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汉中科技》2010,(6):59-59,61
论述了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并结合汉中气象特点,闸述了气象灾害对汉中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防御和应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汉中柑桔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九十年代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了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稳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没绿色汉中”的重大战略决策,高度重视柑桔产业的发展,制订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柑桔生产的优惠政策,并把发展60万亩柑桔基地建设作为我市“十一五”农业率先突破发展的的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3.
《汉中科技》2006,(2):1-1
陕西理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1958年5月,前身为汉中大学生物农业科,同年11月改为生物科。197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汉中大学更名为汉中师范学院,1979年增设生物系,设生物教育专业,学制4年。2000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汉中师范学院和原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  相似文献   

4.
湑惠渠是民国时期陕西省修建的著名新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由于陕西旱灾与抗战军兴的双重影响,汉中地区湑惠渠建设得到重视。湑惠渠始建于1941年9月,1948年5月建成,“以工程艰巨,施工将近七载”。建成之后成效显著,既推动了汉中地区灌区农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汉中地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陕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的进步。分析民国时期陕西省农田水利建设事业需要加强比较研究和综合评判,既不能放大水利建设工程的作用,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其对农业生产发挥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是由科学发展引导技术发展,进而支撑产业发展的崭新产业。山东虽然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但在目前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山东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逐步深化的过程。实践证明,推进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赵芬  赵强  杨霄  常俊 《汉中科技》2011,(4):1-2,13
阐述了汉中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时在主栽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品牌资源、实施名牌战略;继全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发展全市水稻产业化步伐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型向现代集约型方向过渡,农业科技园作为现代集约型农业和高新技术应用的展示示范窗口,应运而生,并呈迅速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王春辉  周红  许凯  王朝辉 《汉中科技》2014,(1):55-56,69
本文通过对汉中气候特征及各季节农事注意事项进行系统的分析,为指导汉中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汉中柑桔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品种、技术、品质更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快桔园循环农业发展,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市场销售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系列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杜鸿波 《科技信息》2012,(31):474-474,373
本文通过对汉中南郑烟区60个烟农样本的问卷调查分析与研究,针对烟叶生产的人口结构、生产情况及条件、成本收入以及与其他农业种植品种的产投对比分析了该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对烟农种烟意愿、生产污染、理念宣传、服务管理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汉中南郑烟区实现现代烟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汉中科技》2006,(5):6-8
1、关于实施名牌战略,做大做强汉中优质米产业的建议 汉中水稻生产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稻谷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一半以上,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省水稻的60%和70%以上。发展汉中稻米产业,对促进本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意义重大,也对本省乃至西部大开发的粮食安全保障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地理、气候、历史传统等区位因素,发展绿色经济成为汉中经济发展的出路。本文简述了汉中发展绿色经济的定位,并因地制宜的就汉中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何钊  王艳 《汉中科技》2011,(2):56-58
本文从建设生态汉中入手,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理论为导向,提出要实现汉中在陕南的率先突破发展,必须走“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生态经济之路。客观阐述了汉中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从推进生态工作机制、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方面,提出了建设和保护生态汉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汉赋的发展历经汉初的骚体赋时期,汉中叶的散体赋勃兴、发展至衰落时期,东汉中后叶的抒情化、小品化时期。其发展是受当时文学、政治、经济的影响;由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等诸多代表作家不断地使汉赋走向成熟、攀上高峰。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在“推进现代农业建没”中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村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这是中央l号文件对农业机械化提出的核心要求和工作目标。水稻生产是汉中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不论在平原还是山区都是以水稻为主。在生产环节中,水稻的收获环节机械化,近几年发展很快,比较先进的联合收割机已在汉中地区广泛应用,尤其是平原区域,机械化收获水平已达到80%左右。但水稻生产中的插秧环节、机械化程度基本处于零的状态。虽然农机推广部门近几年也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汉中水稻生产受各种环境条件的限制.插秧环节机械化始终没有得到突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国家各级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扶持和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关键环节就更需要机械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文章分析了农业标准化对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战略意义以及农业标准化在吉林省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吉林省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汉中具有独特的政治、军事、经济地位,蜀汉政权置汉中都督镇守。汉中都督均由蜀军中最杰出的将领充任,以抵御劲敌曹魏的进攻。尽管汉中都督的辖区只有汉中一部,其职亦常罢废,但对于蜀汉政权的巩固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绿色农业是汉中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处于产业成长初期。由于地方政府和农户经营绿色农业意识不强、经营分散、生产方式落后、产业开发不够、政府财政的投入有限、社会化服务滞后等因素影响,发育较为缓慢。今后应着力提高地方政府与民众发展"绿色农业"意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基地建设为依托,走规模化之路;注重特色,加快绿色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文章分析了农业标准化对新世纪新阶段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战略意义以及农业标准化在吉林省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吉林省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上海青浦:科技支撑传统农业走向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霞 《华东科技》2011,(12):49-51
作为上海的后花园,青浦区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打造青浦农业产业集聚区。据悉,“十二五”期间,青浦区将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常规型向生态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发展“高效、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