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墓风水对客家民间社会的影响既深且广。客家人入桂时,有背负父祖骸骨随迁的丰富记载。广西客家祖墓有骸骨葬、衣冠葬、银牌墓及招魂葬等多种类型。祖墓不以有无祖先骸骨为条件。客家祖墓风水信仰,具有精神归宿、文化认同、精神激励、道德教化等极其重要的宗教功能,是祖先崇拜的支柱之一。客家二次葬或多次葬习俗的形成,是客家民众在精神需求的前提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客家祖墓信仰宗教圣境之建构,与灵魂观念、祖先观念、土葬与墓祭习俗、风水观念,以及民众的宗教需求等相关。  相似文献   

2.
实地的调查研究是每一位文化人类学工作者最主要的基本功。整个文化人类学领域离开了实地调查研究就没有生命力。文化人类学工作者应特别重视参与观察法和深入访谈等田野调查方法 ,这一方法是在主动避免“自我文化中心”的偏见的基础上 ,在某一具体民族社会中间通过“三同”生活 ,既研究其文化的不同形式的方面 ,又注意其文化及社会现象的公开一面 ,既留心常态的社会现象 ,又不放过变态社会现象 ,努力取得反映各该社会群体历史和现状的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准备工作、实地调查、整理分析三个阶段进行。从现实入手 ,也就是使用谱系法、搜集“社会的化石”——生活习俗和民族文物等方法进行田野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学术感悟力体现了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品位,是研究者独自占有的、独一无二的学术生命的生长点。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人类学学者提升学术感悟力的主要途径是读书和田野调查,它们互为支持,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在进入当代社会之前,闽西客家社会是典型的封建宗法制社会。闽西客家家族形态主要表现为单姓血缘的大家族自然村和相对集中的血缘聚居形式。这种聚居形式的形成直接导致血缘宗族社会的形成,也标志着这一地区由移民社会彻底转变为定居社会。闽西客家家族具备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双重功能,为闽西客家社会的发展起过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作为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中基层组织制度的基石,虽然也对上级行政部门负责,承担部分统治管理职能,却又不具备行政执法能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机构。其功能主要包括管理功能、组织功能和兴学育人功能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类学比较早就注意把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历史研究方法相结合,把对“异文化”的研究和对“本文化”的研究相统一,这是中国人类学对世界人类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社区及居民作为人文景观是景区的重要构景要素,贺州在建桂台客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有效参与。前期的旅游开发中,存在政府和企业对社区参与认识不足、利益分配不均、社区间和社区内部"明争暗斗"等问题,已经影响到旅游活动的开展。为了进一步促进桂台两地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旅游发展,加速示范区的建设,政府、企业和社区要共同努力,完善建设社区参与机制和利益公平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总结三年的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提出要从阅读人类学原著开始,从总体上把握人类学理论体系,多读原著,精读名著。在此基础上,设计毕业论文,运用人类学参与观察的方法到田野中调查,并结合自己的田野经历,谈到了田野调查的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法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认为法律多元是法人类学的基本立场。中国的法人类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包括: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民族法学、法律的人类学研究。中国法人类学的发展需要:重视都市法人类学的研究;重视民族习惯法的研究、关注田野调查方法与处理纠纷的典型案例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研究生课程医学人类学的特点,进行综合教学探索,采取L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践部分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三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对于充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从化地区客家围屋田野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归纳总结了从化客家围屋在从化地区的分布区域以及各自的基本形制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各地学者在中国各民族地区开展了长期而艰苦的田野调查工作,文章认为只有在厘清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田野调查情况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全面的实证研究。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时空的视角研究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状况,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实角度全面的反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田野工作脉络。文章在分析了田野调查工作的信息组织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网络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联合国内外相关科研教学单位,长期收集整合学者的田野调查工作信息及成果,为国内外学者打造了开放式的田野调查研究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2.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的基本功和基本方法。田野调查的生存策略主要有 :必须精心策划调查提纲 ,必须细心选择好调查点 ,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当地政府 ,必须深入到当地群众中交朋友 ,必须抓紧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3.
田野调查对人类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田野调查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发展状况不理想,并由此引起了部分学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质疑。试图从田野调查的数量、质量以及研究自身的主观认知等方面对其价值和意义进行简要评述,从而肯定田野调查对人类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类学家必须要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养,以促进西方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促进人类学的本土化,中国人类学要走向世界,也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重视对中国历史文献进行人类学的解读和分析,重视田野调查,重视对传统经验的学习等,唯有这样,人类学才能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学与文学(包括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相遇、交流、互动,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现象,由此催生的边缘学科研究如文学人类学与人类学诗学,在世纪之交时蓬勃发展,改变了两大学科的原有格局,拓展了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文化人类学学习中一些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发觉人类学的“读书 田野 感悟”的学习模式有着很大的魅力和很强的实践性,这也许对文科学习模式的思索和创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历程,应用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本土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服饰是人类最外在的身份标识物,常被喻为第二皮肤。客家服饰是汉族服饰,种类多样,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融入了客家人独特的民俗风情、艺术智慧和审美情趣,但服饰特色却常与少数民族服饰相混淆。《客家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综合大量的文史资料,立足于田野调查,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论述其文化内涵,解析其艺术魅力,试图建立客家服饰的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19.
巴色会在华传教过程中留下一批影像文献,直观记录了清末至民国客家地区的社会状况,它突破了早期西方摄影家的进化论倾向和猎奇心理,是传教士对客家社会的长期“参与观察”中所记录的文献,具有文化人类学民族志的特征和价值。巴色会影像文献区别于传统的文字文献,且学界使用较少,对它的利用有助于拓展客家研究,对于理解近代以来客家社会的历史变迁,特别对客家妇女、客家建筑、客家宗族、客家葬俗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祠堂是家族的中心和家族文化的载体,它践行着家族文化的教育与传承的重要使命。博白县客家的家族文化氛围特别浓厚,本文以其为例,论述博白客家祠堂文化及其教育与传承的方式。家族祠堂文化对可塑性极强的儿童的影响方式有环境熏陶、榜样示范以及教育期望等等,即论述家族祠堂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需要家族充分利用祠堂这个载体进行家族教育,以实现祠堂教育功能最大化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