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袋料香菇夏季栽培技术难度大,市场供应小,价格高。西乡县农技部门通过探索与创新,总结出双层遮阳网覆盖、增加喷水、风机加强通风等降温措施,成功实现了夏季袋料香菇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2.
介绍利用杂木木屑、麸皮、白糖、石膏粉为原料在春季点种袋料香菇的经验,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袋的装配、灭菌、接种和培养及香菇采收等方面,其中高温灭菌、无菌接种、菌丝和出菇期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控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作者养殖和栽培经验,总结出一套利用养蚕产生的桑树废枝栽培袋料香菇的经验,提出了“桑枝一食用菌”周期栽培模式,为养蚕户创造了双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5.
详细地介绍了适合我省气候特点的香菇塑料袋栽技术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地处黄河中游丘陵山区,季节分明,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适于优质香菇生产..几年来,笔者根据三门峡市的气候规律、香菇的特性和生产实践经验,初步探讨了三门峡市发展香菇代料生产的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就香菇半开放式袋栽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证明,此方法可降低成本,操作方便,节约能源。是提高产量,适合北方地区香菇生产的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平香菇栽培方式和生长条件。试验证明,平香菇属中低温型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左右;用以木屑为主的栽培料进行瓶栽或袋栽,生物转化率为112%。平香菇风味介于平菇和香菇之间,可在北方地区进行人工大面积栽培,但其遗传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将直径3cm以上的大树枝切成30cm长,以菌饼接种;小树枝切断,填入木屑米糠混合的塑料袋中栽培香菇.结果表明,生物效率分别为17.8%和69.1%,经济效益相当于人造菇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菌种,多菌种的复合固态发酵筛选,建立了一种高效降解金针菇栽培袋料中棉酚的方法: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单菌种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金针菇栽培袋料发酵脱毒的工艺条件,单因素最佳条件为:接种量15%,含水量60%,培养温度40℃.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脱毒条件,响应面分析结果为三个因素两两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一个因素对棉酚脱毒率的影响不会随着另一因素的改变而有明显变化,并得出金针菇栽培袋料发酵脱毒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4.85%,含水量60.70%,培养温度40.15℃,金针菇栽培袋料中的棉酚从287.563mg/kg降至33.685mg/kg,脱毒率达到88.286%.  相似文献   

12.
利用春小麦在冀东生育期短的特点,以冀张春三号小麦为试材,对影响产量的主要栽培措施(播期、播量、施肥期、施肥量及群体结构等)进行探讨。从而找出投入少,收效大的最佳栽培系列指标,实行规范化的种植,使春小麦生产达到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13.
14.
杨大林 《今日科技》1999,(11):10-10
利用锯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稻麦草等多种原料袋栽香菇,可以说是我国香菇发展史上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它不仅可以使森林资源免遭破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农、林副产品资源加速香菇生产的发展,使香菇生产从山区走下平原,走向集约化生产。在代料袋栽香菇中,应重点注意把好八大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5.
16.
猴头菇人工栽培,每年秋、冬、春三季均可进行,有条件的可全年种植。现将用稻草瓶栽猴头菇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原料稻草75%、麦麸20%、花生壳粉2%,石膏粉、白糖和过磷酸钙各1%,另加维生素B10.5%;稻草49%、玉米芯49%、过磷酸钙和石膏粉各1%。稻草要选用干燥、无霉变、色泽金黄的陈年草,先曝晒1-2天,然后将稻草和玉米芯分别碎成粉,加水拌料至含水量60%-65%。气候干燥时,含水量可适当高些。《2)装瓶灭菌装瓶时要边装边压实,做到上紧下松、外紧内松。装至瓶肩1/3处,然后用直径2-3cm的木棒在瓶中央插一个深约5c…  相似文献   

17.
对玉米大田生态因子的观测表明,在玉米生长的高温季节,大田的气候条件适合栽培香菇;对适宜玉米大田栽培的香菇菌种及培养料进行了筛选,并研究了栽培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香菇代料栽培新技术,包括香菇菌袋生产: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发菌管理;栽培出菇:菌袋进棚、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创新点:①制菌袋中运用无公害保水膜。②拌料时使用无公害防霉剂。③接种消毒选用了甲洁星消毒剂。  相似文献   

19.
丁广礼 《安徽科技》1999,(10):28-28
皖稻34是安徽省农科院育成的超高产亚亚种间杂交粳稻新组合,1995年引入我县试种,通过摸索掌握了其在淮北表现的特征特性,研究出了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配合各方面的努力,该组合在我县迅速推广,1999年已推广1.3万公顷,占全县水稻面积的60%,产量、效益显著,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关键技术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从农艺措施与春玉米品质的关系上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设计因素的主次作用,提出了本地区高产条件下春玉米优质栽培的最佳农艺组合。为春玉米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