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深海沉积物中筛选具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海洋真菌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西太平洋近赤道区采集到的18个深海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83株海洋真菌,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TT法分别对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抽提物的抗菌、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有37株菌株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有29株菌株对KB或Raji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分别占总供测菌株的44.6%和34.9%.在抗肿瘤活性菌株中,WP-M-1、DY-G-2、DY-C-2、WP-K-3和WP-Q-2等5株菌具有很高的活性,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抽提物对Raji细胞的IC50分别为5.000、1.064、2.796、1.920、0.520 μg/mL.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沉积物来源的真菌中蕴藏着丰富的抗菌及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产生菌,是开发抗菌和抗肿瘤药物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雷公藤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对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雷公藤不同器官中共分离出22株不同形态型的内生真菌,其广泛存在于植株的根、茎、叶中,其中植株枝中的分离数量高于根和叶.采用MTr法对内生真菌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但抑制活性随作用时间而发生变化.其中有2株菌经24 h反应后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1株菌经24 h反应后对胃癌细胞U937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1株菌经24 h反应后对MCF-7细胞和U937细胞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2株菌经过48 h反应后对MCF-7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无论是24 h还是48 h反应均对U937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内蒙古赤峰等地的中草药麻黄中分离得到141株内生真菌,体外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测定表明,有11株内生真菌对H2O2具有较好的清除活性(LD50均大于50,LD50为抑制率为50%时的样品稀释倍数),占菌株总数的7.80%;有27株内生真菌对Raji和HepG-2具有肿瘤细胞毒活性(LD50大于50),占菌株总数的19.15%,其中以抑制悬浮Rajii细胞为主.此外,在141株菌中,有74株对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指示菌显示出抑菌活性,占菌株总数的52.48%.本实验结果表明,麻黄中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是抗氧化、抗菌及抗肿瘤等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从中草药植物中分离筛选新药先导化合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从厦门海沧及漳州浮宫的红树林生态区分离到的177株海洋木栖真菌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的测定,获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菌株共44株,占总受试菌株的24.9%,其中对KB瘸株有抑制作用的有12株.对Raji瘤株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43株,对这两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11株.并且考察了其中6株海洋木栖真菌在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和蔗糖为碳源的生物量和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海洋木栖真菌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菌体生物量及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均存在差异,部分菌株在纤维素为碳源时,有最高的生物量和抗肿瘤活性,PDB培养基不宜作为抗肿瘤活性测定或生产发酵的基质.  相似文献   

5.
海藻真菌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福建漳州浯屿岛和漳州浮宫海岸潮问带采集到的10种海藻中分离到66株海藻真菌.采用MTT法对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抽提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34株菌株对KB和/或Raji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占供测菌株的52%.其中对KB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21株.对Raji细胞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30株.对两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有17株.分别占活性菌株的62%、88%和50%.实验结果表明,海藻真菌是潜在的抗肿瘤药物资源.  相似文献   

6.
海洋真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81株分离自深海沉积物的真菌和93株红树林的内生真菌进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筛选.结果表明,供测菌株中有7株深海真菌、1株红树林内生真菌对于活性氧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的4.60%.在7株深海真菌中有3株对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抑制作用.进一步采用化学发光法和DPPH法追踪上述3株深海真菌(114、115、134)发酵产物的水溶性聚糖和有机相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发现有机相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3株真菌的IC50分别是:1.92、55.55和11.23μg/mL(.OH);1.45、13.79和72.29μg/mL(H2O2);112.45、58.87和169.39μg/mL(DPPH);而水相中的水溶性聚糖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海洋真菌是产生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将采集于中国福建海岸的海洋环节动物沙蚕(Nereis virens)冷冻干燥后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提取物A2经硅胶柱梯度洗脱分离,发现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分数1∶1)的洗脱组分B3有抗肿瘤活性.采用葡聚糖柱Sephadex LH-20对B3进一步等度洗脱分离,发现洗脱的组分C2有较高抗肿瘤活性.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组分C2对HeLa细胞的毒性,结果显示:该组分具显著的体外抗HeLa细胞活性,其IC50(48 h)达47.30μg·mL-1;AO/EB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药物处理48 h后细胞明显出现凋亡现象;流式细胞术探讨其抗癌机制,结果提示组分C2可能是通过诱导HeLa细胞发生G0/G1期和(或)S期阻滞而诱导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海盐田中的嗜盐真菌类型及其抗肿瘤作用,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划线法分离海盐田中的可培养真菌,并基于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通过FGFR2过表达和未过表达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评价真菌的抗肿瘤作用。本研究分离得到11种嗜盐真菌,隶属于3科4属。真菌Epicoccum sorghinum(编号GXIMD02001)的提取物对FGFR2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S252W)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11.02 μg/mL,而对FGFR2未过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几乎没有抑制活性,该提取物在1 mg/mL浓度下对FGFR2蛋白激酶活性抑制率为91.5%;两株真菌(编号GXIMD02004和GXIMD02009)对FGFR2表达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DA-MB-231(S252W)增殖抑制的IC50为11.94-16.41 μg/mL;5株真菌的IC50为219.2-449.7 μg/mL。嗜盐真菌(编号GXIMD02001)是首次报道具有靶向FGFR2抗肿瘤作用的海洋真菌,部分嗜盐真菌具有较好抗肿瘤作用,本研究为北部湾海洋微生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物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调查渤海湾丝状海洋真菌中具有抑菌活性菌株的分布情况,以从渤海湾不同站住分离获得的55株海洋丝状真菌为出发菌株,借助抑菌圈法和牛津杯法分别对菌块和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有80.0%的菌株显示出抑菌活性,其中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菌作用的菌株分别为5株、27株和38株,对3种菌均有抑菌作用的有2株.活性菌株站住分布差异较大,垂直分布以中层水(10m等深线)的活性菌株频数最高,达到该水层被检测到的菌株数量的93%.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从北部湾广西海域采集的海绵、珊瑚、沉积物等样品中分离真菌,旨在挖掘北部湾的海洋真菌资源,筛选出具有潜在抗肿瘤或抗菌活性的菌株。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基于内转录间隔区基因序列(ITS)的系统发育树法分析海洋真菌的多样性信息,并通过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TT比色法评价菌株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分离得到45株海洋真菌,隶属17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菌株种类的26.7%和24.4%。此外,获得一株潜在的新种菌株Myrothecium gramineum GXIMD01018。活性筛选结果发现菌株Aspergillus japonicus GXIMD01014、Penicillium oxalicum GXIMD01021、Talaromyces purpureogenus GXIMD01024等6株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具有较显著的细胞毒活性,菌株T.purpureogenus GXIMD01024的代谢粗提物具有一定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