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蒙古族的现代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其推动了蒙古族的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了蒙古族的快速发展。另外,一个民族教育的发展,需要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工作,将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效的应用于现代教育中,有助于更好地指导现代教育工作,实现蒙古族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哪些有利的影响,并且通过积极的实践和利用,不断的吸取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下面针对于蒙古族传统文化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同时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四胡作为传统蒙古族弓弦乐器广泛流传于内蒙古、东三省等蒙古族聚集地区。包雪峰在制作蒙古族四胡方面具有深厚的积淀,详细考察其从备料、加工到制作琴筒、琴轴、琴杆、琴托,再到组装上弦、试音的整个流程,发现蒙古族四胡制作工艺的核心技艺是琴筒蒙皮,也是决定蒙古族四胡优劣的关键。在加强非遗传承保护的今天,内蒙古高校开设民族乐器制作课程成为当代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乐器制作工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16世纪70年代,黄教在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的大力倡导下传入蒙古地区,并广泛传播,对蒙古族文化在宗教、文学、医学和建筑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知识进行整理,包括对植物种类的鉴别、植物药用部分的选择、功能和主治的了解、药用方法的实践.调查结果表明:当地蒙古族民间人药用植物共有22种和2变种,用于治疗动物疾病的兽药用植物共有13种;植物的药用部位包括全草类、根及根茎类、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类和种子类;民间或多或少能够了解药用植物的功能和主治,其用药方法较为简单,给药途径主要有内服药和外用药两类.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知识为药用植物新种类、药用新部位以及药用新方法的发现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5.
乌丽罕 《山西科技》2008,(2):100-101
文章阐述了科尔沁蒙古族民歌深刻的思想内容、独特的艺术形式及鲜明的地区色彩.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文化遗产,除作家文学外,民间文学极为丰富多彩。自1204年,成吉思汗今塔塔统阿创制畏兀儿文字后,蒙古民间文艺便被记录下来,十三世纪流传下来的珍贵典籍,世称蒙古三大史书和三大文学名著之一的《蒙古秘史》,全书十二卷,十万余字,其中史诗般的韵文多达一千九百余行。记述了蒙古族古老的风土人情,习俗信仰;记述了许多蒙古族原始神话和成吉思汗先祖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在东北蒙古族中流传已久,深受牧民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采用日本运动心理学研究人员研制的心理竞技能力诊断量表(DIPCA-3),对我国蒙古族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蒙古族运动员心理竞技能力的多数下位因子有着明显的性别、竞技水平和运动年限的差异。此结果与日本的同类研究有着相似之处,可以进一步证实DIPCA-3对我国蒙古族运动员的适用性。并初步了解到我国蒙古族男运动员的心理特性。  相似文献   

8.
漠河韧性剪切带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盆地内.作者对该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自云母样品进行了40Ar-30Ar法测定年龄工作,获得了(120.6±1.1)Ma的坪年龄和(121.7±1.5)Ma的39Ar/36Ar-40Ar/39Ar等时线年龄,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韧性剪切带特征,笔者认为漠河韧性剪切带与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的造山过程有关,形成于蒙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阶段的晚期或后碰撞期间.早白垩世期间,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进入后碰撞阶段,发生大规模左行走滑运动,使位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南部的中国东北地区,乃至华北北部发生了向东的挤出、逃逸,辽西、冀北、冀西北和京西地区的晓中生代右行走滑和逆冲、推覆构造是蒙古-鄂霍茨克中生代造山过程的远程效应.因此,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造山过程对中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中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述近30年来蒙古族哲学研究文献,总结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研究的现状,指出蒙古族传统思维方式内涵研究的缺失,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当下思维方式研究中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将IPCC第5次评估报告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的18个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与美国气候预报中心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系统评估了18个气候模式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过去58 a(1948-2005年)夏季降水变化的模拟能力,并根据分数值的大小选取模式G1和G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1对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变化趋势的模拟与观测资料较为一致,其中中国西北地区的降水增加,而中国东北及蒙古地区的降水表现为减少的趋势,模拟的蒙古西部地区的降水变率偏小;G2的模拟结果与观测值相差较大,尤其中国东北、西北局地及蒙古地区夏季降水的变化趋势与观测值相反.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在季风偏强年,G1模拟的夏季降水变化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降水明显偏多,但在季风偏弱年,G1模拟的夏季降水变化与观测值相比偏差较大,尤其在中国东北及蒙古地区,模拟的降水变化比观测值明显偏弱.在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G1的模拟结果表明到2100年大部分东亚干旱、半干旱区夏季降水呈增多趋势,其中以中国西北南部及东北地区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沙俄的入侵使清政府认识到了加强东北边防建设的重要性,雅克萨战争之后在黑龙江地区建立的城镇发展成为军事重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军事城镇防御体系,设有副都统管辖地区事务。本文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研究黑龙江副都统衙门的职能,力求对这一机构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20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央民族大学期刊社联合召开“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研讨会。“民族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是国家“211”工程项目,教育学院已经招收多届民族文化传承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学院的很多教师、博士生和研究生都参与了这一研究工作。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研究民族文化及其对人的智力、非智力方面的影响,是民族教育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是近几年教育学院教师积极探索的结果。该课题与时下人们广泛关注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密切相关。从教育的角度研究“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一般的记录描述研究不同。以我国的蒙古族摔跤为例,不仅研究蒙古族摔跤的起源、形成、主要内容、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功能,更重要的是研究蒙古族摔跤对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以及传递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并且关注蒙古族摔跤的传承方式与现状、在目前社会变迁条件下蒙古族摔跤的未来发展等方面。此外,该课题还关注国外的民族文化现象,例如苏格兰的风笛、日本的柔道等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蒙古族与汉族大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方面差异状况,为当地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学校进行蒙古族文化、体育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学校体育教育有的放矢提供依据。方法 以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均数比较、相关性分析等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其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呼吸系统机能、柔韧力量素质、速度灵巧素质、心血管系统机能等五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蒙古族学生体质与汉族学生存在差异,蒙古族学生的体检测试合格率高于汉族;但汉族男生的下肢力量却显著高于蒙古族男生。结论 学校体育教育应该根据不同民族学生的体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育,使不同民族学生的身体素质弱势得到强化,最终达到全面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那达慕大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杜尔伯特那达慕对体育事业的积极影响,并对杜尔伯特那达慕的未来走向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指出要加强那达慕的教育、加强那达慕科学理论研究、大力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及进一步深化那达慕改革,从而使那达慕在蒙古族地区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出特有的价值功能,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风采。  相似文献   

15.
清朝在内蒙古地区的政区基本管理体制为盟旗制度,它强化了各旗与清政府间的联系渠道,蒙古族地区因此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但这一制度也阻滞了蒙古民族整合的步伐,弱化了蒙古民族内部的各种历史联系。清末及民国时期,大量汉族农民的涌入,使蒙古民族的生产方式向多样性转变。同时,随着旗境内府厅州县的设立,盟旗管理体制趋于衰落,旗县并置成为常态,致使内蒙古地区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科尔沁小说开阔的文化视野与深厚的人文性来源于科尔沁地区多元文化的滋养。分析科尔沁小说中的多元文化主要体现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蒙古族文化与满族、汉族等多民族文化混血,内蒙文化与山东文化、东北文化的交融,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指出在多元文化的塑造下,科尔沁小说形成的自觉的文化意识,较强的文化综合能力使其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地区的文化、经济、教育快速发展,针对蒙古族大学生的信息素质需求,提出长远规划信息素质培养目标创新、拓展师资队伍、优化信息素质课程、加强信息软环境建设、利用就业信息平台和加强双语教学、双语信息资源建设等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体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鄂尔多斯市336例(男142例,女194例)鄂尔多斯蒙古族人体型进行了研究.鄂尔多斯蒙古族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4.7-6.4-1.1,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鄂尔多斯蒙古族女性体型均数为5.9-5.7-1.0,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鄂尔多斯蒙古族随年龄增长,体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女性年龄组间差异比男性更明显.在中国北方族群中,鄂尔多斯蒙古族身体脂肪、骨骼、肌肉发达,比较粗壮.体型与山西汉族最接近,与宁夏回族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19.
经过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发现蒙古族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提出改善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加强开发符合蒙古族大学生身体特点的课程,克服语言交流的问题,并很好的完成与传统体育的整合.使其更适合蒙古族大学生的身体发展,为不断提高蒙古族大学生身体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蒙古族成人的皮下脂肪发育水平和分布特点,对蒙古族13个族群的5项皮褶厚度和肥胖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山西汉族、湖南汉族、布依族和鄂伦春族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最高,青海和硕特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中等,云南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最低,其余10个蒙古族族群的脂肪发育水平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族与其他族群距离较远,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在13个族群中最厚.杜尔伯特蒙古族、郭尔罗斯蒙古族、喀喇沁左翼蒙古族和阜新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较厚,髂前上嵴皮褶和小腿内侧皮褶厚度中等.巴尔虎蒙古族和鄂尔多斯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新疆察哈尔蒙古族和新疆土尔扈特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髂前上嵴皮褶较厚,小腿内侧皮褶较薄.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男性皮下脂肪发育与东北三省蒙古族较接近,女性与青海和硕特蒙古族较接近.云南蒙古族与其他蒙古族距离较远,与湖南汉族和布依族较接近,脂肪发育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