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在甘肃窑街中侏罗统窑街组发现的真蕨类化石进行系统描述,通过与相似种的蕨叶、叶脉、羽片、小羽片分裂的程度及裂片形状等特征的对比,明确该化石植物为Coniopteris spectabilis Brick。通过实验分析揭示出C.spectabilis的原位孢子基本特征:极面观为三角形、圆三角形,顶角钝圆,三边线平直或微凸;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椭圆形,近极微突出;极面观直径38~54μm,平均46μm;三射线平直或微弯,部分隆起为脊线状。同时,将其与窑街地层中相似分散孢子的形态、直径、三射线等特征对比后认为,Deltoidospora irregularis是C.spectabilis的孢子,后者为前者的母体植物。基于中国已发现的44种锥叶蕨的时空分布记录发现,从早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中国锥叶蕨属分布总体呈向北推移的趋势,分布范围逐渐缩小,也反映出适宜锥叶蕨生长的温带气候区的总体分布也相应地有向北推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兰州窑街煤田中侏罗世植物化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对兰州窑街煤田窑街组的植物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窑街组植物群以银杏类最为繁盛,真蕨类次之,真蕨类中又以蚌壳蕨科占优势,苏铁类和松柏类亦较发育,有节类贫乏。在植物区系上,它是我国北方“Cono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一部分,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3.
侏罗纪五种锥叶蕨植物原位孢子及其与分散孢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实验分析和镜下鉴定,研究了甘肃窑街盆地中侏罗世五种锥叶蕨的原位孢子,揭示其孢子囊群和原位孢子特征.通过对比发现:其原位孢子与地层中的五种分散孢子较为一致,而且大化石与分散孢子的地史、地理分布范围也相同,因而认为Cyathidites australis是Coniopterismargaretae的孢子,后者为前者的母体植物;Cyathidites medicus是Coniopteris hymenophylloides的孢子,后者为前者的母体植物;Cibotiumspora dicksoniaeformis是Coniopteris lanzhouensis的孢子,后者为前者的母体植物;Punctatisporites triassicus是Coniopteris bella的孢子,后者为前者的母体植物;Cyathidites minor是Coniopteris spectabilis的孢子,后者为前者的母体植物.  相似文献   

4.
曾经的名门望族,而今家道中落,没有花香硕果,却历经时间蹉跎.从恐龙生活的时代持续至今,双扇蕨家族经历了太多故事.这个家族曾经有哪些同胞姊妹?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它们的化石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它们姿态优美、叶形好似蒲扇;它们家族古老,先祖们曾和恐龙朝夕相伴,见证了地球的环境变迁和生命演化.它们就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素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双扇蕨. 同其他真蕨植物一样,双扇蕨没有娇艳的花朵,也结不出丰硕的果实,但它们拥有奇特的叶形和恬美的形态,而且有特殊的地理分布、丰富的化石记录以及漫长的兴衰演化历史,因此备受关注.不过如今双扇蕨科的绝大多数属种已经灭绝,人们只能欣赏到其庞大家族中几个幸存的种.  相似文献   

5.
甘肃窑街中侏罗世孢粉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窑街盆地中侏罗世孢粉化石,建立了窑街盆地中侏罗世的孢粉组合.其基本特征为:组合中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约占64.3%~72.1%;蕨类植物孢子次之,占27.9%~35.7%,蕨类孢子以Cyathidites,Deltoidospora等为主;裸子植物花粉中双气囊的松柏类花粉最丰富.进一步明确了窑街组的地层时代,探讨了窑街盆地的古植被、古气候及古地理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建立南海大型经济海藻总状蕨藻的主要有效成分蕨藻红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检测方法.取干燥蕨藻加体积分数95%乙醇80℃加热回流3次,回流时间为3 h,固液比为1:20.减压浓缩得蕨藻乙醇提取物浸膏,精密称取浸膏,甲醇10 ml定容.采用Discovery C18(4.6 mm×150 mm,5μm)反相柱,DAD检测器.检测波长315 nm,进样20 μL,流动相为甲醇和水(质量分数1‰三氟乙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蕨藻红素在1.006~10.0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O%,RSD=0.92%.测得所采集的干燥总状蕨藻中蕨藻红素的质量分数为19.93 mg/g.该方法灵敏、可靠、准确性高,可用于同属海藻的蕨藻红素的定量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7.
报道广西莲座蕨科Angiopteridaceae植物6个新记录种:楔基莲座蕨Angiopteris helfriana、披针莲座蕨A.caudatiformis、宽昭莲座蕨A.howii、王氏莲座蕨A.wangii、河口原始莲座蕨Archangiopteris hokouensis、亨利原始莲座蕨Ar.henryi,并...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蕨麻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多糖功能的研究进展.查阅近几十年来有关蕨麻的研究性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蕨麻中所含的多糖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缺氧、保肝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蕨麻多糖是蕨麻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而且我国蕨麻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在大量标本研究和野外观察的基础上,将耳羽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auriculataH.G.Zhou et H.Li处理为钝角金星蕨P.angulariloba(Ching)Ching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1989,(1)
树蕨也称桫椤,是高大的蕨类植物.它的主干可高1-3米.叶顶生,叶柄和叶轴粗壮,深棕色,有密刺,叶片大、纸质,长达3米,三回羽裂.树蕨是珍稀植物,在已公布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被列为一级保护对象.在这个"名录"中注明它的产地是贵州、四川、广东、台湾,其实树蕨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低山沟谷雨林中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采集自甘肃窑街中侏罗统的炭质泥岩、油页岩、泥岩中的饱和烃馏分和芳烃馏分以及裸子植物化石角质层中的相同组分,在样品中检测出表征高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表明裸子植物角质层为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母源之一.结合藿烷母质类型等参数的分析,表明烃源岩样品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且水生藻类有一定贡献.植物化石角质层样和烃源岩样中表征细菌微生物作用、指示沉积环境以及判断样品成熟度的参数均吻合,说明窑街盆地中侏罗统的沉积相属于弱氧化-弱还原的半深湖相或滨浅湖相,沉积介质为淡水-微咸水,有机质经历过一定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处于未熟-低熟阶段.研究结果对深入分析窑街盆地中侏罗统烃源岩沉积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大暗鳞鳞毛蕨Dryopteris gamblei (Hope)C.Chr.和狭鳞鳞毛蕨D.stenolepis(Bak.)C.Chr.进行分类订正研究.在《A monograph of Dryopteris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中国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等专著中,均未承认D.gamblei (Hope)C.Chr.为独立的物种,而是作为狭鳞鳞毛蕨D.stenolepis(Bak.)C.Chr.的异名处理.作者确认大暗鳞鳞毛蕨与狭鳞鳞毛蕨分别为2个独立的物种.文中附有这2个物种的分类检索表、分类特征照片、文献引证和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13.
周士锋  闫双喜 《河南科学》2011,29(5):541-541
报道了河南蕨类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植物-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薄鳞蕨属(Leptolepidium Hsing et S.K.Wu)和华北薄鳞蕨Leptolepidium kuhnii(Milde)Hsing et S.K.Wu.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蹄盖蕨科植物有14属、59种,半数以上的种属于短肠蕨属或蹄盖蕨属,单种属比例明显偏高.浙江省蹄盖蕨科植物分布广泛,从属和种的数量来看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地区多于中部、北部和东部地区.浙江省单种属中除安蕨属在省内山地丘陵均有分布外,其余6属分布范围很狭小,只分布在浙西、浙西南和浙南地区.蹄盖蕨科植物在海拔400~900m之间物种最多.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们在雷公山区考察时,发现一节肢蕨属植物,经研究,系一新种,定名为贵州节肢蕨.  相似文献   

16.
Solenites murrayana L.et H.在甘肃窑街煤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窑街中侏罗统窑街组发现了银杏类植物化石的重要代表穆雷似管状叶Solenites murrayana L.et H.,其外形显示出不分叉的细线形叶片,宽度小于1mm.根据室内实验对其表皮构造进行了研究,主要特征是:上表皮稍厚,细胞较大,多呈矩形,纵向延伸,具毛基;下表皮较薄,细胞相对小于上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边形;气孔器双生型,气孔定向排列,但不相连成带状;副卫细胞角质化程度较强,毛基较发育.Solenites murrayana的气孔参数可与现存最近对应种Ginkgo biloba的气孔参数进行对比,并可用来推论中侏罗世的古大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17.
莎草蕨科Schizaeaceae仅有1属(莎草蕨属Sehizaea)约3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尤其是南半球,少数种类也可见于温带地区。我国台湾及广东产有莎草蕨Schizaea digitata(L.)Sw,两歧莎草蕨S.digitata(L.)Sm.及分枝莎草蕨  相似文献   

18.
罗来辉 《科技资讯》2006,(25):86-86
乌毛蕨属于乌毛蕨科乌毛蕨属,在南方特别是梅州地区广为分布,由于乌毛蕨具菜用、药用的功能,梅州地区一直有食用乌毛蕨的习惯,目前,乌毛蕨在梅州地区除食用以外,对这一宝贵的植物资源处于无序的利用状态,至今尚未很好开发利用,针对这一实际,提出乌毛蕨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蕨根淀粉分离及颗粒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参照Badenhuizen法制备了蕨根淀粉,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淀粉颗粒性质作了初步研究,并用重结晶方法对蕨根淀粉的直链和支链组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蕨根淀粉颗粒的形状多为椭圆形、圆形;表面光滑无裂纹.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的微尺可测得蕨根淀粉颗粒粒径为5~31μm.重结晶8次可得完全纯化的蕨根直链淀粉;反复3次加入正丁醇去除残留的直链淀粉,可得完全纯化的蕨根支链淀粉.  相似文献   

20.
由于兔脚蕨孢子繁殖受时间限制,分株法繁殖量又小,所以只有用根状茎组织培养才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市场需求.兔脚蕨组织培养具体做法:(1)诱导根状茎愈伤组织的培养基1/2MS+6-BA2mg.L-1+NAA 1mg.L-1;(2)继代培养基MS+6-BA 0.2mg.L-1+IBA 0.1mg.L-1;(3)生不定根培养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