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低油菜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乐  云殿智  曲小时  刘黎红  魏明  慕志龙  海鹏 《甘肃科技》2007,23(11):245-246,233
双低油菜是指油菜籽芥酸含量不高于5%,菜籽饼硫甙含量不高于45umol/g,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饲用价值。主要从规模化种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双低油菜的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发展我省双低油菜生产的思考孙万仓(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730070)“双低”油菜诞生于本世纪60年代,它是现代遗传育种科学技术与化学测试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双低油菜与传统油菜的本质区别在于芥酸和硫甙含量不同。“双低”油菜,顾名思义,油籽中所含芥酸...  相似文献   

3.
陈兴良 《遵义科技》2006,34(5):10-12
油菜是我县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粮油高产栽培示范的主要作物,通过1999年度和2000年度的实施,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实施以“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高产栽培示范为主,配套以油菜秋发技术、育苗移栽技术、规范化栽培技术、化控技术、高效低毒除草剂应用技术、病虫害综合开发技术、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等综合组装配套。探索出了以“双低”核不育杂交油菜品种为基础,以保优节本高产栽培为核心,以病虫草鼠综合防治为保证的优质杂交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系。为大面积油菜“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技术储备。通过本项目三年的实施,促进了我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油菜籽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加了社会财富,培养了人材,锻炼了队伍,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南郑县油菜生产发展历史与现状,阐述了双低油菜示范推广概况和采取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当前双低油菜发展中存在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秦优10是甘蓝型半冬性三系双低杂交油菜,主要特征特性为品质优良、含油量高、株型适中、农艺性状好,抗倒、抗疴陛碰,耐旱、耐寒,不裂杆,综合丰产性好。栽培技术要做好适期播种,培育壮茁,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加强田管,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冕宁县发展优质双低油菜的思考,提出该县发展优质双低油菜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保持高起点发展,充分发挥“优质双低无公害”品牌优势,建立“企业 农技部门 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和适度发展油菜籽深加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本地区的实际从品种选择、田块选择、适时播种,培育壮苗、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防杂保纯等7个方面提出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对本地区的油菜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双低油菜多功能利用及青海省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年产菜籽油占国产植物油总量的41%,在国内食用油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双低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种植范围最广的油菜类型,除了油用之外,近年来在观花、菜用、蜜用、饲用、肥用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文中综述了我国双低菜籽油和油菜花蜜产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双低油菜作为观花植物的经济价值、作为蔬菜的营养价值、作为饲料的饲用价值、作为绿肥的肥田效果等多种用途的最新进展;分析了青海省油菜多功能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青海省促进油菜多功能利用的建议,为油菜全价值链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1989-2000年,用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系D6A、保持系D6B分别与224-2杂交并回交;用T89-6与优质品种(系)复合杂交,分别育成了甘蓝型双低油菜胞质不育系492A,黄籽双低油菜恢复系恢5,选配出强优势杂交油菜新组合“杂9505”。经过5年市、省区试及长江中游片多点大面积平等 农业部油料及制品检测中心品质分析,表现为优势高产,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耐)病、抗倒伏等特点。2001年2月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湘杂油3号”,列为优质杂交油菜推广良种(组合)。  相似文献   

10.
朱克超 《遵义科技》2003,31(3):26-28
为探索和摸清黄籽双低优质油菜“渝黄一号”在我县生态条件下,能充分发挥其丰产性的最适播期,优化我县油菜种植结构,为以后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设本试验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欧昌和 《遵义科技》2004,32(1):22-24
“油研九号”杂交油菜是杂交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为了促进该品种产业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特探索其适宜的免耕栽培方式,组织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79.7”的遗传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雄性核不育油菜“79.7”作了遗传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79.7”雄性不育油菜的不育特性是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的,甘兰型油菜可作它的恢复源。将“79.7”核不育油菜转育成新的低芥、双低及双低黄籽两用系.用低芥两用系组配筛选育成的优质杂交种“蜀杂1号”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6A、保持系D6B和“双低”优质油菜品系224-2为材料,采用双向式转育方法, 按照育种目标,经过6年连续定向培育,育成了“双低”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系492A及相应保持系492B,经观察492A不育度为96.44%、3年套袋测定自交结实率为0、异交结实率47.8-51.6%,其492A种子芥酸含量为0.40%、硫甙为21.97umol/g、含油量32.05%,用492A与5个恢复系配制F1杂交组合,具有极好的配合力等特点,并作为重要不育系材料用于“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组配及筛选。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全市油菜面积101.3万亩,总产13.41万吨,平均亩产132.3kg,单产创历史新高。汉中是我国长江上游冬油菜的高产区,据科学试验和生产调查,我市油菜高产田块亩产可达250Kg左右,中产田块亩产在180-200kg。百万亩油菜平均亩产130Kg与中产田平均亩产相差50-60kg,提高我市百万亩双低油菜生产整体水平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油菜育种研究技术,从常规育种发展到生物技术和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从最初的三系法正在逐渐向两系法过渡,最终将实现一系法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目标也从最初的产量育种到双低育种,再到今天的“高效型优质油菜”育种,包括在双低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油菜籽的品质,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实王见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操作。说明我国油菜育种研究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6A、保持系D6B和"双低"优质油菜品系224-2为材料,采用双向式转育方法,按照育种目标,经过6年连续定向培育,育成了"双低"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系492A及相应保持系492B,经观察492A不育度为96.44%、3年套袋测定自交结实率为0、异交结实率47.8~51.6%,其492A种子芥酸含量为0.40%、硫甙为21.97umol/g、含油量32.05%,用492A与5个恢复系配制F1杂交组合,具有极好的配合力等特点,并作为重要不育系材料用于"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组配及筛选.  相似文献   

17.
以46个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系)作为研究材料,利用37种多态性丰富的随机引物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研究材料分为3大类,所得聚类结果与系统聚类基本一致,说明利用RAPD标记可以进行聚类分析;从聚类结果来看,材料26(谷城168)与其它材料差异很大,可能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另外,大部分参试材料差异并不明显,说明培育更多的优良自交系仍是油菜双低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刘静 《遵义科技》2006,34(6):25-27
为探讨油菜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的增产效应,2005—2006年度在湄江镇的新街村实施了油菜N、P、K、B肥料配施试验。通过同田对比,平衡配套施肥比习惯施肥亩增产36.4kg,增产百分率为2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刘静 《遵义科技》2006,34(3):24-25
为探讨油菜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的增产效应,2005-2006年度在湄江镇的新街村实施了油菜N、P、K、B肥料配施试验。通过同田对比,平衡配套施肥比习惯施肥亩增产36.4kg,增产百分率为2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双低油菜品种的基本特征、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推广的 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