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从Langacker的弹子球模型对英语主动、被动以及中动三种语态进行讨论,得出如下结论:主动语态的焦点关注在施事者、受事者以及能量转移的正向流动;被动语态关注受事者以及能量的逆向流动;中动语态则关注受事者在动作链发生后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1本文讨论的厦门话被动句,是指主语是受事,而用介词“互”(hoo~5)引进施事者的被动句,不是指在意念上有被动而无介词“互”一类形式标志的句子,如“厝起好咯”(屋子盖好了)。 厦门话被动句的结构模式是:甲互乙怎仔样(甲被乙怎么样)。如“猪仔(a~3)互虎咬去”(小猪被老虎咬走了。)这里,“猪仔”是行为动作的受事,“虎”是行为动作的施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虎咬猪仔去”(老虎咬走了小猪。)  相似文献   

3.
“反训”是指一个词同时兼具两种相反的意义,这样的词可称为“反训词”;“反训”可分为“正反同辞”、“美恶同辞”和“施受同辞”三类;词义引申、动作的特征、修辞等是“反训”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词义引申是指词从本义派生出引申义的过程。这是一种有规律的词义运动。本文拟就古词义引申的规律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一 一个词除了本义之外为什么还会有引申义,并且有的词还有众多的引申义?这是探讨词义引申规律时必须首先弄清的问题。 在古汉语中,字词大体相当,词义基本上就是字义。本义是指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个字的时候用以表达的意义,即字的造字意义。这种意义能在字的形体结构上体现出来。例如“追”,甲骨文作辱,沙为趾,%为自。罗振玉以为目即师字,“自行以追之”就是追的本义。  相似文献   

5.
被动语态作为一项语法项目经常在初级的日语教科书中出现。动作的施事者与动作的受事者之间的关系、助词的使用、被动语态的构成也出现很多的误用。本文通过分析被动语态中的直接被动、间接被动的构成及用法,并且提出受害被动及持有人被动的概念。总结出教授日语被动语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对《みんなの日本语》及《新文化初日本语》中出现的被动语态进行考察、分析,提出被动语态教学中出现的利弊。  相似文献   

6.
各个层次的高等学校的文科类,几乎没有不开《古代汉语》的,学习古汉语,主要困难不在虚词,也不在语法,而在实词,可见研讨有关古汉语实词的学习,是切中实际需要的。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词的内涵比较丰富,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如《滕王阁序》同一段中的“岂效穷逮之哭”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两个“穷”字便意义有别,前一个“穷”字指“道路阻塞不通”,后一个指不得仕进,不能显达”,意义较虚,那么《桃花源记》“欲穷其林”中的“穷”与前面两个“穷”字意义就相去更大,词性也不同了,动词带宾语,意思是“寻找  相似文献   

7.
在优秀的中国古代山水诗中,诗人利用静态意象与动态意象的结合,创造了动静相宜的意境,而动态意象的塑造有赖于动词。通过对山水诗中动词的语态分析发现,在动态意象的塑造中,有些动词的词性模棱两可,出现了动词的施事者亦可以解释为动作的受事者的情况,由此创造了诗歌多义性之美。通过作格兼及物分析,探讨动词创造动态意象的功效,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山水诗中隐藏的动静之美。  相似文献   

8.
“一个结构,如果对它有不止一种解释,我们就说这个结构有歧义。”歧义现象体现了语义与形式的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同一形式与不同意义相联系这一方面。这是人类自然语言不同于人工语言的一大特点。 英语中歧义现象涉及面很广,它既有结构意义方面的歧义,也有形态、修饰及指代意义方面的歧义。歧义现象可以由不同的因素造成。可以是语义上的,包括词的多义性,词与词的多种搭配关系,逻辑上的施受同体等;可以是句法上的,包括动词的多向性,结构的多义性、多层次性等;也可以是语用上的,指对语义的合理解释提供多种可能性,即多种可能的情景对应。语义上的多义性为歧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句法多义则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语用则为这种语义和句法的结合物所具有的几个意义提供合理解释的各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反训"浅谈     
"反训"是指一个词同时兼具两种相反的意义,这样的词可称为"反训词";"反训"可分为"正反同辞"、"美恶同辞"和"施受同辞"三类;词义引申、动作的特征、修辞等是"反训"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重叠是汉语特有的语法手段,它是汉语词形变化的一种形式。在汉语中,重叠这一手段可用于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等。本文主要讨论动词重叠后的语义变易以及适合于它的语言环境。一、重叠式动词的语义变易重叠动词除了保留原形词的意义外,新增了一些附加意义。概括起来,重叠式动词的新义体现为四种。1、表动作时间的短暂,具有了“短时量”这一新义。例:(1)吃了饭我们走。(“走”表示“离开”,只表达动作行为本身,没有时量表示。)(2)吃了饭我们走走。(“走走”表示散散步,除了具有动作行为义之外,增加了动作持续时量的表…  相似文献   

11.
一、自我和自我行动性格这个词,原来是希腊语,意指“刻印”、“雕刻”、“标记”、“特性”的意思。而人格这个词,是由拉丁语(Peisona)来的,在希腊戏剧里“人格”,具有角色或“被认为具有特殊个性的演技者的自身”的意义。在日本古典歌舞剧的能乐中,使用各种各样的面具。  相似文献   

12.
——释名 当笔者最早接触到Bluetooth的时候,首先是它的中文名字,而且是一个并不十分确切的译名—“蓝芽”,而不是今天经常见到的“蓝牙”我并不知道当初的译者采用这个名字是由于笔误还是另有深意。以笔者个人的看法,译名“蓝牙”更具有高科技色彩,对于一种全新的技术标准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而作为一种新技术,最终都要把它推向市场成为一种消费品,从这个层面来说,“蓝芽”这个词就更加贴切了。 而本文说讨论的,正是蓝芽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产业化问题,笔者使用“蓝芽”这个词也是因为我们讨论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它为中国的微电子产业、通讯产业,家用电器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机会。而且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也深深感受到中国蓝芽的发展相对于国外而言,正处在“萌芽”的阶段。蓝芽在中国所面对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一)英语动词的体性一般把动词简单地定义为“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因而也就把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两类。如Eckersley父子在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一书中就说到:“动词是句子中最基本的表示‘动作’的词。……同时,还必须包括‘不存在的动作’即‘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Quirk等人在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一书中,,也把动词分为“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两类。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中兼具两个相反义的词很多,在这些词中,有一类兼具“授”、“受”两个相反义。“授”即“给予”、“交出”、“付给”;“受”即“索要”、“收取”、“接受”。这类词两个相反义的形成与古汉语中的词义引申有关。因为“授”、“受”是一个交接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可以相互引申。  相似文献   

15.
在古汉语中,既有“观”、有“察”、又有“观察”。它们都在先秦典籍中即已出现,并且都有“看”、“细看”、“考察”、“观赏”、“体察”等意思。随着语言的日益细密和进步,在现代汉语中,“观察”作为表示人的某种行为的动词,实包括(或可分为)视官动作和心官动作、即“观”和“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XVX”句,即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是同一词语的特殊句式。也就是说,在同一句子中,行为动作的行施者和行为动作的承受者,是同一事物或者同一个人。“山连山,水连水”,“面对面,背对背”,“手拉手,肩并肩”,便是最常见的“XVX”句。“事  相似文献   

17.
在东北师大从于富章先生修“古汉语语法研究”时,先生论及“中心词不出现”用法。笔者欲申述先生之意,试作某些阐发,并将与之有纠缠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一、偏代正的使用情况及特点这种“中心词不出现”用法,是指古汉语中,词或词组不只表示它本身的意思,而表示为它是定语再加上被修饰或限制的中心词的意思,但在结构上,中心词并没有出现。换言之,它们表达了一个偏正词组(或复杂的偏正词组)的意义,在语法结构上,  相似文献   

18.
“被”字句的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字句的变换张云徽首先,这里所说的“被”字句与被动句不同。我们认为,被动句是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出来的,即主语是受事(或间接受事),谓语说明主语有所遭受的句子,句中有无“被”字并不重要。而“被”字句是从外部形态来确定的句型,即句中有“被”字的句子。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配价的方法,对《孟子》一书36个表性状单音节词的谓词性功能做了定量的统计及分析。调查表明,笼统地把古汉语表性状的谓词支配客体的格式(即二价谓词的格式)说成是“形容词活用”,不符合古汉语语言实际。古汉语表性状的谓词是兼具形容词(一价谓词)和动词(二价谓词)功能的兼类词,而非一般所说的有活用用法的词。  相似文献   

20.
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依靠“马歇尔计划”,凭借阿登纳的妥协和等待时机,仰仗艾哈德的“社会市场经济”,力图从废墟上站立起来。民主德国依靠苏联的经济计划,凭借斯大林的决断和命令,仰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也在力图从废墟上站立起来。这是两种不同的站立,而从废墟这个词的真正意义上来说,民主德国的站立却要比联邦德国的站立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