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学校体育教育的属性与特点,对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进行了探讨,认为学校体育具有丰富的育人功能与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正确认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是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环境是完成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条件与保证。结合学校体育的客观实际,对学校环境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优化学校体育环境进行论述,旨为创造和改善适宜的体育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重要的发展方向,终身体育也是新世纪的体育思想逻辑分析法,为了进一步理清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为培养合格人才探寻理论依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对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学校体育阶段在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中有着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必须走与终身体育(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学校后体育)相结合的道路;必须在终身体育总目标下,开拓人们对体育问题的思路。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同终身体育目标的统一,未来学校体育的结构、内容、教法、管理、师资培养、远景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都要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进行创新和实验/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不是竞技体育,要使学校体育摆脱竞技体育的影响,要考虑观念与认识的问题、标准和习惯的问题以及管理与操作上的问题.根据上述问题,从四个方面阐述学校体育如何摆脱竞技体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校实施体育健康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民健身计划赋予学校体育的历史使命,结合当前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内涵,提出高等院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在阐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新内涵、我国建国以来制定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历程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应随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而调整,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应注意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学校运动会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新要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试图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理念与学校运动会相结合,积极倡导以现代体育理念为核心的学校运动会。  相似文献   

8.
张强 《科技信息》2011,(33):I0410-I0410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地区差异,农村的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韩永红  刘从梅 《科技信息》2010,(32):58-58,59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体育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其与学校体育的内在关联,阐述了网络体育信息资源与学校体育的内在关联,阐述了网络体育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并对网络体育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产业走向市场化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产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通过对学校体育产业现状的研究与分析,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产业化内在的发展规律。学校体育产业应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信息、人力资源等优势,开展有偿体育服务活动,达到教学、创收双赢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内涵是通过不同手段化解气候风险,从而顺应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发展伴随着适应气候的变化。从现实的角度看,把"减缓气候变化"与"适应气候变化"相结合已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联系,在适应气候变化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生态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基本内涵。合理规范人的行为成为适应气候变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平性和生态道德,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近4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时空分异特征。方法采用定量方法,分析近40年气温、降水的年与季节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研究区气候类型与气候时空分异特征。结果通过对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的分析,得出研究区气候各因子及气候的空间分布规律。结论①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包括7种气候类型,东、中、西部分别以中温带森林草原气候、暖温带大陆性森林草原气候和温带草原气候为主;②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气温近40年有升高的趋势,冬季和夏季气温增加,春秋两季气温变化不大;③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降水有减少的趋势,秋季降水减少明显,冬季降水基本不变,夏季和春季降水波动较大;④研究区气候变化在空间上可以划分为三大区域和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的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国际上,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正在就如何减缓这种气候变暖的趋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谈判。本文依据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说明气候变化的事实与未来的可能变化,阐述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说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将深刻影响区域植被动态、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化循环、气候反馈及其人类福祉.持续的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及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增加深刻地影响树木生长动态的时空格局.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全球气候变化的整体概况,着重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机制以及树木生长对气候系统的反馈,并就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提出未来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应考虑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的时空差异,加强对树木死亡时空格局及内在机理的认识,重点关注不断增加的极端气候事件及火、虫灾干扰对树木生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并融合地面观测、遥感及陆面动态植被模型模拟等多种分析手段综合分析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尺度效应及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额济纳旗近50年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面分析额济纳旗近50年的气候变化及其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额济纳旗气温持续上升.降水量呈波动式下降,导致沙尘天气增多,气候的总体特征为不断的干旱化;同一时期,该区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与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额济纳河上游来水量的减少既是气候干旱化的主要原因又是其结果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动力气候模式预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力气候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开展气候预测的主要工具。经过8年多的研制和发展,国家气候中心已建立起第一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并以此为平台,形成了一套包括月、季节到年际时间尺度的模式预测业务。20年历史回报试验和1年多的试验性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东亚区域的季节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预测结果巳经成为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的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气候资源研究利用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气候资源的描述,介绍了气候资源的概念、分类和性质,分析了山西省气候资源的概况及气候资源在山西省利用的意义,提出了充分研究、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引进气候资源新技术,为山西省经济发展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适应气候变化是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举措。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识别标准是编制适应气候变化清单的基础, 是适应气候变化方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 明确人类所面对的气候变化问题的内涵;结合适应技术定义, 确立适应气候变化技术核心识别标准是气候变化问题的针对性, 其关键在于将技术的适应方面与常规方面区分开来。另一方面, 对比分析适应技术与减缓技术, 明确有效区分技术的减缓效果与适应效果是适应气候变化技术识别的重要标准。依托识别标准, 不但可以对不同领域、不同地域已有的适应技术进行识别筛选, 也可为未来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发提供指导, 为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Respondence and feedback of modern sand deserts to climate chan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search on the respondence and feedback of modern sand deserts to the climate chang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in the studies on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Deserts respond to the climate change, meanwhile, they affect the climate with their feedback of peculiar environment during the respondence. Many researches on desert climate have been carried out at home and abroad.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the respondence and feedback of modern fixed, semi-fixed and mobile deserts in arid areas to the climate change, in which the factor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parameter changing effects is especially the difficult problem all along. In this note, the parameters of the respondence and feedback of Gurbantunggut Desert to the climate change a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some variable parameters of water-heat exchange are obtained, and a numerical model of desertification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climate change of about 40 years and the variable relations of meteorological and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sand surface in Gurbantunggut Desert.  相似文献   

20.
太湖近8000年来沉积环境演变经历多次快速的气候突变事件,其中体现较为明显的几次气候寒冷事件分别在1900、3000、4400、7400calyrBP左右,而在500、5800、6200calyrBP左右也有寒冷气候事件的响应。这些周期性的气候震荡与北大西洋气候、亚洲西南季风变化以及全球其它地区气候变化有着非常好的对比性。本文认为突变事件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很好的响应,可能是由全球性气候因子的周期性变化导致,非区域性气候因素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