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末学制产生于“新政”改革之初,是与科举考试改革举措密切相关的。在1905年废科举之前,新学制的实施举步维艰;只有在废料举后的几年里,中国近代学制才得到真正推广。由此奠定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首先,他改造书院,兴办学堂,倡导派员留学,推动了中国教育实践的近代化。其次,他极力主张废科举制度,并参与制定湖北学制和癸卯学制,初步完成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再次。他的通经致用的人才观、师范教育观和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等。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建立了男女有别、自成独立体系的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女子学校教育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学制系统,为女子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主流观念直接决定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和特点。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为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4.
林琳 《科技信息》2013,(12):186-186
陶行知与蔡元培都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在创新教育上有着深入的思考与实践。陶行知的创新观主要体现在其在长期的基础教育实践中创造出的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大学和高等教育制度的奠基人,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以及科学的方法作为创新的基础。研究陶行知与蔡元培的创新教育思想,可以为目前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出一个整体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开始萌芽.从留学运动、新式学校建立、近代学制颁布、师资培养和教材建设等方面,概述了中国近代生物学教育兴起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许静 《科技信息》2011,(20):I0146-I0146
以壬戌学制及其新学制课程标准颁布为标志,我国近代课程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端。本文简要分析了壬戌学制的特点及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霞 《甘肃科技》2009,25(6):156-157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将一生奉献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孜孜不倦的探索实践中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他的教育理论精辟深邃,其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出发,论述了在当今信息社会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新学制变革中,广东省贡献巨大且处于变革的前列,这与彼时广东省整体的政治情势革新紧密相关.但成败亦萧何,随着政情忽变,累及教育,广东的学制变革失去了前期的优势并陷入停滞.亦推动、亦抑制,教育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休戚相关,近代中国教育的成败往往系于此.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近现代教育史上,曾经完成两次重大的教育改革,目前进行的是第三次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明治维新时期。改革的基本方针是借鉴外国教育经验,建立适合日本国情的近代教育制度。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学制”,便是根据欧美近代教育思想、效法西方国家学制的模式而建立起来的日本近代教育体系。它的基本原则是:“务期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所以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之为义务教育体制的创建时期。第二次教育改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改革的基本方针是撤除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教育,建设和平、民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在重庆育才学校倡导与实施的艺术教育可以说是中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引人瞩目的创举,尤其是呵护幼苗、遍邀鸿儒、学以致用等实践做法具有持久的人文魅力和永恒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献身于中国教育事业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一生,闪耀着以民为本、与时俱进的宝贵精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战线的同志担负着重任,应以陶为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也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主要提倡者和实践者,是现代中国最早注意农民问题的教育家之一。早在民国时期他不仅认识到中国农村问题的严重性,看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种种弊端,而且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种种出路。他主张发展“生利”的乡村教育,要建设中国乡村的活教育。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问题重重的农村教育依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革新家.他顺应时代的要求,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革新了教育制度;他“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把“六经“作为教育的主要材料,革新了教学内容;首倡分科教学,主张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他大胆探索,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方法,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教育遗产.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与他的进步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出发,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要深刻认识教育技术在现代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代教育技术在改变学习环境、丰富教育信息资源、扩大教学规模、促进相互合作与交流、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等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并且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要一起抓,大力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现代信息素养,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一生钟爱杭州,曾多次来杭州,关心杭州大学的筹建及杭州西湖的保护。在倡导平民教育运动、生活教育运动中,又多次到浙江宣传、推广,帮助浙江教育当局创办浙江乡村师范学校,推行"小先生制",普及大众需要的生活教育,与浙江的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杨氏双缝干涉"这节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并对传统教学产生的效果和综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效果作出比较,初步探索出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体制转型"与"观念转型",从而构成了我国教育系统变革与教育问题诱发的最主要的社会背景。教育问题特指教育系统中出现的病态或失调现象。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具有多重性,可能是教育系统病态的表现,可能是教育进步过程中的特殊问题,也可能是教育发展进程中必要的代价。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表现为六类:结构性、跨时空性、过程性、伴生性、失范性和失误性教育问题。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主要体现为伴生性、失范性和失误性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的解决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后者则依赖于三方面达成共识:最基本的切入点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教育资源的整合、最根本之道则需依靠推进社会整体系统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一年里,镇江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为实现2002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工作:(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争创一流;(二)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以教育现代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三)深化四项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高等教育注入新的理念、实现了教学模式的突破和教学过程的变革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