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受生活中的例子"再少来点"启发,并以此为例,对其语法形式、语义表达、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进而又对"再+少+V+量词"这一格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判定一个成分是名量词而非名词主要看量词所由产生的句法环境,在和数词组合的情况下作名词的谓语,并具计量单位的陈述功能,能在"名+数+X"结构中承担计量功能的,是名量词,不能,则不是.判定"数+X(+之/的)+名"中的X是不是名量词,可以运用"转换+替换"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留学生学习中借用名量词使用时的错误进行分析,指出借用名量词同专用名量词之间在表达上的差异:双音节借用名量词前的数词只能用“一”,“一”的含义是“整、满”的意思,表示多,数量短语和名词之间能加“的”.不能重叠。如果借用的名量词是表示容积、容器的单音节名词则具有了专用量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量词的教学是一个重点、难点。文章从个体量词的表形作用、量词之间的细微差别、量词短语与量词式结构的不同三个方面探讨了汉语量词的特点,对外国留学生掌握汉语量词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蔡晓丽 《科技信息》2010,(35):J0333-J0333,J0327
量词是汉语特有的词类,汉语中量词非常丰富,英语中虽然没有量词这种独立的词类,但有表量结构,文章着重对比了汉语量词和英语表量结构的各类语法特征,探讨了汉语与英语在表量方面的不同趋向。  相似文献   

6.
谓词逻辑中的两个量词是理解高等数学中极限、收敛等基本概念及其矛盾概念的基础,运用这两个量词的关系是指导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名词+of+名词”结构中“量词”与名词有固定的搭配。其“量词”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较为可行的量化逻辑自然演绎系统,其中间接证明是这一系统的主要证明方法,而量词消去和置换规则是这一系统的基本演绎规则.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的量词分成物量词、动量词两大类,各类又有专用的和借用的量词之别。真正意义上的汉语量词是那一部分专用量词。从汉语的发展来看,汉语量词系统中的不同类别有着系统化、单一化和规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余江话的“里”尾可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或动词性结构后面构成名词,能起到区别事物、表示词性变化、指小、亲昵或纯粹作名词的标志等作用;在使用原则上名词“里”尾与普通话“子”尾同中有异;“里”尾名词所指事物范围广(可分为人名、人品、疾病、人体、服饰、家俱生活用品、房屋建筑、动物及其他等九类)。“里”尾亦可加在形容性成分后构成形式多样的形容词的生动形式,有表示词性变化、附加评价意义、扩大语法功能等作用。“里”尾还能通过特定的形式,与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度量量词及自主量词等结合,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时间词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词汇。时间词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是模糊性和精确性的对立统一。结合哲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知识,从语言的思维特征、概念化角度探究模糊时间词的来源发展,并对时间词做简要的划分,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模糊时间词进行语义和语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安徽颍上方言中“搁”字的语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搁"字在颍上方言中的特殊用法。通过与普通话中"在"字结构的比较,彰显出颍上方言中"搁"字结构在语义涵盖、语法环境等方面的特色,并尝试探讨"搁"字结构不能引进动作终结点的原因。这对于挖掘颍上方言语法的地域特色,了解其语言发展的历史踪迹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作为介连兼类词,在词性的划分上,可以根据句法结构,并结合语义、语用功能来明确它的词性。“为了”引导体词性词语,则为介词;“为了”连接分句,则为连词;“为了”引导小句、主谓短语、谓词性短语,则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划分。  相似文献   

14.
"X+人"这一表示由于外界的刺激给人造成的某种不舒服的消极主观感受的结构形式在汉语方言里广泛存在。在赣语新余(水北)方言中,"X+人"(如"热人"、"苦人"、"晒人"等)结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类"X+人"结构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词组凝固成词的过程,在用法上相当于一个形容词。原为实语素的"人"意义不断虚化,显示出了词缀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专用于搜索网上Word文档的元搜索引擎,提出一种改进的计算查询式与待选文本间相似度的方法.综合考虑查询词出现频数、中心短语连续同现的权值信息及待选文本长度,克服了单纯词匹配方法的不足,实际测试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和文化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量词"位"的使用是一种礼貌的言语行为,与人们给对方"提供位子"这一行为方式密切相关。"您几位?"中的"位"不是量词,而是名词。该句省略了量词"个",并且通过转喻,以"位"指人。  相似文献   

17.
“词组”和“短语”都可以用来指称“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比较而言,用“短语”来指称这一级语法单位更合适一些,但在使用时需赋予其新的内涵。我们认为用“短语是由词或超词形式借助一定的语法手段构成的、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来界定“短语”会使其指称范围更加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8.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今天用"年"表示,古代既可用"年",也可用"祀、岁、载"表示。"祀"出现最早,主要用于商代;"年"早在西周春秋时期就成为主要的计时量词;"岁"从上古到中古使用频率一直较高;"载"先秦偶尔用以计时,晚唐大量使用,元代以后用得较少。从用法上看,"数+年(祀)"可表序数也可表总数,"数+岁(载)"只表总数。唐宋时期"载"与"年"用法一样。另外"年"、"岁"还可用来纪龄。  相似文献   

19.
“则巴”最初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连词“则”与副词“已”的连用,一是连词“则”与动词“已”的连用。第二种使用情况的句法类型有三种:A单词+则已,B短语+则已,C小句+则已。助词“则已”的形成与B、C式相关。C武在汉代就已出现,“则已”可看作助词,清代C式例句增多,助词“则巴”成熟。隐喻机制、句法位置、韵律和谐及较高的使用频率是其成词的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