的变化里,决定着它们的生死存亡。然而,也就是这变化,或许让它变得更强,或许,就是它灭亡的开始…… 但生命绝不能一成不变,因为没有别的选择! 生活中的变革者,是一位披荆斩棘的探路人,是一位冲出重围的勇士,是一位跳出思维旧路的智者。无论他们前面是坟墓还是花环,他们都值得歌颂,值得尊重,因为他们发现了现有的问题,而且他们着手想去改善,他们或许搭建着让生命强盛的阶梯。 无疑,他们是优秀的。 让我们珍爱生命里的变革,不要责怪,不要埋怨…… 将变革的一角放在这里,只希望你能明眼,你能善待…… 相似文献
3.
4.
5.
6.
王安石历史哲学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文章对王安石的历史哲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探讨,指出了其进化主义的历史变通观,古为今用的历史认识论,怀疑主义的史学理论是其历史哲学思想最主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诗歌前后期的诗风有很大不同。他的作品,大致可以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主要学习杜甫关心政治,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丰富,热情饱满。王安石后期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是我们全面研究王安石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王安石晚年诗歌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周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对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后期诗歌创作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观点认为王安石罢相后,隐居钟记时期的作品是“闲澹”之作。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将王安石的后期诗歌概括为“皆状闲澹”;《优古堂 相似文献
9.
李之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1)
<正> 生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是北宋著名的社会改革家。他在哲学上是唯物论的,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这在中国哲学史界,已近乎定论。然而,其社会历史观究竟如何,深入谈论这个问题的人却不太多。这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社会历史领域,即便是唯物主义哲学家,最终也难免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泥坑的观点之影响吧,就连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也不能例外,况乎王安石呢?诚如是观。然而,窃以为这样太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10.
1951年 ,邓广铭先生写的《王安石》 ,内容简略。1972年 ,为适应“儒法斗争”的需要 ,重写的《王安石》 ,颇多问题。打倒“四人帮”以后 ,为拨乱反正、澄清问题 ,出版了《王安石》修订本。为进一步清除迷雾 ,如实描绘王安石的本来面目 ,1997年 ,出版了崭新的《王安石》。邓先生四写王安石 ,反映了他治学严肃认真、坚韧顽强、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 ,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北宋高度中央集权和守内的政治结构下,王安石的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史书上记载的都是他丑恶的、执拗的形象特征,对他的评价也是毁大于誉。现存与王安石有关的元杂剧也是采用“褒苏贬王”的模式,其原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北宋高度中央集权和守内的政治结构下,王安石的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史书上记载的都是他丑恶的、执拗的形象特征,对他的评价也是毁大于誉。现存与王安石有关的元杂剧也是采用“褒苏贬王”的模式,其原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王安石诗歌创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36(2):60-63
欧阳修和王安石虽然性格差异比较明显,对诗歌审美价值取向各有侧重,但二人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因此,他们选择的诗歌题材十分相近,在反映社会问题、咏史怀古、写景寄情诸方面,均可寻到如出一辙的思想和情调。但是,由于地位、个性和命运结局的不同,两人诗作的风格、气度、成就和影响又有较大的差异。作为本比较研究的对象,无论是两位名诗人诗歌创作风格的“异中之同”还是“同中之异”,都可以为中国古代学的鉴赏,提供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丰富的人生意味。 相似文献
14.
论王安石咏史诗对李商隐的接受与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晓莉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1):40-42
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咏史诗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王诗接受了李诗强烈的讽时性、善于翻新议论和将身世之感融入咏史之作的特点,又在咏史诗所关注的历史视域与艺术手法方面有所新变.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记褒禅山华山后洞之游,因受“怠而欲出者”的影响,“不得报夫游之乐”,回来以后,想当时情况,自悔之情不能已,同时悟治学之道,庶几类此,因以作文,劝喻人们在学习中必须深入思考,谨慎选取,而不可浅尝辄止,人云亦云。可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却一直被人们理解为是说学习贵在有志。《古文观止》在“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一句下面,注了“接入主意”四个字。古之人如此看,今之人也如此看,许多分析《游褒禅山记》的文章,也都认为这篇文章是教育人们认识:要能到险远的地方见“非常之观”,最重要的条件,便是有志。 相似文献
16.
17.
18.
传统文人上大夫不谈钱。不过作为政治家和变法的主持人的王安石是另一副样子,王安石非常注重物质、极其重视钱,甚至我们可以说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就是“理财”,这也是他得到神宗这个年轻皇帝信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鲍衍海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6):11-13
分析了乾隆年间三位著名诗人赵翼、袁枚、蒋士铨咏王安石的诗作,认为,在三位诗人咏王安石的诗中,赵诗客观公正,充满理性;袁诗认识主观,拘泥于流俗;蒋诗比较客观,但有偏颇。 相似文献
20.
沈衣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对王安石的这首《登飞来峰》诗,注家们对诗所咏何处,历来争议颇大,以致于对诗的内容和创作时代造成一些曲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