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CS_2在Cu─S键中插入产物(Ph_3P)_2Cu(S_2CSR)(R=Bu ̄t或与丙酮-Py混合溶剂反应,获得了双核铜化合物[CuI(PPh_3)(Py)]_2和[CH_2(C_5H_5N)_2]_2[Cu_2I_6]两个化合物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得它们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AgNO_3和a-ph_2ppy,(a-(C_6H_5)_2P(NC_5H_5))在加有少量H_2O_2和NaOH的C_2H_5OH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标题化合物的灰黑色晶体。属四方晶系,空间群P4_1,a=1.300nm,C=4.076nm,v=6.884nm ̄3,Z=8,D_c=1.67gcm ̄(-3),R=0.059,r_ω=0.072.每一不对称单元中存在二套独立而结构基本相同的[Ag_2(a-ph_2PPy)_2] ̄2+,它的二个Ag原子和二个a-ph_2PPy中-N-C-P-桥的N,P原子联接成为一个稳定非共面八员环,而环内Ag,Ag间距分别是0.314,0.3l0(nm),均未成键。不对称单元中的二个八员环通过的O原子与环上Ag原子的弱成键而具有结构联系。环内还出现了罕见的三配位Ag原子。  相似文献   

3.
在μ=0.10mol·1 ̄(-1)(LiClO_4)、pH=8.0对不同温度下[Fe(CN)_5H_2O]和[(NH_3)_5Co(OOCC_5H_4N)] ̄(2+)的内配位界电子转移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25℃,双核配合物[(NH_3]_5Co(OOCC_5H_4N)Fe(CN)_5] ̄-的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9×10 ̄(-1),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和活化熵分别为89.5kJ·mol ̄(-1)和6.0J·mol ̄(-1)·K ̄(-1)最后对该反应的机理、速率常数和绝热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以2-羟基吡啶为配体,合成了标题配合物,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35(5)nm,b=0.8687(3)nm,c=:1.8630(9)nm,β=93.73(4)°,v=2.2181(16)nm ̄3,Z=4.结构用直接法解出。最终偏离因子R=0.051。Cu-Cu间距离为0.263nm。  相似文献   

5.
王冬梅  罗保生 《河南科学》1994,12(4):297-300
利用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反应,在四氢呋喃存在下生成[Cu_2(C_6H_5COO)_4(C_4H_8O)_2]配合物。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a=9.990(2),b=10.540(2),c=17.189(7),α=γ=90°β=100.44(3)°,V=1779.9,Z=2,D_c=1.410g·cm ̄(-3),Mr=755.76,R=0.05079,R_w=0.05843。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二齿胺配体内消旋-1.2-二苯基乙二胺(Stein)内消旋-1.2-二对氯苯基乙二胺(4-Cl-st)和钯配合物[Pd(stein)(NO_3)_2,[Pd(4-Cl-st)(NO_3)_2],[Pd(tmcpda)(NO_3)_2],[Pd(O-phen)(NO_3)_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用MTT染色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Pd(4-Cl-st)(NO_3)_2]对人体宫颈癌和鼻咽癌细胞的杀伤力优于顺铂,配合物[Pd(tmcpda)(NO_3)_2]水溶性好,对荷瘤S—180(A)小鼠进行实验,其延命率175%(P<0.001)表明有肯定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7.
用四园衍射仪测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α=1.0392(3).b=1.1036(1),c=1.7352(6)nm,α=74.1(2),β=77.6(2),γ=72.8(2) ̄0;V=1.8085(9)nm ̄3,z=2,Dc=1.77g/cm ̄3.结构用直接法解出,最后的R因子为0.034.通过占有率的计算,表明本配合物中Tb(Ⅲ)为0.4,La(Ⅲ)为0.6;三个配体的六个羧基氧原子和三个氮原子围饶中心离子形成畸变的三帽三棱柱配位多面体。Na ̄+均由羧基氧或水分子配位形成Na—0八面体,这些畸变的八面体,以共点方式连成链状,[(Tb_(0.4)La_(0.6))(dipic)_3] ̄(3-)和Na—O八面体由氢键连结构成晶体。  相似文献   

8.
杨瑞娜  李彩云 《河南科学》1996,14(3):251-255
在配体存在下,通过金属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C6H5COO)2(C5H6N2)]2·,以元素分析、电导、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磁性及粉末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分子式为C46H48N4O10Cu2,Mr=943.93,a=10.806(1)kb=11.169(3),C=11.729(2)A,α=71.99(2),β=89.38(1),γ=81.37(1)°,V=1330.1A3,Dc=1.172g/cm3,R=0.04329,Rw=0.04860,F(000)=490,μ=8.5cm-1,Z=1,两个铜原子的配位环境相同,由羧酸根的四个氧原子和2-氨基吡啶的氮原子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多面体。  相似文献   

9.
铒丝氨酸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Er_2(Ser)_3(H_2O)_4(ClO_4)_6,并测定了红外光谱和单晶结构。晶体属空间群。晶胞参数:a=1.1344(7)nm,b=1.1399(6)nm,c=1.0716(6)nm,a=97.99(4)°,β=105.48(4)°,γ=l18.51(5)°,Z=1。该配合物为双核分子,诸丝氨酸均以桥式配位与两个Er ̄(3+)离子相连,每个铒离子周围各有4个配位水分子,配位数为7,形成单帽三棱柱的配位多面体。  相似文献   

10.
有关文献报道了[Na(DB18C6)CH3OH2]2W6O19的合成与晶体结构.本文应用相同的反应物,选用不同的实验条件合成出了另一种新型冠醚多酸超分子配合物,并进行了x四圆衍射测定.该晶体C49H82W6N2Na2O40为四方型,空间群为Pr/mbm,α=1.7095(3)nm,C=2.8243(5)nm,V=8.254(2)nm3,Z=54,Mr=2488.33,Dx=2.035/cm3,μ=9.51cm-1,F(000)=4704.最后一致性因子为R=0.0546和Rw=0.0632.该配合物由[Na(DB18C6)(H2O)2]+与W6O19通过静电作用而组成  相似文献   

11.
(PPN)_2[Fe_4S_4(SPh)_4]的合成及分子结构黄静伟,王金枝,张鸿图,杨如,周明玉,万惠霖(化学系)铁蛋白是固氮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键合两分子的MgATP,并在ATP水解的驱动下,把从还原剂(Na。S。O。)输送过来的电子再传递给M...  相似文献   

12.
以硼酸缓冲溶液和氨水缓冲溶液的混合溶液为底液,使用示差脉冲法(DP)、方波法(SqW)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Mn(CHZ)3](ClO4)2的极谱伏安行为(CHZ:碳酰肼)。实验结果表明,[Mn(CHZ)3](ClO4)2在电极表面具有吸附性,在DP和SqW方法中峰电位与pH值呈线性关系;而在CV法中峰电位则不受pH值的影响。极谱伏安法适合于该配合物的检测,并且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解析了[Co(amp)2Cl2 ]2 [ZnCl4 ] (amp=2-胺甲基吡啶)体系中一异构体。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cn,a=13 138(5) ,b=13 410(6) ,c=10 954(5) ,α=90°,β=90°,γ=90°,V=1929 8(14) 3,Dc=1 647g/cm3,Z=4,F000 =968,R=0 046,Rw=0 1194。  相似文献   

16.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2种有机杂化硫代锑酸盐化合物[Co(en)3](Hen)SbS4(1)和[Ni(en)3]2Sb2S5(2)(en=乙二胺),它们的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1是由孤立四面体[SbS4]3-阴离子、质子化有机胺[Hen]+和配阳离子[Co(en)3]2+组成,而2是由孤立二聚阴离子[Sb2S5]4-和配阳离子[Ni(en)3]2+组成.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新型Co(Ⅲ)混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电子光谱、红外光谱、摩尔电导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用含水稀土钐氯化物SmCl_3·6H_2O和NaS_2CNEt_2·3H_2O反应,然后加入溴化四乙基铵,生成钐配合物[Et_4N][Sm(S_2CNEt_2)_4]黄色晶体。对该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固体反射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Et_4N]_2MoS_4,Fe(CO)_5为原料合成出标题簇合物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于P2_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α=0.9497(1)nm,b=1.3802(1)nm,c=1.1880(1)nm,β=112.8.°,经块矩阵最小二乘法精修所有结构参数,最终得偏离因子R=0.057,并对簇合物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