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黄波  任月芳  张文凭 《科技信息》2011,(21):I0206-I0206,I0248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中一位杰出的黑人作家,也是第一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使她成为一个有名的黑人作家。本篇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书中黑人女性的黑人身份迷失。它展示了黑人女性的身份迷失的一系列症状及其对她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此同时,本文还分析了黑人女性身份迷失的原因并探索其解决方案。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们能更好的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明白追求自身黑人女性身份,保存黑人本土文化和黑人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追风人物     
导师眼中的赖斯赖斯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也是第一位女性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她对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在美国推行的反恐战和对伊动武决策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近日,美国丹佛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教授艾伦·吉尔伯特在英国《新非洲人》杂志上,发表题为《一个你从来不曾熟悉的赖斯》的文章,向人们介绍身为导师的他对昔日女弟子的看法:近期表现令人失望。文章中说:虽然赖斯是我一手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是位杰出的女性,但综观其近期表现,她已让美国人感到失望,因为她忘了比出色表现更崇高的职责:还事实真相。当我观察赖斯在9.11调…  相似文献   

3.
新书看点     
1965年,11岁的康多莉扎·赖斯跟随父母到了华盛顿。他们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上散步,在白宫大门前停下来。因为肤色,他们不能像白人那样进去参观。他们在这座举世瞩目的建筑物徘徊良久,最后,赖斯转过身平静地告诉父亲:“我现在因为肤色而被禁止进入,但总有一天,我会在那间屋里。”25年后,赖斯如愿以偿地进入白宫,担任老布什总统的首席苏联事务顾问。又过了10年,赖斯成了小布什总统身边的大红人、白宫首位女性国家安全顾问,据说,未来她甚至有望成为白宫的主人。由知名作家安东尼亚·菲利克斯女士撰写的《赖斯的故事》一书…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大部分都与黑人女性的苦难和命运结合。《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是她最早的两部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莫里森塑造了两位在白人文化主导的社会里的黑人女性:佩科拉和秀拉。本文论述了两人在白人文化主导下的不同响应,佩科拉成为白人文化的牺牲品,而秀拉则是勇于追求自我的勇士。  相似文献   

5.
就在丁品创作这幅肖像的同时——3月20日下午,赖斯在北京机场走正舷梯。这是她亚洲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赖斯可不是等闲之辈。一个女子,而且还是黑人女子跻身白宫,先是成为由黑人女性担任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近又接替鲍威尔成为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新的头衔刚刚获得,她就“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张口便提出所谓“暴政前哨说”,没几天后又风风火火出访欧洲、中东、亚洲,与前任鲍威尔持重沉稳、谨言慎行、很少出访的作风形成鲜明对照。虽说这一连串出访更多地表现为修补篱笆(美欧关系)、推销民主(中东)、“认认门”(亚洲),但再次让人感到:这个女人确实有点不寻常。  相似文献   

6.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著作《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她还写了大量的论文阐述自己的创作观念和女性主义观点。小说《紫色》更是进一步深化了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她自创了一个新词"妇女主义"(Womanism),引起了人们对黑人女性的广泛关注。其小说《紫色》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黑人妇女的内心生活、她们被压抑的创造天性与才能以及她们为重新确立自我、为创造自由和独立完整的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揭露了黑人妇女在种族、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坎坷遭遇和悲惨命运,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邓婷  宋宝梅 《科技信息》2013,(4):55-55,57
艾里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杰出的黑人作家之一。著作《紫色》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黑人女作家。她还写了大量的论文阐述自己的创作观念和女性主义观点。小说《紫色》更是进一步深化了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她自创了一个新词“妇女主义”(Womanism),引起了人们对黑人女性的广泛关注。其小说《紫色》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这部小说通过描写黑人妇女的内心生活、她们被压抑的创造天性与才能以及她们为重新确立自我、为创造自由和独立完整的生活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揭露了黑人妇女在种族、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坎坷遭遇和悲惨命运.反映了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11月14日,在华盛顿的英国驻美大使家中,举办了一次着装正式的晚会。参加晚会的自然都是政界名流,美国总统布什也穿着晚礼服盛装出席。那是一次生日晚会。而晚会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布什最信任的助手,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在50岁生日晚会上,赖斯从布什总统那里获得了一份最特别的生日礼物———她将被提名为下届布什政府的国务卿。站在一边的赖斯,眼中有泪光闪烁。一旦这一提名获得参议院批准,赖斯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黑人国务卿。鲍威尔走了,赖斯来了。“成为我的挚友和导师柯林·鲍威尔的继任者,让我觉得诚惶诚恐。他是美国历…  相似文献   

9.
《最蓝的眼睛》和《紫颜色》均出自非裔美国女作家之手。尽管两部作品所描写的人物与故事情节不同,但是两部作品有很多相似性。本文尝试从三个角度:白人世界的黑人审美观,父母对女儿的教育及影响,黑人女性间的姐妹情谊来列举两部作品的相似点,得出非裔女性在美国白人文化的冲击下已迷失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融入社会的主流生活。  相似文献   

10.
艾丽斯·沃克1983年曾随美国女作家代表团来华。除《紫色》及一两个短篇外,艾丽斯的其他作品在中国译介不多。她的最新小说是《在我父亲微笑的光芒下》(1998),该小说采用了多重的叙事角度,讲述了性与精神、父亲与女儿的关系,尤其剖析了几代人的不同观念。评论界的反应不是很热烈,可见艾丽斯·沃克还没有成功地超越自我。但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别的黑人女作家,超越《紫色》本来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所以《紫色》在今天大家还在读。她在其小说《紫色》中鲜明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义观和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互助精神——姐妹情谊。为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紫色》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解析,体现出黑人女性解放道路上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度美国“21世纪21位杰出女性”的获奖者中有一位名叫肯尼娅·詹姆士的黑人女孩备受关注,因为她刚刚14岁,她的主要成就是创办了一本名为《黑女孩》的杂志并身兼编辑、发行等数职。日前,这本杂志在全美已拥有5000订户,并在各大书局发售。而开始创办杂志时,她才12岁。  相似文献   

12.
石渝 《世界知识》2008,(15):41-41
年近54岁的美国国务卿赖斯,至今未婚,她从未宣称自己是独身主义者,也没有任何绯闻指向她有“同志”倾向。曾有小报胡编说赖斯在斯坦福时与一个进步自由主义派女士有同性恋情,她们合买一套住房,并组成了一个稳定的家。事实上,她们只是纯友情的好朋友而已,与她们的性倾向无关。  相似文献   

13.
武雅男 《科技信息》2009,(21):187-187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富盛誉的黑人女作家,她以独特的视角再现黑人妇女所处的社会地位,她主张黑人妇女应该挑战传统观念,使自己从中摆脱出来。在《秀拉》这部小说中,莫里森塑造了黑人女性秀拉的形象,并赋予她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从而展示了秀拉这个黑人女性追求自我的成功与失败。本文你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秀拉》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宠儿>是她最杰出的作品.本文从三个方面:主人公塞斯,杀婴事件及书中其他女性对塞斯重获自由的影响来分析美国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最蓝的眼睛》中的人物自我同黑人社区的游离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里森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从一个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视角描述了在种族主义、男权至上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的悲惨遭遇。在白人文化处于强势的社会里,黑人被定义为自我定义受抑制和自我身份被粉碎的“他者”,他们成为了拒绝与失败的牺牲品。小说中影响人物命运的显著因素是黑人社区。社区的力量将白人文化强加到黑人身上,而最终导致了主人公命运的毁灭。  相似文献   

16.
莫里森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从一个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视角描述了在种族主义、男权至上主义双重压迫下的,黑人的悲惨遭遇.在白人文化处于强势的社会里,黑人被定义为自我定义受抑制和自我身份被粉碎的"他者",他们成为了拒绝与失败的牺牲品.小说中影响人物命运的显著因素是黑人社区.社区的力量将白人文化强加到黑人身上,而最终导致了主人公命运的毁灭.  相似文献   

17.
追风人物     
赖斯也想结婚男人们说:她应该忙于做饭,可她口中蹦出的却是导弹和坦克的数目!布什身边的赖斯给人的印象,永远是风风火火、强硬干练,特别是将取代鲍威尔出任国务卿后,她更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强人”。其实,对于她这样一位50岁的女人来说,就算将男同行骂得狗血喷头,内心对恋爱  相似文献   

18.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在小说中她揭示了美国黑人在种族、阶级、性别等多种压迫下审美价值观的扭曲和变态,以及他们对自我黑人身份认同的迷茫和混乱。以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为视角来解读《最蓝的眼睛》,可以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莫里森对美国黑人社会独特的观察,以及她对美国社会中黑人自我意识的唤醒和黑人民族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这就是爱     
一上地铁我就注意到她们了,这对黑人母女。小女孩骑在母亲的腿上,头柔顺地贴在母亲肩头。母亲的表情一片安宁。黑人女子脸上往往有一种特别朴素的宁静,让人想到非洲那辽阔的大陆。这是我一直赞叹和希望捕捉的。于是我尽力挤到她们对面,在晃晃悠悠的车厢里勉强取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摁下快门。黑人母亲看到了我的举动,她抿着  相似文献   

20.
谷萍 《科技信息》2008,(6):203-203
托妮·莫里森作为一名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在其小说中深刻探讨了黑人妇女的解放问题。本文以她首部作品《最蓝的眼睛》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保琳与佩克拉母女的人生悲剧揭示了黑人女性所遭受的性别和种族的双重压迫。广大的黑人妇女只有挣脱了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桎梏,建构出黑人妇女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才能在本民族的文化基础上实现妇女解放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