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片新闻     
《华东科技》2011,(6):13-13
5月15日上午,201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启动仪式在世博会中国馆一层(原省市区联合馆)举行。“后世博时代”首度进驻世博场馆的大型展览——“科普智绘城”主题展也同时向公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
王文印 《遵义科技》2010,38(3):54-54,56
1世博规划与建设 世博主题馆、中国馆、世博中心、世博演艺中心、世博轴、40个国家馆等宏伟大气的建筑,将是世博会上颗颗闪亮的明珠。它们是建筑科技、艺术和环保元素的完美结合体,既体现了不同的主题和文化,又形态交融,和谐呼应;既揉合了现代建筑的视觉理念,又不失优美变化的传统韵律美;既具各了完善合理的功能,又满足了节能和生态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直华 《科技潮》2010,(9):44-45
世博会究竟是个什么“会”?带着这个待求证的问题,我进入浦西园区。这里有中国航空馆、信息馆、船舶馆、日本企业联合馆、上海企业联合馆等,这情景让我想起1851年的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世博会始于“工博会”。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2015,(4):12
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五年一度的世博会将在意大利米兰举办。本届米兰世博会建有中国国家馆、中国企业联合馆、万科馆、“亚洲之选”巨梦馆,将向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展示各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与其他场馆有所不同的是,“亚洲之选”巨梦馆组委会关注点在于甄选亚洲优秀的中小企业上世博。它通过“筑梦行动”实现“大手拉小手,合力上世博”,以优秀的大企业带动全行业产业链优质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软环境,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超过7000万人的参观数量、2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报名数量将成就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世博会,而陆续面世的各国场馆更屡屡令人惊艳。这些气势恢弘的世博场馆,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本刊透过现代集团设计“和谐”德国馆的全过程,全面解读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世博场馆设计中的应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广东科技》2010,19(13):12-12
上海世博会作为一场全球文化与科技的盛宴,汇聚了大量高新技术,其中具有射频识别(RFID)功能的世博门票和世博手机票即是体现科技世博的亮点之一。它使世博游客在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了以RFID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的精彩魅力。  相似文献   

7.
“只要能做事就成” 1951年1月24日,经钱三强推荐,中国科学院决定,任命我为仪器馆筹备委员会副主任,负责主持仪器馆的筹备工作。摆在我面前的是这样一种现状。在旧中国留下的废墟上,寻找不到一处可以完全利用的基础,中国几乎就没有应用光学!“没有”,这是一个最令人灰心沮丧的现实了。在“没有”面前,我们一般的反应大多是失望、退却和逃遁。但对有些人来说,“没有”却往往是一个最可以引起兴奋的现实,因为“没有”,你才可能得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因为“没有”,你才有可能从事一项具有开创意义的新事业。我想,我就是冲着“没有”这两个字来的。如果中国“有”,我就不会百折不挠了。无论如何,我是绝不会因为“没有”而退却的。从此,我开始了一生的追求——发展祖国的应用光学事业。  相似文献   

8.
劳坚红  袁飞 《小学科技》2009,(12):F0002-F0002
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杨浦区杭州路第一小学小橘灯环保小组的同学们.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出发,携手学校大队部,围绕“回收牛奶纸盒”这一主题,开展了具有杭一特色的“绿色世博,盒我同行”科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参观中国馆需排队5小时",这在刚刚过去的兔年春节,是一条让不少国人叹为观止的重磅新闻。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闭幕4个多月之后,关于世博会的各种回忆和情结,依然历久弥新、不曾停歇。如今,用理性方法再来研究和剖析世博会,或许对我们认识这场举世瞩目的璀璨盛会,带来更多启示与感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上海科技节的品牌项目,5月15日至20日“2009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如期而至,在浦东展览馆为广大市民献上一道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免费大餐。在迎世博的特殊氛围中,本次展会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平台、以“我们与世博同行”为主题、以宣传“世博科技”为重点,积极搭建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桥梁,营造关注世博,参与世博,积极为世博作贡献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