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铁法盆地的成生、演化与发生在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密不可分,研究其构造聚煤、控煤规律对中国东北其它同类型中生代盆地的老矿挖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开展了铁法盆地构造演化、成盆期构造的聚煤作用、成盆后构造的控煤作用的研究;研究得出:铁法盆地属于晚中生代北北东向单壁断陷聚煤盆地,盆地西缘北北东向的冮屯断裂对盆地成生、演化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盆地自西向东依次划分为西缘强烈断陷带、偏西部较强烈断陷带、中部较缓慢沉降带和东部缓慢沉降带,而偏西部的较强烈断陷带与成盆期北西西向褶皱的交汇部位有利于聚煤,而成盆后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背斜使煤层赋存变浅,向斜使煤层赋存变深.  相似文献   

2.
铁法盆地属于晚中生代的NNE向半地堑煤盆地,北西西系是其主要的成盆期构造.在对铁法盆地的同沉积构造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划分了纵向同沉积构造单元和横向同沉积构造单元,分析了各同沉积构造单元的聚煤条件、控煤特点,总结出其对富煤带和聚煤中心的控制作用,确定了中部较缓慢沉降带、东部缓慢沉降带中近岸浅水湖泊区及湖缘三角洲平原为远景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3.
平庄盆地为受控于东、西两缘北北东向展布的美丽河-八里罕和黑水-汐子断裂的晚中生代断陷盆地。褶皱、断裂均较发育,盆地内外褶皱按轴向分为四组,形成顺序为:东西向-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断层按走向有东西向、北北东向、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西向5组,一般均经历多期活动,根据盆地构造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得出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场曾发生多次北西西-南东东向挤压与拉伸的转化,在挤压背景下,盆地所在区上升,沉积间断,产生角度不整合,拉伸背景下,盆地所在区下降,接受沉积。  相似文献   

4.
重点讨论了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变形构造的几何结构样式、形成与演化模式。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可划分为盆缘叠瓦逆冲断层带、盆内断层三角构造带、盆内冲起构造带和中央宽缓褶皱构造带四个变形构造带。从而首次建立起中国西部中新生代大型沉积盆地内变形构造形成与演化的褶推式四维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5.
系统分析了贝尔凹陷断裂构造特征,研究了断裂的形成演化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贝尔凹陷自下而上划分为断陷构造层、断-坳转化构造层和凹陷构造层。根据断裂与构造层关系及断裂运动学特征,将贝尔凹陷发育的断层划分为上部断层系、下部断层系和长期发育的断层系断裂3种类型。各个历史演化时期控制着不同成因的断裂发育,贝尔凹陷早期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时期的伸展变形控制断陷盆地的发生、发展、消亡的演化过程,伊敏组时期的走滑变形主要形成一系列断裂密集带,同时形成大量次级盖层断层,青元岗组时期的反转构造变形形成了断层型构造反转和局部的背斜型构造反转。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影响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和热演化程度,形成多种类型的圈闭,为油气运移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发育长期活动断层的斜坡带和由长期继承性活动断裂与上部断层系构成的密集带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指向区,控制着贝尔凹陷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6.
以佳依断裂带地质组构和物性等特征为基础,研究断裂带在吉黑境内的构造活动规律及其对东部含煤、油盆地的控制规律。研究表明:佳依断裂是由三期裂陷作用形成的断陷盆地及沉积地层构成的复杂构造带,是中生代断陷型聚煤盆地成煤期和新生代裂谷型盆地煤、油、气聚积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控盆机制是断裂带与先期形成的古构造背景复合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吉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的地层分布特征、断裂系统对盆地的控制和改造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断裂带、佳-伊断裂带与敦-密断裂带控制着断裂带内及两侧的中生代沉积建造与岩浆岩分布,并对区内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盆地群的成盆与构造演化过程经历了盆地基底改造阶段(T-J_2~1)、佳伊和敦密控盆断裂形成阶段(J_2~2-J_3)、白垩系断陷盆地形成阶段(J_3末-K1)、抬升剥蚀阶段(K_2)、走滑裂陷及新生代盆地形成阶段(E)和玄武岩喷发及抬升剥蚀阶段(N-Q)6个阶段演化模式。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系统研究吉林东部盆地群的成盆过程和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索,也为该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白垩系断陷盆地群是在古生代褶皱造山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白垩世宽范围火山断陷盆地群,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拉张断陷到挤压回返的构造旋回,伸展作用强烈,坳陷广泛发育,具有构造样式复杂、垒堑相间、断超结构的特点。郯庐断裂带北段在早白垩世发生的左旋走滑运动控制了断裂带两侧盆地的发育。中生代断陷盆地群是在较新的地壳上发展起来的,中酸性火山活动强烈,在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存在两个岩石圈减薄区。断陷盆地群具有相似的构造特点,火山断陷作用强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证实了松辽盆地存在裂前隆起。本文从裂谷成盆模式模式入手,认为断陷盆地群东部是窄裂谷成盆模式,西部及中部是宽裂谷成盆模式,认为东北断陷盆地群是在幔隆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鸡东盆地下第三系沉积环境及聚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第三系鸡东盆地是一个受敦密断裂带控制的线型断陷含煤盆地。应用沉积环境分析方法,对该盆地的下第三系达连河组、永庆组进行了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分析,认为:该沉积环境为陆相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河流冲积平原沉积体系,聚煤环境为扇三角洲平原和湖泊淤浅及河流冲积平原聚煤,以湖泊淤浅聚煤为最佳环境,具有两个聚煤中心。受控盆断裂影响,煤层具有明显的分叉性和迁移性。控盆(敦密)断裂同时控制了沉积厚度和沉积相带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京西木城涧侏罗纪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京西木城涧侏罗纪井田地质构造及演化特征,采用钻孔与矿井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京西木城涧侏罗纪井田轴迹方位为NE10°±、NE22°±、NE43°±、NE65°±和NW34°±5组褶皱及相关断层的发育特征:阐述了地质构造对煤层发育、赋存状况的控制作用;指出该区地质构造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中生代的3个成盆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火山-沉积盆地的发育阶段、中侏罗世晚期火山-沉积盆地的重现阶段、白垩纪火山-沉积盆地的再现阶段)、3次褶皱幕(中侏罗世早期末褶皱幕、晚侏罗世末褶皱幕、白垩纪末褶皱幕)以及新生代的2次构造挤压运动,自早至晚形成的各期压性构造面走向呈现逆时针偏转之规律。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系属上扬子地台内晚中新生代断褶活动形成的山系。川西断陷属龙门山系的前陆盆地,是地台型海相沉积和前陆型陆相沉积组成复合型的含油气区。新生代断褶构造发育程度控制了山前带构造圈闭的发育和裂缝性气藏的形成。印支晚期天井山古隆起因受喜马拉雅期强烈断褶上升活动,使原有的油气藏遭到破坏。天井山古隆起北东倾伏端的广元地区,发育隐伏断裂系伴生的背斜群,是较理想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2.
小康井田煤系地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构造地质学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小康井田3组褶皱、5组断层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从区域构造背景、构造应力场演化揭示了该井田地质构造的形成期次,即先后形成了压性结构面(以褶皱轴面、逆断层面为代表)走向呈北西西、北东东、北北西向的构造系统;分析了后期构造形迹迁就和改造先存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转化,其中,由于断层多期活动的综合效应和构造抬升、应力松弛使绝大部分断层现今表现为正断层;指出走向为北北东向同沉积正断层对原始煤层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其他方向的断层尤其是北北西向或近南北向的断层,主要表现为成煤后对煤层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3.
莫里青断陷是伊通盆地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结合盆地基底形态、断裂分布特征、地层构造特征、盆地构造演化历史、盆地油气勘探现状等,莫里青断陷可进一步划分为西北缘断褶带、靠山凹陷、小孤山断阶带、尖山隆起带等三级构造单元。莫里青断陷的发育受控于近于平行的东、西两条边界断裂,即西北缘和东南缘边界断裂。断裂构造是伊通盆地最主要的构造类型之一,包括控盆边界断裂、盆地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内部断裂及后期盆地反转挤压和基底隆升作用形成的断裂,它们形成数量众多、规模不等、走向不一、性质各异、形成时期不同的复杂断裂系统。分析构造圈闭形态演化、圈闭形成和破坏时期,再结合生、排烃时间和油气运移路径有效性分析,可对构造圈闭有效性、盆地油气资源前景作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巴彦浩特盆地是-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控出了西部拗陷带的形成,其活动强度自北向南减弱.伊南断裂带控制了伊和凹陷的形成,该断裂带中段活动强度最大;查汗断裂具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盆地中发育多种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滚板构造、牵引褶皱、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垒-堑”构造等。石炭系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层系,它广泛发育并具良好圈闭条件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5.
龙门山系属上扬子地台内晚中新生代断褶构造活动形成的山系。川西断陷区属龙门山系的前陆盆地,是地台型海相沉积与前陆型陆相沉积组成的复合型含油气区。超晚期(N-Q)断褶构造的发育程度控制了龙门山系山前带构造圈闭的发育和裂缝型气藏的形成。印支晚期形成的天井山古隆起因受强烈的超晚期断褶构造活动的影响,使原有的油气藏遭到破坏。天井山古隆起北东倾伏端的广元昭化地区,发育隐伏断裂系伴生的背斜群,是较理想的油气聚集带;而天井山古隆起西南倾伏端的绵阳-江油-安县地区,为北东向及北西向深断裂交叉复合区,是寻找中、浅层次生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根据许疃矿区内大量断层、褶皱的构造形迹和分布规律,系统的分析了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并从矿区所处聚煤盆地构造演化入手,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矿区内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特征和构造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区内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近南北、向东倾斜的宽缓单斜构造,局部发育次级褶曲,并被一系列断层切割改造的复杂局面;矿区构造是经历了四期构造运动的结果,不同期次构造组合形成了矿井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燕山早期活动对总体构造轮廓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最终格局是在燕山期形迹基础上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 ,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 ,可将孔西构造带的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构造变形阶段 :晚三叠世末期为挤压褶皱变形期 ;晚三叠世沉积后至侏罗系沉积前为逆冲构造变形期 ;早—中侏罗世为逆冲构造“轻度”渐进变形期。晚侏罗世以后 ,区域构造作用发生反转。随着晚侏罗—早白垩世、早第三纪裂陷盆地的发育 ,孔西构造带作为潜山构造被掩埋。裂陷盆地时期的伸展构造对孔西构造带前第三系的逆冲构造基本上没有大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李军  尹宏伟  张洁  徐士进 《江西科学》2006,24(3):271-274
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广泛应用于复杂构造研究尤其是逆冲断层带的构造解释,本文分析了四川盆地大池干构造的几何形态与构造样式,研究的结果表明大池干构造是典型的三角剪切构造。该模式的确立为进一步认识本地区的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