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以CO氧化模式反应考察CuO/γ-Al2O3,CuO/CeO2/γ-Al2O3,CuO/α-Al2O3和CuO/CeO2/α-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运用TPR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CeO2能提高Al2O3负载CuO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抑制CuAl2O3尖晶石的形成,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焙烧对物理法制备的纳米铜催化剂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焙烧不同程度地降低纳米铜催化剂的活性,高温焙烧时生成了CuAI2O4,纳米铜粒子在载体上的分解度影响焙烧后催化剂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均匀沉淀包裹法制备了微波诱导催化剂CuO/γ-Al2O3.以活性艳蓝模拟废水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水浴温度为80 ℃、焙烧温度为200 ℃、焙烧时间为3 h、载体与活性组分摩尔比为2∶1、微波烘干4 min的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对活性艳蓝的脱色效果最好,同时将该催化剂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也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Pt/γ—Al2O3催化剂,通过添加K2O考察其对改善富氢气氛中CO选择性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K2O的质量分数为0.034,且采取在负载Pt后再添加的方式时,可显著改善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在120℃时CO转化率可达90%。降低富氢气中CO浓度有助于提高CO转化率。O2/CO增加也可提高CO转化率,但O2/CO的增加并不能提高CO氧化的选择性。为了同时得到CO高转化率和CO氧化高选择性,O2/CO(V:V)为1.0~1.8。用BET、XRD和CO—TPD等表征方法说明了K2O的助催效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CO氧化活性测试,采用XRD、XPS、TPR等方法表征,研究了Cu-Mn-Pt/γ-Al2O3系列催化剂中组分间的活性增强效应,并对其固相结构和表面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氧化型CuMn/γ-Al2O3催化剂中Cu和Mn之间存在一定的活性增强效应,两种活性组分发生协同作用;(2)还原型Pt-Cu/γ-Al2O3和Pt-Mn/γ-Al2O3催化剂的氧化活性在系列中最高,Pt-Mn/γ-Al2O3的CO氧化活性增强效应最为显著.这与加人Pt后,Cu2+易被还原,Cu+明显增多有关;(3)同时含有Cu、Mn组分的几种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上Cu均有一定富集,加人Pt后,表相以Cu+为主.由于Cu-Mn-Pt三元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以致氧化活性相差很大,共浸制备较分浸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8.
焙烧温度对Ni/γ—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仪和固定床微反装置等对不同温度下焙烧的Ni/γ-Al2O3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组分镍晶粒的粒度、镍的 的性能以及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当焙烧温度的范围为700 ̄900℃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水热稳定性。在600℃下焙烧的催化剂极易被还原,催化剂初活性较好,但水热稳定性很差。在1000℃下焙烧的催化剂很难被还原 相似文献
9.
采用3种不同方法制备氧化锰八面体分子筛(OMS-2),通过浸渍负载CuO制备了一系列CuO含量为10.0%(质量分数)的CuO/OMS-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CO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BET)、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相法制备的S-OMS-2为纳米棒状形貌、结晶度低、比表面积大,而回流法和水热法的OMS-2为针状或纤维状形貌、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小.OMS-2制备方法对其负载Cu催化剂上的CO氧化反应影响较大,CuO/S-OMS-2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这可能是因为CuO/S-OMS-2中较大的比面积、较多的晶格缺陷以及高分散的CuO提供了更多有利于CO氧化反应的Cu-O-Mn界面. 相似文献
10.
11.
考察了不同Cu与Co原子量比(Cu/Co)对金属氧化物负载量为7%(质量)的Cuo-Co_2O_3/La-Y-Al_2O-3催化剂CO氧化活性和水热稳定性的影响.应用XPS,XRD和BET比表面测定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随着Cu/Co的减小而减少.但经过水热处理后,催化剂的活性出现某些变化:Cu/Co>0.43时,催化剂CO氧化活性降低;Cu/Co<0.43时,催化剂CO氧化活性提高.XPS和XRD测定结果表明,CuO-Co_2O_3/La-r-Al_2O_3催化剂中形成的CoAl_2O_4尖晶石结构在水热处理后部分受到破坏,且Co元素在催化剂表面富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物理法制备的纳米过渡金属催化剂上CO的氧化反应及催化剂活性组分与其催化活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纳米铜催化剂对CO2氧化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必 化剂活性组分金属氧化物生成热与其催CO化反应催化活性之间关联。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压固定床微反-色谱联装置、X-射线衍射(XRD)以及程序升温还原等分析手段,考察了镍负载量对自热转化催化剂Ni/γ-Al2O3的活性和还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1000℃下焙烧的模型催化剂Ni/γ-Al2O3,用XRD检测均未发现NiO(200)特征峰;而当镍含量达到8.1%时,XRD可检测到以尖晶石形式存在的镍。模型催化剂中NiAl2O4的还原性能低于NiO。催化剂中镍的负载量在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微反-色谱技术考察了Cu-Mn-O及Cu-Mn-Ce-O催化剂的甲苯完全燃烧活性,通过改变氧的浓度,研究了CeO2对Cu-Mn-O催化剂的性能的影响,用TPR,TPOT和氢氧滴定法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CeO2能够增加催化剂表面的贮氧量,提高吸氧能力,改进供氧性能,进而提高Cu-Mn-O催化剂在低氧比时的氧化活性,也能使还原后的Cu-Mn-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采机金属络合物固载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Au/Fe2O3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CO氧化中的催化活性及其制备条件如焙烧温度,金的负载量,沉淀剂,活性组分前体和制备方法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CO氧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O氧化过程中贵金属催化剂活性好,寿命长,但由于贵金属资源缺乏,人们又探讨用非贵金属或少量贵金属来替代贵金属催化剂。其中,稀土氧化物在CO氧化催化剂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CO氧化催化剂的种类和发展现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添加剂对Cu—Fe系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纯氢气下Al,Mn,Sm,Th等元素和在氮氢混合气下Y,Nd等稀土元素对Cu-Fe系加氢制备高碳醇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La0.5Sr0.5Ni0.5Cu0.5O3催化剂上的CO氧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对钙钛矿型催化剂 La0 .5 Sr0 .5 Ni0 .5 Cu0 .5 O3上 CO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实验中通过分别测定 CO和 O2 的分压对氧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得出了相应的曲线关系 ,通过对所有动力学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得出动力学方程 r =2 .2 6× 1 0 8e-1 0 3 0 0 0 /8.3 1 4 T Pco0 .5 ,根据动力学实验结果初步提出了 CO在该催化剂上氧化机理模型 .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苯深度氧化的催化剂有效因子,其值在0.49~0.97之间。用近似方法计算了η的理论值。联合使用显式Adams-Bashforth和隐式Adams-Moulton数值解,得到O_2在催化剂孔内的分压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