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儒家民本思想在“民”的概念、利益、地位以及执政党与民关系上辨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儒家民本思想的异同,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辩证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传统儒家民本思想封建实质,是真正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观"与传统儒家文化中"贵民""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阐述,说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同时又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说明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一定的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4.
儒家法律思想中的合理内核是:宽民惠民的重民思想, 重视教化的教育预防思想, 礼法互补、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相结合的思想以及“身正令行”、强调加强为政者自身建设的思想,这些合理因素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与马克思主义有相通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有契合之处。中国传统的“大同”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6.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在注重人伦道德的同时,也关切着主体的人文素养。儒家以“仁”为人文的根本所在,并认为“仁”之要在于“爱人”。与此仁爱思想密切相关的,是儒家的礼敬思想。仁爱和礼敬共同成为儒家对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这既有重反身而诚、重外推践行的特点,同时又因时代局限而有轻自我关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家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从二者的关系、结合必要性、存在异同、结合原则及途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儒家传统文化现代化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家“民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它凸显了民众在国家中的基础性地位,强调统治者为政要以民为本,爱护民众。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儒家“民本”思想一方面蕴含着超越性的永恒价值,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其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科学方针,实现儒家“民本”向现代“民主”的转换,对当前中国坚定“执政为民”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应急文化,作为儒家早期经典的《尚书》具有一定代表性。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儒家文化都重视人的主体作用,人是应急文化中的主体,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主导者。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探究儒家思想的原发经典《尚书》的应急主体,可以发现《尚书》中的优秀政治家的应急素养很高,民众面对自然灾害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面对各种突然事件能否很好地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尚书》中应急主体的作用与马克思主义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占统治地位的学说。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今深入分析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重民、爱民、利民、惠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与马克思主义有相通之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有契合之处,中国传统的"大同"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12.
刘建梅 《科技信息》2007,(18):161-161,17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行政管理思想,如重民、爱民,实施德政思想,任人唯贤思想,勤政廉政思想等是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的精华,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提出的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观”与传统儒家文化中“贵民”“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阐述,说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同时又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与儒家群体主义相对立的利己主义思想的存在和发展。从社会发展和对传统伦理文化的认识角度,指出也利乙主义思想的积极意义。认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走向并非是单一的,要想寒带准确地描述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原型”,约有简单地将其“儒家化”。  相似文献   

15.
理学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后不同时期居于正统地位的主导意识形态,是适合中国一定时期的社会需要,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有价值的理论体系。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从包括理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真正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就必须解决与历史上曾经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包括理学在内的儒学的关系问题,重视发掘和批判继承理学文化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人格是文化理想的承担者。《礼记·淄衣》云:“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儒家的圣贤、道家的隐士、法家的英雄、墨家的侠义诸人格范型各有特色。然而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有着强烈的伦理色彩,是在儒家理想人格的基础上,融汇其他众多思想结晶而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其思想根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根源,可以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它也是构建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符合客观规律性,同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最后提出要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商周到清末,传统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民本思想的核心是重民,但它同时又是与封建专制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着自身的逻辑和推论,不能等同于现代的民主理念;但是近代中国却是以民本为支点,逐渐认识和接受民主思想的。这说明传统民本和现代的民主思想仍有对接之处;实现传统民本思想向现代政治理念的转化是现在对待传统民本思想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个“中国实际”应当包含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邓小平民本思想就是对中国治国安邦优良传统之一的民本思想的扬弃,是对民本思想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