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5.
6.
周洪贵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1996,(2)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博学多才,著述达60余种,他的《农政全书》集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之大成,内容广泛,并积极提倡学习西方科技,译著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其中以《几何原本》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7.
施郁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5):106-107
引力波的发现意外地令民间科学家(简称民科)现象在中国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国外也有民科。有趣的是,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简称APS)年会上还有民科的报告[1]。根据APS 网站上的资料,笔者研究了1994 年以来的APS 年会中的民科情况。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科学发展史出发,以科学家职业的形成、演化为线索,阐述了科普与科学家结伴而生,始终是科学家职业基本内容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佟洵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天桥对于北京人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驰名世界的天坛、故宫、颐和园。凡是到过北京的中外人士,没有不爱北京天桥的。天桥以它独具特色的风貌闻名中外。但是今天的天桥只留下一个地名,早已看不见桥的影子了。外地游客有句谑语说:“北京有城无墙;天桥有天无桥”。不过我们今天所说的天桥,却不仅仅是指当年天桥那座“桥”了,而是代表着北京、象征着东方文化、表现着平民智慧的地区,即北以珠市口大街为界,向南直到永定门;西起万明路,西经路,东至金鱼池大街、天坛根一线,这就是天桥地区,也就是北京人心目中的天桥。 相似文献
11.
[按]老科学家是共和国科技发展历史的活档案,他们的学术成长历史本身就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尽管目前相当一部分老科学家已经步入高龄化阶段,身体状况较差,全面系统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史资料抢救整理工作迄今仍未开始.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科协科技与人文专门委员会主任张开逊研究员、委员王春法研究员建议通过口述方式,对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史资料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并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应用.科技工作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史更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宝贵资源.随着时间流逝,相当一部分老科学家已进入暮年,而记录其学术成长历史的书籍、影像资料却寥寥无几.每一位老科学家的去世,不仅仅是相关科研领域的重大损失,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科技发展中珍贵历史档案资料的缺失,供后继者学习借鉴的学术思想线索的中断,以及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培养科学兴趣机会的减少.从这个意义来说,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历史资料抢救工程,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系统抢救整理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确实是一件十分紧迫且功德无量的重要事业.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