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丁健  马丽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7M):59-62,68
辛亥南北议和,是当时多种社会力量共同的愿望。最后达成协议,也是诸多社会力量互相妥协的必然结果。议和成功不仅仅是革命党人推行妥协路线的结果,袁世凯在其中的妥协因素也不能忽视。无论赞成民主共和,还是让清帝退位,对袁世凯来说都不是易如反掌的事,一面对清王室没法交代,一面还得看帝国主义的脸色,处境两难。  相似文献   

2.
郭琳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19-20,23
传统观点认为,“二十一条”是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政府对其称帝的支持而以国家利权做的肮脏交易。本文则试图从“二十一条”提出的背景,袁世凯在谈判过程中所做出的抗争与努力,谈判结束之后袁世凯的所作所为等方面以客观的角度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一个也有爱国心、也想过保我疆土,但最终因多种原因向日妥协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3.
张振武是辛亥武昌首义人士之一,因与黎元洪不合,被其电请袁世凯秘密枪杀于北京.张振武案的发生及其结果,是革命党人对反革命势力的再次妥协,此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势力逐渐染指革命势力较强的南方各省,并掌控了中央政权,黎元洪也被迫背离革命力量转而投靠袁世凯,革命力量得到削弱,并为革命党人二次革命的失败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4.
宋教仁遇刺,其元凶究系何人,实际上从当时时局进行分析,可以显而易见地排除袁世凯。宋教仁是南北矛盾的协调者与牺牲者。他积极推动的政党内阁政治,其实使国民党与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势力相妥协,从而阻碍了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武昌的革命义旗一举,革命就迅速地走向全国高潮,在革命潮流的冲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很快就崩溃了,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后来革命却没有得到发展,胜利也没有能够巩固,革命果实很快就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阶级的新集团篡夺了,使革命从胜利转向失败。辛亥革命为什么走向失败?多年来,我们一直认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压力下向地主买办新代表袁世凯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软弱性是这次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出自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反对袁世凯的政策,引起两者关系的紧张与恶化。但最终由于英国等国的干预,日本被迫妥协,放弃了对袁敌视的政策。从日本和袁世凯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者都是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对待辛亥革命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对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一事,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孙中山让位于袁是被迫的,是为“情势所迫”,是孙中山缺乏斗赢袁世凯的条件;有的同志认为:孙中山让位于袁是主动的,是想“以和平收革命之功。”本文就此事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一) 存在决定意识。要弄清孙中山让位于袁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认为孙中山让位是“为情势所迫”的同志,往往通过阶级力量的对比来说  相似文献   

8.
我们已经处于这样一个现实之中,后现代已无可怀疑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支配力量之一。批判的后现代文化正在一步步的向消费主义的主要内容妥协,并且由此造成了一个所谓的“文化大众化时代”。  相似文献   

9.
程序正义注重过程的公平公正,是正义实现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录取流程中,程序正义的特点为中立性和对等性,指向录取过程对所有学生保持一致。通过采用质性取向下的多个案比较分析法,研究发现:美国不同类型名校的新生录取流程均始于招生官对每份申请材料的独立评价,并经历团队评议,止于招生季末终审。该流程践行的程序正义具有两面性:通过多种规范举措避免人为权力的恣意滥用和不当行使,以规则之治实现程序正义;出于照顾弱势群体、政治避让或责任、(市场)利益优先、办学现实等错综复杂的考虑,以人为之治给予部分申请者差别待遇,使程序正义有所妥协。程序正义不能完全以“看得见的方式”实施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名校录取新生受到政府、社会、市场以及高校学术力量、行政力量的共同影响,需要平衡各种有重合也有冲突的利益诉求。因此,程序正义的妥协可分为出于合理目的情有可原的妥协和出于利益交换目的需被质疑的妥协。  相似文献   

10.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停摆事件的实质是劳资矛盾的激化,劳资合作的重新实现是双方博弈与妥协的结果。只有在规则与主体双重向度上进行均衡的制度设计,才能帮助博弈主体力量相当,最终在技术上和规则上促使"谈判妥协"之实现。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缘何逼清退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之所以致力于推翻清廷,这与他和清廷之间的矛盾纠葛有关联,这主要表现为权利之争、联手革命派及与宗社党的矛盾上。至于矛盾的性质,既具有统治阶级内部倾轧的一面,又带有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斗争的色彩。由长期以来在学界占据统治地位的袁世凯之否定情结出发,可知:要想了解历史的本色,我们似乎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区发生过一次规模宏大成效显著的禁烟运动,无论是社会民间团体还是清朝统治阶层甚至外国侵略势力,均参与到禁烟运动中。直隶禁烟运动所以取得不错成就,与晚清实权人物、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袁克定、杨度等认为民主制总统五年一改选即发生动乱,国家难以承受,主张君主立宪,一劳永逸,属于激进派。袁克文等认为袁克定等急燥冒进,对袁世凯不利,属于缓进派。袁世凯在激进缓进之间摇摆,及日本表示支持,始决定激进,日本等国又表示反对,洪宪帝制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4.
张勋和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富有戏剧性的:从最初张对袁的效忠、到发生冲突、再到张对袁的扶保,历经了三个阶段.透过张袁关系二十余年的变化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利益,始终是他们行动的唯一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与以往相比,宋元明清诸王朝的治边方略大致呈现出一种波动起伏的特点。两宋奉行“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方略,在具体的边疆政策上,体现为明显的消极“守势政策”,然其传统夷狄观念甚为强烈。元朝尤其是前期秉承草原游牧民族的习性,对开疆拓土十分积极,同时,元朝对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较为淡薄,但其民族政策开明与落后并存。明朝治边方略核心是“守在四夷”,其重点是防范北部边疆的蒙古势力,在南方地区,其策略则是守境安民,达到稳定的目的。清代前期的治边方略仍是“守中治边”,但对边疆地区持有积极态度,后期治边思想与方略的局限性逐步明显。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袁枚对于“情”的认识明显比前人更深刻,在重“情”方面也大大超过了他们。不过,在这一点上,学者们仍然注意不够。他们往往只是从“性灵”的角度来论述他的诗学理论,使他的诗论中“情”的意义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局限在传统范围之内,而忽略了其中创新的内涵。其实,袁枚诗论中的“情”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拓展,主要表现为:以“情”代“志”;以“情”求“性”。袁枚的这种理论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由于不被正统文人看重,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不多.学界花费很大精力发现的文献资料,不能解决元杂剧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当今学界一方面深感元杂剧研究文献资料的匮乏,却又忽略元散曲中所保存的大量珍贵的元杂剧文献资料.元散曲中所保存的元杂剧文献资料,是我们研究元杂剧最真实、直接、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即以元散曲中六个记录元杂剧演出与传播的套曲为据,重点探讨元散曲对促进元杂剧创作与演出、普及与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希望能够引起学界重视对元散曲中的元杂剧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时期直隶地区发生过一次规模宏大成效显著的禁烟运动,无论是社会民间团体还是清朝统治阶层甚至外国侵略势力,参与到禁烟运动中.直隶禁烟运动所以取得不错成绩,与晚清实权人物、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借鉴、移植国外司法制度,晚清政府进行了建立新式司法制度的司法改革,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然而,由于晚清司法改革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司法改革更多的是注重在法律形式方面与外国接轨而忽视本国的实际,因此,这必然导致司法改革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晚清司法改革实践为眼下法律移植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