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华蟾素是国家新产品、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前研究表明,华蟾素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使用安全,已广泛用于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华蟾素存在中药制剂普遍固有的缺点,即确切的有效组分报道不一,临床试验设计尚不全面规范等。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获得华蟾素确切抗癌安全性、有效性信息,为提高制剂质量和临床疗效提供保证。项目利用外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研究理念,为促进中药产品创新和进入发达国家药品主流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白术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的新进展。白术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糖尿病、抗衰老等作用,以白术为主成分的颗粒剂、散剂,已广泛用于临床调节胃肠道功能并试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通过对白术的深入研究,有望开发出安全有效的保健药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59-59
肿瘤的生物治疗目前被普遍认为是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一种新的、更加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随着肿瘤生物治疗的问世,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了新的突破,国内外的临床实践证明,该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从红豆杉科红豆属(Taxus)植物树皮中分离的二萜类化合物.紫杉醇高度亲脂,几乎不溶于水.上世纪70年代初,紫杉醇被证明有抗肿瘤活性,其抗癌机制独特,主要是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装配,稳定微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1992年美国FDA首次批准紫杉醇用于治疗其它化疗药物治疗失败的转移性卵巢癌,后又批准用于铂类药物难治的转移性乳腺癌,目前已有英国、法国、日本、中国等40多个国家批准紫杉醇用于多种癌症的临床治疗,对晚期、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肺癌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血液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血液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白血病、骨髓瘤、恶性淋巴瘤。其发病原因、遗传影响、早期诊断、有效治疗等问题一直是各国医学专家研究的热点。本项目以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中面临的重大需求为目标,将纳米生物医学技术与血液恶性肿瘤诊治相结合,发展新型功能纳米材料,探索其在血液恶性肿瘤检测和诊断、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为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全新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心脏起搏器为代表的有源植入式治疗装置,在心脏和神经电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但我国心脏起搏器和其它植入式电治疗装置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因此,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脏起搏器专用电路设计和制造技术,在此基础上自主发展我国起搏器和有源植入物制造产业,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全身性疾病。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着眼于肿瘤病灶的清除与杀灭,但无法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这些治疗在打击肿瘤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造成伤害。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后发展起来的抗肿瘤第四大疗法,也是现代西医兼顾“驱邪与扶正”的抗肿瘤疗法。由于T淋巴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主要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致死疾病,并且罹患恶性肿瘤的人数每年都在逐渐增加。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是对付肿瘤的三种主要手段,其中约70%恶性肿瘤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约40%~50%患者通过现代综合治疗可以获得长期生存,其中放射治疗贡献约30%~40%,但是放射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仍然是最主要的失败原因,这也是导致此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文献表明,肿瘤特殊的微环境如乏氧和酸化等影响细胞的周期状态以及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能力,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等治疗的抗性增加,并且也是导致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然而,到目前为止,“什么是肿瘤复发的源泉?”、“残存的癌细胞怎么最终导致肿瘤复发?”,关于这些导致肿瘤复发最基本的问题都急需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来阐明。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的防治已是我国急需解决的人口和健康的重大科学问题。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和预后的最大障碍是转移和复发。肝癌巳成为目前我国癌症病人死亡第二位的原因。目前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只有62.9%。总体生存率仅为5%。临床主要依靠定期复查AFP和B超来发现术后的转移复发,但应用于肝癌复发转移的预测或判断尚存较大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8,(22):55-55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现晚、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近数十年来,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13位,预后极差;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国人胰腺癌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据北京、上海等地的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9~10位,死亡率位于第6~7位。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困难性、肿瘤的侵袭性和缺乏有效、成熟的系统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6):60-60
传统的开腹胃手术迄今已有100余年历史,但存在手术创伤和免疫干扰大、恢复慢等不足之处。目前,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手术技术难度大、安全性较差,同时腹腔镜胃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尚存在某些争议,因此如何对手术术式进行革新以达到严格遵循恶性肿瘤的手术原则并减少手术创伤的目的,有待更多实践和严格的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1,(9):65-65
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遗传学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这类疾病进行快速、灵敏的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治疗效果,然而目前临床检测手段存在耗时长、操作繁琐、检测条件苛刻等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检验的需要,亟需研发一种快速、灵敏、高通量的检测新方法.本项目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计划课题等支持下,历经10余年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光谱分析检测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光谱分析技术要求高,是集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相交融的重要的化学分析领域。随着航空航天、超纯材料、合成材料、表面物理、超快化学等领域的发展,对光谱分析技术性能要求不断地提高,对光谱分析仪器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在生物学、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环境污染监测和控制、生态评估和保护、疾病控制和康复等方面对光谱分析检测技术和光谱仪器设备更是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14.
广东土牛膝为菊科植物华泽兰(Eupatoriurn chiuense Linn)的根,是广东地区地产常用药材之一,过去一直是作为治疗跌打损伤的专用药物在民间应用,自上世纪50年代发现其治疗白喉有效以来,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民间及医院广泛应用于治疗咽喉疾病,并倍受广大病患者的欢迎。广东士牛膝复方制剂虽然在珠三角地区应用面广、量大,时间长,但一直是停留在经验应用上,未见有对其进行任何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疗效观察。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脑胶质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不佳。尽管近年来在脑胶质瘤的手术、化疗与放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其治疗效果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发现脑胶质细胞瘤具有诊断和治疗意义的分子靶点对于改善其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攻克这一疾病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FRAT1是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重要成员,它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参与其恶性行为,是一个在肿瘤的增殖和侵袭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基因。本项目的研究为全面理解FRAT1这一癌基因的功能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发现治疗胶质瘤的新靶点和调控胶质瘤恶性行为的新线索,为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3):22-22
肝胆胰胃肠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着广大民众的生命,其早期诊治肿瘤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我们与德国共同研发的高智化、数字化的“无透镜显微镜联合细胞诊断芯片集成系统”先进仪器,应用高甲基化差异谱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并用高效、毒副作用小的纳米中药高靶向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开辟了更加快捷、稳定、安全、有效地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新途径,并奠定了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原因。2008年公布的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是我国城市前列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在农村为第二位死因(占21%)。目前肿瘤治疗仍是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由于恶性肿瘤具有侵袭、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及手术、放疗具有明显局限性,化疗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57-57
植物激活蛋白(Activator Protein)是一类从多种病原真菌中分离的、具有蛋白激发子功能的新型蛋白质农药,可诱导多种植物产生系统抗性,促进植物生长,改善作物品质。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植物激活蛋白通过激活植物体内免疫系统和代谢调控系统,提高植物自身免疫力,促进植物根茎叶生长,从而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提高作物产量。植物激活蛋白对靶标病原菌无直接杀死作用,因此不会引起病原生理小种产生抗性,对环境、人畜低毒安全、无残留。激活蛋白能显著诱导水稻、白菜、柑桔、烟草、辣椒、棉花等多种作物提高抗病和抗逆能力,生长期减少化学农药用药量达60%,大田示范推广中取得了良好的抗病增产效果,在农产品安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陈挥 《科学大观园》2022,(18):76-77
<正>在个人意愿和家人的支持下,王振义走上了困难重重却意义重大的医学之路,并成功研究出将白血病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的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1924年11月,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王振义在上海租界出生。在个人意愿和家人的支持下,王振义走上了困难重重却意义重大的医学之路,并成功研究出将白血病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的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参与确立了国际公认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上海方案”。  相似文献   

20.
该文首先就藏医以三棵树的根、干、枝、叶、花、果来描述整个藏医体系,包括基础理论、临床各种、诊断、治疗、甚至预后、药物以及养生等内容作了介绍。随后,介绍藏医用“曼汤”的形式向人们进一步展示了树喻的全部内容。指出这是藏医有别于其它民族医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视教教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