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从阳极反应过程、稳态极化曲线等方面研究了在锌电解液中铅银阳极极化的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阳极银含量(质量分数)为0.7%~1.4%范围内,随着银含量的增加,阳极电位变负;随着电解液中锰离子浓度的升高和电解液温度的升高,阳极电位显著下降.为此,在电解锌时,应选择合适的锰离子浓度和电解液温度(38~40℃).  相似文献   

2.
采用均匀沉淀法合成了超微粒锡酸锌(Zn2SnO4)气敏材料,利用浸渍法对Zn2SnO4材料进行了掺杂,用XRD和TEM对其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材料为均匀颗粒状,粒径小于0.1μm,该材料对可燃气体具有高的灵敏度,通过某些贵金属掺杂可提高Zn2SnO4对C2H5OH气体的选择性,SiO2的掺杂可大幅度提高Zn2SnO4对氢气的灵敏度,Zn2SnO4材料有可能在可燃气体、选择性酒敏元件上取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贵金属催化剂对锡酸锌气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均匀沉淀法合成了超微粒锡酸锌气敏材料,利用浸渍法对Zn2SnO4材料进行了掺杂,用XRD和TEM对其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了材料为均匀颗粒状,粒径小于0.1μ该材料对可燃气体具有高的灵敏度,通过某些贵金属掺杂可提高Zn2SnO4对C2H5OH气体的选择性,SiO2的掺杂可大幅度提高Zn2SnO4对氢气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用硫酸锰电生媒质微粒MnO_2氧化甲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b-PbO_2阳极,常温电解酸性Mn(Ⅱ)电解液,电生媒质微粒MnO_2氧化甲苯为苯甲醛。探讨了电生媒质微粒MnO_2的制备条件,在较佳条件下电流效率>90%。该电生媒质氧化甲苯为苯甲醛的选择性好,一次转化率可达52%。还原后的Mn(Ⅱ)返回电解槽,电解再生微粒MnO_2,可循环使用再次氧化甲苯。本方法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用硫酸锰电生煤质微粒MnO2氧化甲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b-PbO2阳极,常温电解酸性Mn(Ⅱ)电解液,电生煤质微粒MnO2氧化甲苯为苯甲醛,探讨了电生煤质微粒MnO2的制备条件,在较佳条件下电流效率〉90%。该电生煤质氧化甲苯为苯甲醛的选择性好,一次转化率可达52%。还原后的Mn(Ⅱ)返回电解槽,电解再生微粒MnO2,可循环使用再次氧化甲苯,本文法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MnO2和PbO2共沉积电极的阳极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MnO2和PbO2共沉积电极在硫酸介质中的阳极析氧行为,发现当锰与铅的原子比约为7.1:1。该电极以表面锰原子为析氧活性中心,共沉积的铅对的析氧性能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流扫描法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不同成份和浓度的中性电解液中的锌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并通过向中性电解液中添加季铵盐缓蚀剂,考察缓蚀剂在锌电极反应中的缓蚀作用,探讨锌电极的反应机理。试验结果发现在NH4Cl(浓度为4mol/L) KCl(浓度为1mol/L)混合溶液中添加季铵盐缓蚀剂后既可抑制锌电极的阳极溶解,又可提高其析氢过电位和析氢电流密度,是有效改善锌-空电池性能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极谱吸附波连续测定水样中痕量锌,锰和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酒石酸-乙二胺-高氨酸-亚硫酸钠-高碘酸钟体系中痕量锌锰和硒出现良好极谱吸附波,波峰敏锐,可测定浓度范围在0.40~40μg/L Zn ̄(2+)1.6~80μg/LMn ̄(2+)及0.02~2.3μg/LSe(Ⅳ)。对含11.7μg/L Zn ̄(2+),7.0μg/L Mn,1.45μg/L Se(Ⅳ)的矿泉水样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6.2%和9.2%和7.3%。  相似文献   

9.
杨生恕  俞征 《贵州科学》1995,13(3):35-39,34
O2在变质Pb-Ag-Ca阳极(PAC阳极)分别在20%H2SO4及/Mol/L MnSO4-20%H2SO4体系中过电位ηO2测定的结果(298K)及热力学的计算,讨论承PAC阳极上的两个主要竞争反应即MnO2(EMD)电沉积及O2的析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空气氧化湿法制备的MnFe2O4在H2还原下,生成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利用XRD和Mossbauer谱等技术,对它的性质(还原性,晶格常数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考查了在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δ〉1)及MnO-FeO固溶体下CO2分解成C的活性,结果表明能够有效地分解CO2成C,并且在反应以后自身转变成为化学计量的MnFe2O4,MnO4-FeO分解CO2以后,一部分变成  相似文献   

11.
添加锌电解阳极泥对ZnS浸出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锌焙烧烟尘热酸浸出过程中,来自于铁酸锌溶解的三价铁离子被用作焙烧烟尘中ZnS浸出的氧化剂.为了提高锌的浸出率,研究了在浸出过程中加入锌电解阳极泥对ZnS浸出的影响.考察的浸出条件包括阳极泥加入量、温度、硫酸浓度和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阳极泥中的MnO2有助于焙烧烟尘中ZnS的氧化浸出.在最佳的条件下,通过加入阳极泥(锰加入量为焙烧烟尘质量的4%)可将锌的浸出率由94%提高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2.
锌电解槽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FLUENT软件,分别对单组阴阳极、多组阴阳极锌电解槽中的电解液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针对单组阴阳极间的电解液,基于气泡产生及运动的机理计算出单个气泡在静止电解液中的上浮速度为0.017 m/s.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气泡的作用下,电解液沿阳极板向上运动,沿阴极板向下运动,形成一个大的循环;而气泡群上浮的平均速度约为0.021 m/s,与文献实验数据相吻合.针对实际生产中多组阴阳极锌电解槽,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气泡上浮曳力和电解液进出口压差驱动的共同作用下,电解液的运动态势与单组阴阳极仅考虑气泡曳力作用时的状况相同,极间电解液平均流速是无气泡作用时的1.5倍左右,这将有利于加快极板附近电解液的更新,延缓锌离子的贫化.  相似文献   

13.
饲料中锰对中华米虾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步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锰对中华米虾(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实验表明,适量质量浓度的微量元素锰(0.26 mg/g)在一定时间内对中华米虾体内SOD的激活作用显著,但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就会降低SOD的活性;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饲料中添加锰后,中华米虾体内SOD的活性反而下降.说明饲料中添加锰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4.
白腐菌降解氯代酚类化合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Mn^2+对白腐菌(Phanerochanete chrysosporium)产生的过氧化物酶(MnP和LiP)活力的影响及胞内外酶在氯代酚化合物降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Mn^2+对MnP和LiP的活力有显著影响;白腐菌对相对分子质量低的有机化合物的降解主要在细胞内依靠胞内酶的作用进行,而胞外酶加快了降解速率;两种胞外酶MnP和LiP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MnP起主要作用,LiP起次要作用。白腐茵对酚类化合物的基质亲和性较活性污泥低,适宜于高浓有机废水的预处理;白腐茵对毒性的忍受能力与活性污泥微生物相似,但处理方式和条件的改变可以提高其毒性忍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微量铅对电镀锌层织构及表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电镀法从含微量铅的硫酸盐镀液中获得的镀锌层,以及铅对其织构和结晶形态,镀层表面明度、光泽度、粗糙度、摩擦因数和抗黑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Pb2+浓度的增加,镀层的表面粗糙度增大,其明度、光泽度、摩擦因数和抗黑变性能明显降低. 这主要是由于Pb的存在导致镀锌层(002)晶面取向降低,(101)晶面取向增加的缘故.  相似文献   

16.
17.
水系锌-石墨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基于水系电解液中的阴、阳离子同时参与电化学反应实现储能,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安全廉价等诸多优势,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储能产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系锌-石墨电池的发展现状,总结了锌负极、石墨正极存在的问题及现有的解决方案,对水系锌-石墨电池的下一步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锌电解沉积物生长形态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近二维的硫酸锌薄层电解液的电解沉积锌中,发现了在电解液浓度较高时,得到枝晶形态的沉积物,以过滤出枝晶形态沉积物后的溶液作为电解液进行电解沉积时,得到类似DLA模拟的分形形态的沉积物,分析了沉积物形态转变的原因后认为,Cu2^+和H^+等杂质对生长形态转变起主要作用,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两种形态的沉积物的微观形貌,发现枝晶形态的沉积物的顶端尖锐,而类似DLA模拟的分形形态的沉积物的顶端分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作者多年来进行的Cu,Zn,Ni-MnO_2同时电解结果,绘制了Cu,Zn,Ni-S-H_2O系和Mn~(2+),Zn~(2+)-CO_2-H_2O系化学位图以及介绍了有关浸出动力学研究.基于推导的pH计算公式,对同时电解的阴阳极过程进行了电化平衡分析.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分离到几株产肌酐水解酶的菌株,对所产酶的特性分析表明,菌株 42 1 表现较高的产酶性能且所产的酶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对菌株42 1产酶发酵条件的研究表明,菌株 42 1 以酵母膏和玉米浆为氮源时表现较高的产酶性能,葡萄糖等容易利用的碳源的存在对酶的产生没有抑制作用.诱导物肌酐、肌酸、肌氨酸、氯化胆碱和尿素可以诱导酶的产生,Mn2+、Co2+对酶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