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宁夏苍鹭和夜鹭的数量及生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于1985~1990年在宁夏银川、卫宁平原等地用5年时间对苍鹭、夜鹭的数量和生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苍鹭和夜鹭在宁夏为夏侯鸟,由于繁殖地减少、过度猎捕、环境污染而数量锐减,成为稀有鸟.苍鹭三月下旬开始营巢,产卵3~5枚,孵化期约26天,育雏期65天。夜鹭四月上旬开始营巢,产卵4~6枚,孵化期约27天,育雏期60天,苍鹭和夜鹭混合营巢,营巢、孵化、育雏均由双鸟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2.
郑州鹭类的生态习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9~2003年对河南郑州市区鹭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区共有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池鹭(Ardeolabacchus)、白鹭(Egrettagarzetta)及苍鹭(Ardeacinerea)4种鹭鸟营巢繁殖,栖息地道路总长4600m,道路面积约132400m2。2003年栖息地共有鹭巢6762个,巢密度为0.051个/m2。平均每株行道树有鹭巢12.47个,多的超过30个。鹭类对营巢树的利用具有选择性。从种群数量上看,夜鹭占绝对优势,占98.05%,其次是池鹭,白鹭和苍鹭数量较少。据2003年统计,在市区停留的时间为:夜鹭212天,池鹭158天,白鹭147天。雏鸟留巢期为夜鹭49.17±0.835天,池鹭32.7±1.059天,白鹭41.43±1.134天,均较荒野地长。平均出雏数为:夜鹭2.85±1.268只,池鹭4.50±1.35只,白鹭4.43±1.27只。鹭鸟在市区繁殖是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并对市区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繁殖期夜鹭对城市化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4年3月~6月以曲阜的孔庙、孔林两地作为夜鹭不同城市化程度的栖息地,从繁殖、人为干扰两个方面对繁殖期夜鹭的城市化适应性行为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两地的城市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孔庙较高.营巢高度随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呈增大趋势.营巢密度最初随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先降低,但随其进一步提高有所增加,在最高时又降低.惊飞距离随城市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根据鹭类的集群繁殖行为习性.利用养殖鹭类招引野生鹭类重新集群于已经废弃的营巢地.2003年5月29日~2004年3月8日在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养殖80只白鹭(自15日龄开始).300日龄存活率为91.25%.白鹭成鸟体重为491.3~504.5g.体长为57.05~58.18cm,2004年招引到大屿岛繁殖的鹭类亲鸟种群数量为6300只.主要由白鹭(占79.36%)、夜鹭(14.29%)、池鹭(4.76%)和牛背鹭(1.59%)组成,结果说明.在废弃营巢地植被等环境条件没有被破坏而且在避免其受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利用养殖鹭类能够招引外来的野生鹭类重新回到已经废弃的营巢地进行集群繁殖.本实验也获得基本的鹭类养殖技术、鹭类摄食量及生长发育等数据,可为今后珍稀濒危鹭类的异地养殖保护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5.
2002~2004年,在蟒河自然保护区对北红尾鸲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3月下旬营巢.4月中旬产卵,窝卵数3~6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90%.巢内育雏期12天.巢外育幼期约10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4.41只/km^2.  相似文献   

6.
厦门鹭类集群营巢地分布及其生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年厦门境内分布有10个鹭类集群营巢地,营巢地鹭类平均数量1 918±567只.其中,白鹭、夜鹭、池鹭和牛背鹭繁殖群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 721±518,99±25,87±31和11±9.9只.营巢地的鹭类营巢密度平均为0.98±0.14(巢/m2).鹭类营巢地形成的最早时间为2月,最迟为5月.厦门的鹭类营巢地数量存在着变化,近5年共丧失6个鹭类营巢地,其中,营巢地林区发生火灾和工程建设土地需要各占50%的诱因.关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营巢地受保护程度、营巢地植被、人为干扰程度以及营巢地与湿地的距离是影响鹭类集群营巢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因此,在鹭类营巢地管理工作中,应当重点保护营巢地的上述环境特征,同时重视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7.
广西防城港市万鹤山鹭林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样方调查结合实地逐株统计方法,调查广西防城港市万鹤山鹭林植物,结果表明,万鹤山鹭鸟几乎全部聚集在以许氏家族房屋为中心直径为800m^2左右的半圆范围内的次生林中,白鹭的营巢植物群落的乔木层主要是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郁闭度0.6,下层以三叉苦(E.lepta(Spreng.)Merr.)占优势,灌木层盖度40%与草本层成团状分布;营巢树共有12种,马尾松和三叉苦均为10巢/株,其余10种平均单株营巢数为2-8株,夜鹭的营巢植物群落为典型的马尾松-桃金娘-五节瓦+铁芒萁群落,林分郁闭度0.7,营巢树仅为马尾松,鹭 取食的的任何部分,但在权桠建巢,常到树冠顶部了望和停留,挤压幼枝、损折干枝,破损树皮以及所排粪便覆盖和污损树叶等,影响鹭林植群的演替,但不改变演潜方向,而且鹭林植物群落及周围森林无明显病虫害发生,建议建立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近海水域及周围森林,宣传教育群众爱护鹭鸟。  相似文献   

8.
1990年2月——1991年7月在牌坊鸟岛观察了26窝87只雏夜鹭。该鸟三月下旬迁来营巢,产卵3——5枚(平均3.35),卵均重31.77g,k_w=0.500。孵化期21——26天(平均23.2),孵化率高达92.68%,孵化期卵失水率24.27%,育雏期30——35天。25日令雏鸟体重达成鸟的88.14%,其体重生长模型为w_t=516.8481/(1 e~(2.7555-0.2389t))。恒温发育分三期:①1——4天为迅速发育期,②4——19天为缓慢上升期,③19天后为恒温建立期,雏鸟食性为蛙(48%)、泥鳅(35%)和鱼(17%)。  相似文献   

9.
野生朱鹮2003年开始在城固县营巢繁殖,至2008年的6年中,在6个镇(乡),8个村的繁殖地,成功繁殖23窝,成活雏鸟51只。繁殖地分属秦岭南坡中山区;秦岭南坡丘陵低山区和巴山低山丘陵区三种生境,巢位树主要是马尼松和油松,分别占73.91%和21.74%。城固县已成为重要的野生朱鹮繁殖地。  相似文献   

10.
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鹭类繁殖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样方法,根据生态学原理,分析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鹭类繁殖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鹭类在大屿岛繁殖时,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布特征,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主要分布于核心中部偏南的中央大片区域,白鹭(Egretta garzetta)各处理能分布、池鹭(Aroleola bacchus)仅分布于核心区的南北;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只分布在核心中区部偏最高,白鹭、牛背鹭和黄嘴白鹭的巢居中,而且三者巢位相近;在白鹭和池鹭营巢在同一树上的情况下,池鹭的巢处于上层,对鹭类群体繁殖时间的空间分布现象的产生原因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山斑鸠在拉萨地区是一种夏候鸟,每年的4月初开始迁入拉萨。它们在人工林、沙棘林和高山灌丛营巢和夜宿,以林间空地、农田、河滩以及荒地为主要的取食地。巢置于较高的树木或郁闭度大的树上,4月底开始筑巢,营巢期一般为6-8d左右;巢平均大小为21.85(16-27)cm×3.07(2-4)cm,离地高为350(200-527)cm,巢重为54.3g(52-64)。5月初产卵,日产一枚,平均窝卵数为2枚(21巢),卵平均重量为10.36g(8.5-12),平均大小为33.27(27-37)×22.6(23-26)mm。孵化期为16-17d,13巢的统计平均孵化率仅为60%。育雏期为16-18d,离巢率为56%。雌雄鸟均参加孵卵和育雏。人为干扰和不良的天气是影响巢成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山斑鸠在拉萨地区是一种夏候鸟,每年的4月初开始迁入拉萨。它们在人工林、沙棘林和高山灌丛营巢和夜宿,以林间空地、农田、河滩以及荒地为主要的取食地。巢置于较高的树木或郁闭度大的树上,4月底开始筑巢,营巢期一般为6-8d左右;巢平均大小为21.85(16-27)cm×3.07(2-4)cm,离地高为350(200-527)cm,巢重为54.3g(52-64)。5月初产卵,日产一枚,平均窝卵数为2枚(21巢),卵平均重量为10.36g(8.5-12),平均大小为33.27(27-37)×22.6(23-26)mm。孵化期为16-17d,13巢的统计平均孵化率仅为60%。育雏期为16-18d,离巢率为56%。雌雄鸟均参加孵卵和育雏。人为干扰和不良的天气是影响巢成功率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河南郑州白鹭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 2 0 0 0~ 2 0 0 3年繁殖季节对河南郑州市区白鹭的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白鹭于每年 4月上旬至 8月底在市区营巢繁殖 ,在营巢地居留期约 1 45 d.白鹭窝卵数为 5 .1 4± 0 .69( 4~ 6)枚 ,出雏数为4.43± 1 .2 7( 2~ 6)只 ,孵化期为 2 5 .1 4± 0 .69( 2 4~ 2 6) d.孵化率为 86.1 1 % ,育雏期约 42 d,雏鸟滞留巢区比荒野地长 1 0 d左右 .雏鸟 2 0日龄统计成活率为 87.1 0 % ,雏鸟死亡原因多为恶劣气候条件所致 ,如大风、暴雨等  相似文献   

14.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1997年3月~7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褐马鸡(Crosoptilormantchuricum)的繁殖力进行了研究。已知其性成熟周期为365d,发情与配偶期在每年3月下旬,营巢与产卵期在4月,窝卵数8.02枚,孵卵期27±1d,孵化率96.00%,成活率96.67%,每年参加繁殖的个体数占种群数量76.20%。繁殖力为2.85只/年。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根据鹭类的集群繁殖行为习性,利用养殖鹭类招引野生鹭类重新集群于已经废弃的营巢地.2003年5月29日~2004年3月8日在厦门白鹭自然保护区大屿岛养殖80只白鹭(自15日龄开始),300日龄存活率为91.25%,白鹭成鸟体重为491.3~504.5 g,体长为57.05~58.18 cm.2004年招引到大屿岛繁殖的鹭类亲鸟种群数量为6 300只,主要由白鹭(占79.36%)、夜鹭(14.29%)、池鹭(4.76%)和牛背鹭(1.59%)组成.结果说明,在废弃营巢地植被等环境条件没有被破坏而且在避免其受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利用养殖鹭类能够招引外来的野生鹭类重新回到已经废弃的营巢地进行集群繁殖.本实验也获得基本的鹭类养殖技术、鹭类摄食量及生长发育等数据,可为今后珍稀濒危鹭类的异地养殖保护奠定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6.
扎龙保护区火烧及湿地注水后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001年8月末至10月扎龙自然保护区50%的核心区芦苇被火烧掉,2002年3月初再次着火,2002年4月中旬开始陆续向湿地注入3亿m^3水以解决保护区缺水问题。为了研究火烧与注水对丹顶鹤营巢的影响,我们于2002年的3-5月份,在保护区内用GPS和因子测定法对12对野生丹顶鹤的巢进行了巢址定位和巢址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1)丹顶鹤对高度(t=3.42975)较大的剩余苇丛(t=29.32015)和明水面(t=4.20508)具有很大的选择性;(2)植被类型是丹顶鹤巢址选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大,频率最高的是芦苇沼泽(66.67%);(3)与火烧地的距离(t=2.20846)制约着丹顶鹤巢址的选择,但不排除在火烧地内营巢的情况;(4)巢下水深(t=2.31098)、与人为干扰地的距离(t=1.08284)及植被的密度(t=0.26543)也对丹顶鹤巢址的选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7-2009年,在蟒河保护区对白鹡鸰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5月营巢,巢营好后即开始产卵,窝卵数4~5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100%.巢内育雏期15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2.5只/km.  相似文献   

18.
灰喜鹊在小兴安岭是常见的留鸟.每年3月下旬,灰喜鹊成群地从林内迁到林缘,在沟口或河川附近活动,经常见到20-30只在一起寻找食物.此时为配偶期,雌、雄常站在树梢上鸣叫,雄鸟追逐雌鸟交配.配对之后互敬互爱,雄鸟觅到的食物往往让给雌鸟.有时,雌鸟见到雄鸟嘴中的食物,扇动双翅伸长脖子,张着嘴向雄鸟索取食物.灰喜鹊4月下旬开始营巢,它们喜欢选择枝叶  相似文献   

19.
2007-2009年,在蟒河保护区对白鹡鸰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每年3月上旬迁入该区,10月下旬迁离.5月营巢,巢营好后即开始产卵,窝卵数4~5枚.孵化期12~13天,孵化率为100%.巢内育雏期15天.在该区全年的种群密度为2.5只/km.  相似文献   

20.
1996年乌鸫开始栖息于新乡地区,成为当地留鸟,但其繁殖状况并不清楚.为了弄清该地区乌鸫的繁殖生态,2017年3~7月,采用定位观察法,对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鸫的繁殖生态及巢址选择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新乡乌鸫3月初进入发情期,3月中旬可见到乌鸫配对,具有明显的占区行为.3月下旬开始营巢,营巢任务由雌鸟承担,营巢需时4~10d.最早产卵是3月28日,最晚产卵是5月16日,窝卵数为(5.09±0.70)(n=11)枚,产卵期为一周.卵长径(31.16±2.06)mm,卵短径(23.11±0.68)mm,卵质量(6.73±0.85)g.孵化期为13~14d,由雌鸟承担,孵化率为85.71%.育雏期为13~15d,成活率为54.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