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创造源于兴趣,奇迹发于激情。时代的进步,事物的变迁,万物的起源,在于人类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发现。有位语言学家说过:“语言的学习其实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养成兴趣是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积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变成一种学习上的心理需要——习惯。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可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了。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退休教授,打工数年,颇有心得:“我自己的经历证明了现在就是知识致富的时代。生物学绝对有用,学生物的人是能挣钱的,如果融入更高的科技含量,肯定会挣大钱!”  相似文献   

3.
知识的价值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给转过来。”阿基米德的这句名言世人皆知,但对于这个支点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们更多愿意把这个支点理解为知识,特别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价值,无可估量…… 对于知识的价值,台湾媒体产业奇才——PChome和城邦两大集团的掌门人詹宏志先生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在给本刊的题词中写到:“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大学习时代。学习的能力与热  相似文献   

4.
我是《世界知识》杂志的一名老读者。记得在1956年我12岁时,从《世界知识》上读到“怎样学习国际时事”笔谈会的文章,作者有刘思慕、李纯青、王铁崖、梅汝璈等专家。笔谈会向读者介绍学习国际时事的方法和体会。我如获至宝,把那些文章汇集在一起,保存至今。从1957年开始,我就坚持订阅《世界知识》,直到“文革”《世界知识》停刊。1979年《世界知识》复刊的消息传出时,我正在南京护理沉疴不起的父亲,我当即汇钱给泗阳的亲戚拜托他为我订阅《世界知识》。从那时至今我一直订阅这本我喜爱的杂志不辍。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已经是一个用得很滥的词了,我们往往一谈到这个词就会联想到电脑、通信技术。这些新技术的确是重要的,但如果只看到它们,那就不免有“一叶障目”的嫌疑了。 实际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由于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投资型消费群体的崛起,每时每刻海量的信息被“生产”出来并快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信息正越来越严重地干预着企业的运营。 对这个时代我宁愿因此代之以“信息消费时代”的名字。 在信息消费时代,我们站在两个商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学习的导师,是发展智力的源泉。许多智能的开发都与兴趣密不可分,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厚兴趣时,就会形成学习的动力,从而推动自己主动学习,寻找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学习质量。这样学生就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爱好学习的自主性,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7.
我是如何听课的我发现“空中课堂”的确是对我们传统学习方法的挑战,我在非常时期的学习措施是:1.选课。在“空中课堂”中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听课。在选课时,我认为对于那些早已烂熟于心的知识,就不必再听了,而对于那些思想上认识还比较模糊、考试时还不能自如应对的知识,就应认真听。2.预习。预习时,我将过去对这部分知识的疑问写出,这样在课上就可以找准重点。3.记笔记。在听课过程中,有的同学会认为老师的语速较慢。但是,如果我们认真记笔记,那么就会发现老师的讲解速度很合适。在“空中课堂”中记笔记主要是对老师的讲解做摘要的记录。4.…  相似文献   

8.
“创新之环”是本书的中心思想,赋予本书以生命。它构成一个“圆”,下面是这个“圆”上的15个要点的简介。 距离已经消失,我们都是近邻,渐进思想是革新的大敌。从中期到长期目标:企业要发展为商品最佳的企业,而不是追求成本的最小化。 摧毁好极了!彻底摧毁,重新移植比尽力改良它要容易。学会接受这个观点:在你被竞争摧毁之前,摧毁是你的首要任务。 没有橡皮擦你就无法生存遗忘,而不是学习,才是最高级的艺术 考虑一下:有组织的遗忘,战略性遗忘,如何做呢?不怕浪费、愚蠢、失败,即预备!射!瞄准!  相似文献   

9.
我的老师     
杨翕如老师是我最难忘的一位老师。 她是我小学三、四、五年级的班主任,五十多岁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一双深陷的大眼睛充满了希望。 “她五十多岁还教书吗?”有人会问。那我就告诉你,我的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而且总是忠心耿耿,从不马虎。有人劝她退休,她却说:“退休?还早呢!我还能为党为人民培养人才。”多么动听的话啊!同志,当你听到这句话后,你的感情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有用之知识,建构知识,让学生乐学,摒弃灌输的旧有思想。陶行知先生在很久以前就提出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想,这就是我们做教师的常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吧。这里的“学”,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学,学会学习,不是坐而受教,墨守陈规。  相似文献   

11.
《科技知识动漫》2008,(1):85-87
奥林匹克是全人类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人们互相友爱。互相尊重;为了这个梦想.人们努力拼搏,奋斗不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对美好生活有希望;因为有梦想,我们才有勇敢前进的力量;因为有梦想,我们才有挑战极限的胆量!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也是世界爱好和平和体育的人们共同的期待,在奥林匹克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特别推出这期“我的奥林匹克”专题,让我们一起期待那圣火点燃的一天,并为我们的运动健儿祝福吧!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充分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转变为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改革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素质。 1、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当前,世界多数教育学家都已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的介入,是为了教会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报告中说,“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是当师生关系变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关系的时候。”还说,“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在不断地变革,革新正在不断日新月异。所以大学一致回  相似文献   

13.
在讨论“我们需要怎样的知识?怎样获得真正的知识?”的时候,有许多同学说我们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是既学习理论,又从事实践活动,而在学生时代应以学习书本为主。其论据很多,但主要的理由是:学校里条件好,有许多图书,有教授,为了毕业后更好地工作,所以应多学理论;高等学校的学生的特点就是理论水平高,如果我们不多学些理论,就不配为一个高等学  相似文献   

14.
我学干农活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地里向菜农们学习铲白菜,顺便把铲来的菜买回去。 得到在菜地里劳动的阿姨同意后,我迫不及待地想早点体验劳动的快乐了。不过,在我们动手之前,阿姨对我们动手之前,阿姨对我们这个临时的“铲白菜小组”进行了培训:怎样拿铲子,如何铲白菜。然后,我们就开始大显身手了。  相似文献   

15.
匡玲玲 《科技资讯》2005,(22):123-123
当代经济的竞争,其核心就在于“创新”。当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其实质也在于“创新”。而当代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竞争,其目标还在于“创新”,在这个亟需创新的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充分意识到仅靠书本中死的知识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培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队伍和劳动者大军,是现代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也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我看世界     
《世界知识》的宗旨是“平实理性看世界”。因为世界归根结底是属于生活于其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应读者要求,在新的一年中,本刊特设立“我看世界”专栏,为每一个喜爱“世知”、关心这个世界的人提供一个平台,让读者对我们所感兴趣的世界大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欢迎您给我们寄来对  相似文献   

17.
 中学时代,班主任总告诫我们说,“为学必先为人,如果不能学会做人,那么学问再深也没有多大意义。”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因为那时候学习上竞争很激烈,每天的大多数时间都扑在做练习上,无法体会到这句话的意境,但也很少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相似文献   

18.
虽然叫“时间·阅读·翻译”,但实际上这几篇小随笔都是和阅读有关的琐事和杂感。虽然n多年前就有人叫嚣我们已经进入了告别文字的“读图时代”,近些年来很多人(包括时常失足的我)也大力倡导过在日常化的观影生活中进入“后影像知识时代”,但说到底,在我这个戾气日益不敌暮气的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开这个会很好,表明她确实把握着世界潮流,关注着时代特征。将近13年前,即1987年12月25日,《世界知识》为纪念她的1000期召开了一次讨论会,主题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那确实是开了风气之先。在那个会上我也发了言,提出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关于时代问题,我讲得早一点,当时还是内部讨论。1986年12月2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召开了一个关  相似文献   

20.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课程实施的重点。可以预见只有学习方式的不断革新和根本转变,才能使学生主动地适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指导的教材改革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其个性。当前我们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呢?我认为“自主探究”法是我们当前数学学习的最佳方式。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主动探索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主动的学,切实让素质教育走进数学课堂。下面我就来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我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