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到现在,《焦点访谈》已经开播十年了。十年的艰辛、十年的坚持、十年来打造的栏目品格其实都来自于新闻工作者们的强烈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下面,我们就从栏目自身的特色来寻求答案,并结合这些特色相应地谈谈对电视新闻舆论监督操作的启发,以求从成功中汲取经验,为今后其他节目的开设和栏目自身的更好提升给以帮助。  相似文献   

2.
崔莹晶 《科技信息》2009,(15):120-121
伴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政府的行政权也在不断的扩张,以前作为一个"守夜人"式的政府已不复存在,现代政府用政策管理调节的社会的方方面面,公权力在不断的扩大,易乱用、滥用而导致政府政策的脱离民众和失败,传统的监督方式因其自身的特点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机能,因而人们寄希望于公众舆论的影响,希望通过新闻媒体等公共论坛公开民众意见和观点,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影响政府制定政策的舆论压力,促使有关职能机关制定相应政策,以达到公众参与监督行政的目的,使得政府及其官员和政策能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相似文献   

3.
4.
理论模型是新媒体研究得以深入的重要基础。新媒体舆论生命周期理论模型的提出,是基于任何一个热点话题引发的新媒体舆论都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过程,其演变发展符合舆论酝酿期、爆发期、消解期这样的周期规律。综合舆论形成的相关理论和新媒体舆论事件的实际发展情况,我们采用纵向分析法将新媒体舆论的形成、演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议题出现期;(二)新媒体舆论存活期;(三)新媒体舆论归纳整合期;(四)新媒体舆论消散期。据此建立“新媒体舆论的议题出现、存活、整合、消散模型”。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要求和现实需要两个层面探讨和谐社会构建活动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我国当前还存在公民与政府之间缺乏互信、公众参与机制短缺、公众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必须从转变传统决策观念、完善法律体系、建立有效机制等方面,促进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熊梦雪 《科技信息》2010,(21):160-161
互联网的兴起,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极具开放性和交互性的言论空间。网络舆论以其迅速、尖锐、互动的特点,显示出不可忽视的力量,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同时,伴随而来的种种弊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了解网络舆论彰显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以便正确认识网络舆论并对其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7.
如何把“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落到实处,是做好新形势下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课题.只有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不断扩大党报党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使正确的舆论深入人心.本文从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是党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做好结合文章等方面对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问题作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舆论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文欢 《科技信息》2007,(31):26-26,109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到很多重大事件的讨论中来,进而形成对该事件的网络舆论,但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大量的网络舆论也充斥着非理性的声音,使人们失去对事件的正确的判断,因此,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理性引导,保证其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成为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技类报纸亲和力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翎 《厦门科技》2009,(4):33-36
在传播学上,所谓亲和力,指的是报纸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也就是说。当一家媒体所报道的信息和观点能在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情况下被受众所接受,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已有了较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做好社会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事关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大局,网络媒体要配合党和政府,为化解矛盾,转危为机,保持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机构重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地州市党报社“两分开”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2.
人才结构单一、难于监管、新闻评论材料相对缺乏、互联网挤压等原因导致地市级党报对新闻时评望而却步。地级市党报要广开言路,建设评论员队伍,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善于运用拿来主义,丰富自己的时评写作素材,积极应对网络冲击,走出新闻时评专栏长期缺失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高校系党总支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其他舆论工具所不能替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办好党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报总编把握舆论导向的任务更加突出和重要.因此,要正确处理办报中搞活舆论与把握导向的关系,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认为珠江三角洲党组织把党的建设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统一起来,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既是他们解放思想,对执政党建设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的结果,也是他们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毛泽东建党思想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入世后,中国党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分析了面对挑战,党报改革的关键是观念创新,主要内容是经营管理的创新,而保持党报原的的特色并主动运用网络等新技术则是党报在新一轮传媒竞争中取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问题是至关祖国统一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建国后,三代领导人就台湾的归属问题作了毫不含糊的表态,并在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以及回归后台湾怎样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充分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这已为他近 80年的发展历史所证明。在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要贯彻好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加强宗旨教育 ,坚持从严治党 ,消除腐败现象 ,搞好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历史上,胡耀邦总书记是最具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的中共最高领导人之一,这突出地表现在他对待党内不同意见的态度和做法上:允许和鼓励别人提出不同意见,并且积极营造宽松氛围使大家愿意讲真话、讲心里话;反对上纲上线,认为党内的意见分歧一般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与提不同意见的同志能和睦相处甚至欣赏之。可以说,胡耀邦总书记是共产党高级干部中能够正确对待党内不同意见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改革校报的报道内容、形式是提高校报质量的必由之路。报道内容的更新充实,关键在于既要严肃又要生动活泼,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报道形式的改革需要服从于、服务于报道内容,把最终点落在版面的改革上;校报的特色在于它是信息、文化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