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采用脱氧缩合反应得到可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聚对苯乙烯衍生物(ROPPV)的光电性质.材料先致发光光谱说明ROPPVR光峰在578mm在610nm处存在一个振动模式,以ROPPV作为发光层制备了发光二极管并对其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各种烷氧基取代聚对苯乙炔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脱氯化氢的方法合成了聚(2-甲氧基-5-己氧基)对苯乙炔(PMOHOPV)、聚(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乙炔(PMOCOPV)、聚(2,5-二丁氧基)对苯乙炔(PDBOPV)、聚(2,5-二己氧基)对苯乙炔(PDHOPV)、聚(2,5-二辛氧基)对苯乙炔(PDCOPV)等5种聚合物发光材料.通过核磁和红外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通过热失重曲线考察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并从温度、催化剂、反应时间、烷氧基取代等方面考察了对聚合物溶解性、分子量、发光性能等的影响.发现可以通过催化剂的用量来改变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的分子量与聚合物的溶解性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新型电致发光材料聚对苯乙炔的制备过程和有关测试结果。发现恒重后的双锍盐含有二个结晶水这一新现象,并确认最终产物为聚对苯乙炔。  相似文献   

4.
利用钯催化反应合成了一类侧链含不同烷氧取代基(甲氧基、辛烷氧基、十二烷氧基)的聚对苯撑乙炔,讨论了侧链烷氧取代基对聚对苯撑乙炔的分子量和溶解性的影响,比较了聚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阻隔型聚对苯撑乙炔的合成与电致发光特性,在聚对苯撑乙炔主链引入间位苯环,可阻隔聚对苯撑乙炔的有效共轭长度,改变发光颜色,合成的模型小分子可证明这一点。研究了电致发光器件ITO/m-PPE/Al的电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6.
烷氧基取代对聚萘乙炔电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5种烷氧基取代的聚萘乙炔,研究了烷基取代对电导率的影响,发现了电导率随取代基的增长而增大,当烷氧基的碳数超过4时,电导率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7.
用脱氯化氢法合成了4种聚对苯乙炔的衍生物.通过实验分析了催化剂和原料对中间产物以及聚合物产率的影响.通过红外、核磁等方法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通过热失重曲线表征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从苯环上的烷氧基取代的侧链长度方面对聚合物热稳定性、溶解性和分子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聚(2,5-二丁氧基)对苯乙炔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双醚化反应,氯甲基化反应以及在强碱性条件下进行的脱氯化氢反应,制备出新型光电功能材料聚(2,5 二丁氧基)对苯乙炔(PDBOPV).利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表明,PDBOPV在310nm和520nm处分别出现苯环和亚乙烯基中的不饱和CC双键的π π 电子跃迁.将I2、Br2、FeCl3和H2SO4作为掺杂剂,对PDBOPV进行掺杂反应,得到了电导率分别为52 6、27 3、38 4和6 1S/cm的掺杂态PDBOPV.采用简并四波混频方法研究了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发现PDBOPV具有大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在1064nm下的非共振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和532nm下的共振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分别为1 6×10-11esu和7 2×10-10esu.  相似文献   

9.
电致发光有机薄膜中载流子的输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电致发光有机薄膜中载流子的输运过程,迁移率是描述输运过程的关键物理量。根据载流子在格点间跳跃(hopping)输运理论,提出了一个有机薄膜中载流子输运的理论模型,推导出了迁移率的理论公式,以聚对苯乙炔(poly(p-phenylene vinylene)为例,数值计算了其在不同温度和电场下的迁移率,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
以八羟基喹啉铝(Alq3)和芳香二胺(TPD)为有机原材料,用热蒸发方法把它们蒸镀成薄膜并制作成有机发光器件.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得到Alq3和TPD薄膜为均匀、规整的不定形结构.研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具有良好的整流特性、发光特性和稳定性,发光亮度随外加电压增加而逐渐增大,发光亮度最高达1813cd/m^2。  相似文献   

11.
以单层聚对苯乙炔(PPV)薄膜发光二极管为例,研究其薄膜中的电场分布,探讨其电场分布对载流子注入、输运和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其发光机理,为提高发光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以对苯二酚为基本原料,通过甲氧基化、氯甲基化、锍化三个反应合成得到了单体双锍盐且产率达84%,并运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核磁共振仪对每步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聚2,3,5,6-四甲氧基对苯乙炔的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以1,2,4,5—四甲氧基苯和1,2—二溴乙烷为单体,经过A1C13催化的烷基化聚合反应和四氯苯醌脱氢反应,合成聚2,3,5,6—四甲氧基对苯乙炔(PTMPV)的方法;考察了催化剂用量、烷基化反应时间、溶剂等因素对聚2,3,5,6—四甲氧基对苯乙烯(PTMPE)收率及分子量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四氯苯醌脱氢反应是PTMPE脱氢合成PTMPV的适宜方法。采用IR和^1H—NMR等分析方法对PTMPV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TMPV具有链状π—共轭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掺杂Alq3:DCM体系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EL)特性,根据实验结果,指出器件的EL发射峰值跟作为受体的DCM在给体Alq3中的掺杂浓度有关,应用Forster能量传递理论对其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5.
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互掺过渡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互掺过渡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电子传输层(ETL)与空穴传输层(HTL)、空穴传输层与空穴注入缓冲层之间,加入由这两层材料组成的浓度渐变互掺过渡层,它消除有机层间的界面,减少有机层间的缺陷,且与没有过渡层的器件相比,器件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聚(间二乙炔基苯-甲基氢硅烷)(PSA)和含乙炔基苯并噁嗪树脂(A-PBZ)在热作用下均能够聚合形成交联网状结构。研究了PSA/A-PBZ共混树脂(SB)的固化行为。通过红外光谱(FT-IR)、旋转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PSA/A-PBZ质量比为5:2时共混树脂(SB-2)的固化特性,利用动态DSC分析,根据Kissinger方法和Ozawa方法计算得出SB-2共混树脂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08.4 kJ/mol、111.1 kJ/mol,反应级数分别为0.93和0.95,固化反应遵循一级反应机理。同时还对SB共混树脂体系的耐热性能进行了探究,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在氮气和空气氛围下,SB共混树脂固化物失重5%的温度(Td5)和1 000℃时的质量保留率均随着A-PBZ树脂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但SB共混树脂仍然表现出优异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等方法研究了乙炔基对苯腈取代芘衍生物1,6-二(4-氰基苯基)芘的结构和光电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6-二(2-(4-氰基苯基)乙炔基)芘的分子结构具有高度平面性,电子激发对该化合物的结构几乎无影响.与1,6-二(4-氰基苯基)芘相比,由于乙炔基的引入,1,6-二(2-(4-氰基苯基)乙炔基)芘的热力学稳定性提高,电子注入传输性能增强,能隙减小,光谱红移,且易于分子聚集发生,其不仅有望成为掺杂型发光材料,还有可能是潜在的电子型材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泡-还原"法制备了Pd0@COF-SO3H催化剂,并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苯乙炔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该催化剂对苯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的催化机理,并对其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 表明,在压强为105 Pa、温度为2...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聚噻吩的两种烷基取代高聚物pat6和pat12的光、电性能以及这些高分子材料作发光层试制的发光二极管在常温下和液N2(-200℃)中的电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