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河南科技》2007,(2):5-5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国家将从四个方面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①依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②建立对被征地农民发放补偿费用的公示制度,增强补偿费用发放透明度;③改革对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费的发放方式,减少中间环节,防止被截留,挤占和挪用;④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技》2008,(5):39-39
征地补偿费是指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时,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被征地单位的各项补偿费用,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技》2005,(11):5-5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前不久表示,目前不宜再出台新的征地改革措施.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落实已有措施上。政府不会取消对城镇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将在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基础上.进行原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征地补偿标准不断提高,但因征地产生的社会矛盾并没有减少,而在国外,由此而产生的问题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征地补偿进行深入探讨.国外在征用土地时其土地用途是明确的,其法律不仅规定对被征土地进行补偿,还考虑了被征土地利用后,对相邻土地产生的影响.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对相邻权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征用土地时,由于土地利用规划不明确或者是先征地后规划的原因,没有考虑被征土地再利用对周边土地的影响,因此在《土地管理法》中没有具体体现对相邻土地的补偿问题.通过对征地红线外补偿的法理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征地法律体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良东  俞钢 《河南科技》2022,(21):69-72
水库移民征地范围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水库淹没范围设计、水库浸没范围设计、水库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的设计与确定等关键技术问题。本研究从大坝本身的工程设计要素、库周当地县域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要素、移民经济、移民可持续发展等要素出发,提出了水库移民征地范围规划设计中关键技术问题解决的原则、方法、技术思路、技术路径等。  相似文献   

6.
如今我国高速铁路已迎来投资建设的高峰期,高速铁路以其高速便捷的交通方式给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征地拆迁工作作为项目建设的基础,直接制约着铁路整体建设进程,而资金的保障程度又直接影响着征地拆迁工作的节奏。现行的铁路概算是铁路建设主管部门委托铁路设计院编制而成的,因在编制过程中受政策和时间的限制,往往征地拆迁概算编制过低,给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不便。如何做好征地拆迁概算编制及调整工作十分重要,现结合目前现行的有关政策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补偿费少,标准不一,安置措施存在缺陷,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遵循征地补偿原则,补偿标准应当是能够保证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不因土地征用而降低生活水平。但许多地方政府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最低标准来确定征地补偿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全国各地市新建开发区,新区比比皆是,这就涉及征地拆迁等诸多现场对外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9.
建议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农用地私人所有制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行政村集体所有制;界定国家、集体与农户之间的产权,实现产权关系的明晰化;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征地人口安置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现阶段,全国各地市新建开发区、新区比比皆是,这就涉及征地拆迁等诸多现场对外协调工作。作为新项目的建设者,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配合下,恰当处理好各级关系尤为重要。本文,笔者以郑州航空港区第一水厂建设为例,与大家分享工程管理中的现场对外协调经验。一、征地拆迁工作郑州航空港区第一水厂位于四港联动大道与郑港三路交叉9.781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是人类各项福祉的物质基础,二者关系的研究已成为近期生态经济学领域的新热点.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地非农流转的发生过程机制,构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结果表明:(1)人类生态福祉与农地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农地非农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生态效益损失巨大;(2)单纯的市场机制没有考虑农地非农流转的生态福祉损失,无法实现土地最佳配置,流转规模偏大;(3)征地生态补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具体补偿可采取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失地农民及周边一定区域范围内居民为对象,考虑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技》2007,(9):5-5
从7月1日起,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肺结核等农村常见慢性病的门诊治疗将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范围。同时各县也可根据各自地区慢性病发病情况,将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种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但据介绍,慢性病是否能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需求量计算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在以往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计算中,常将新增用地与用地净增量相等同,导致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偏大。该文详细探讨了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规模、新增用地和净增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博  李光 《河南科技》2011,(10):29-29
一、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补偿费少,标准不一,安置措施存在缺陷,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遵循征地补偿原则,补偿标准应当是能够保证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不因土地征用而降低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阳 《河南科技》2023,(4):100-104
【目的】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格局对于理解区域人地关系演化至关重要。【方法】以陕西省为例,基于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从数量变化、方向变化、空间变化三个方面分析了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陕西省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显著,变化总面积达11 815.9 km2,占陕西省总面积的5.75%,主要变化地类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整体来看,耕地净面积持续下降,主要流向由草地与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中流向建设用地,新增面积主要来自草地与建设用地面积的减少;林地面积与建设用地持续增长,其中,林地新增面积主要来源耕地和草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得益于耕地的转入。从地域上看,关中平原快速城镇化侵占大量优质耕地,耕地和建设用地是主导的地类变化类型,陕北地区以耕地与林草地之间的互换为主,未利用地的开垦次之。陕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活跃度较低,总体表现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加的趋势;(2)研究期内,耕地属于高速衰减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属于高速扩张类型。水域与其他用地是研究区域内较为“敏感”的用地类型;(3)2000—...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泉州市2009—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相关统计年鉴资料为研究基础,从区域空间的视角构建了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指标体系,将熵值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对泉州市8个县(市、辖区)建设用地的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未来泉州市建设用地的高效、合理利用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面对环境中不断发现的新污染物,分析污染治理存在的难点,厘清固废资源利用水平、污染渠道和市场化程度,目的是以新的治理理念超前设计新污染物防控机制,最终实现新污染物的高质量治理目标。【方法】通过解析新污染物危害特性,从危机干预的动力机制设计入手,在大环境治理上不断优化新污染物危机预防和干预的举措,是推进经济社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进步的关键。【结果】在新污染管控方面,政府与责任主体必须借助构建多途径、多点面、多环节的事前预防、事中抑制、事后修复体系,达到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政策保障。【结论】提高新污染物危机干预治理实效,一方面要利用后置性的危机干预、追责机制设计,达到新污染物修复与补偿的高质量规制水平,另一方面要投入前置性的技术进步和政策资源,保证市场化治理体系高质量运转,完善减污降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特别是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私下进行出租、转让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对其规范化管理,使之既符合法律规定,又符合客观规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流转现状与问题目前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流转存在三种情形,即:流转主体各异,流转的土地性质各异,流转形式各异。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有其积极有利的一面:一是利于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有利于乡镇企业改制。但是,集体土地市场由于处…  相似文献   

19.
对坡地建设基本农田禁界的商讨洛阳市农业广播电视分校贾述泉,孙继红,赵晓梅,张玲在现行的水土保持条例中,把25℃作为在坡地建设基本农田的禁界。但目前,由于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使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加之农业生...  相似文献   

20.
韩昌坤 《河南科技》2023,(2):117-121
【目的】分析延安市土地利用情况,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建议。【方法】以延安市所有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下辖各县区为研究单元,定性分析建设用地的利用程度并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延安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结果】延安市土地集约程度为一般型,下辖各县区节约集约水平差异大。【结论】延安市应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益,通过盘活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合理高效利用土地,从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