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其炳 《安徽科技》2013,(12):10-10
12月6日,滁州市科技局和南京市科委联合主办”南京高校滁州行”产学研对接暨滁宁科技合作交流会,滁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图强,南京市科委副巡视员李晓村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滁州市直有关部门、南京高校、滁州企业的150多人参加对接交流。  相似文献   

2.
自1998年3月,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复同意成立安徽省第一家民营科技园区--"安庆国家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以来,到2005年底,安徽已先后在安庆、合肥、蚌埠、滁州、巢湖、芜湖等地设立11个省级以上的民营科技园区,园区总面积89.10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50亿元,入园企业1002家,区内企业技工贸总收入147.4亿元.  相似文献   

3.
一、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等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到2006年6月,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3个,实施国家、省火炬计划12项,科技攻关项目10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8项,“十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共计达到156.9亿元。随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品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以环新集团为龙头,依托骨干企业,辐射桐城、潜山、岳西、枞阳等区域的“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二、传统产业高新化进程加速。轻纺、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8.5%,比“九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单项技术,促进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我市被认定为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环新、华茂、安玻、曙光等一批企业被定为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三、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猛。2005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5亿元,利税4.5亿元,安庆恒昌、同发...  相似文献   

4.
余云 《安徽科技》2005,(12):30-31
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广大科技人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生动创造.近年来,六安市民营科技企业有较大的发展,如安徽应流集团、安徽世林照明股份制有限公司、安徽庆发湖工艺有限公司、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等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生力军.目前,六安市有经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107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高新技术产品16项,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两家:2004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亿元以上,技工贸总收入占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6%,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六安市经济发展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林依民 《广东科技》2005,(10):42-43
目前,汕头市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3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产品361个(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1995年的27亿元发展到2004年的174亿元;2001—2004年全市累计推广转化科技成果423项,创产值73.45亿元。民营科技企业496家,其中省级民科企业200家,历年累计获得专利授权量共10209件。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安庆市以“整合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为着力点,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实现“追赶跨越、奋力崛起”奋斗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强化自主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并重的原则,安庆市重点采取实施科技项目、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举措,强化自主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十五”期间,全市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93项,与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产学研对接活动,建成了安徽省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培育了3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强化自主创新,高起点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工作。加强与袁隆平院士合作,高起点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工作,安庆市两系杂交稻、超级稻试验示范工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是强化自主创新,增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后劲。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是安庆市具有优势的特色科技工作,“十五”期间,安庆民营科技企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2005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5.1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安庆市自主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安庆市将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第一,积极...  相似文献   

7.
江苏大宏集团是一家集纺织机械、棉纺织、麻纺、化纤、热电于一体的省级民营科技企业集团,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盐城市民营十强企业,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8家,总资产4.83亿元。现有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个,4家16个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50年,滁州市科技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级科技工作领导、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科研力量逐步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到1998年底,全市已有研究所17家,在职职工413人;民营科技企业92家,从业人员1136人;高新技术企业25家,其中省级21家;高新技术产品15个,其中省级10个;省级高效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已经起步。1997年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为42%,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达  相似文献   

9.
(一) 宣城市高新技术产业自1993年实施第一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宁国耐磨材料厂"铬系合金微球微段"起步,取得了较快发展,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截至目前,宣城市累计实施火炬计划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16项;被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品20项.绩溪科技工业走廊和宁国技术创新示范区分别被列入省皖江高新技术产业带标志性工程建设项目,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些有特色、有希望的高新技术产业渐成气候,塑造了宁国中鼎集团等强优高技术企业,培育了安徽绩溪奥绿生物工程公司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兴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0.
前言“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安庆市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新型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和《安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1、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十五”期间,机械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到2005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亿元,技工贸收入36亿元;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8个,实施国家、省火炬计划项目12项,科技攻关项目10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8项;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累计达到156.9亿元,超亿元以上的企业8家。机械、轻工、纺织、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改造投入不断加大,工业结构不断改善。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8.5%,比“九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共组织实施40多项省、市级制造业信息化项目...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为加快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宁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向园区集聚"的发展思路,出台了<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决定>.市科技部门把发展民营科技作为科技兴市的突破口,积极从营造舆论氛围、简化审批手续、兑现奖励政策等方面扶持、引导民营科技走向超常规发展.截至2001年底,已有近百家企业在原规划示范区内落户,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1家,其它科技型企业20家,民营科技资产总值达数1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7亿元.涌现了如中鼎、双津、司尔特等民营科技企业集团,初步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化工、机电、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新兴支柱产业. 2001年初,宁国市科技部门又不失时机地提出建立宁国民营科技示范区的构想,在省科技厅、宣城市科技局和宁国市委、市政府及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全力支持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2002年9月12日,省科技厅正式下文批复同意成立"省级宁国民营科技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正>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6月,为安徽省首个省级开发区。2011年4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6月4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5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城南、城东城北、示范区、高铁站前区等四大经济板块和智能家电及电子信息、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新材料、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正在兴起。全区拥有各类人园企业120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6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153家,亿元企业50家,  相似文献   

13.
王懋 《安徽科技》2014,(11):22-24
合肥高新区孵化体系由合肥民营科技企业园、合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留学人员创业园、合肥高新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合肥软件园等6家国家级孵化器以及安徽大学科技园、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安徽省科园创业中心、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4家省级孵化器及部分民营孵化器组成,创办资本涵盖高校、政府和民营等三大板块。  相似文献   

14.
素有"电缆之乡"称号的无为县高沟镇,原是一个农业乡镇,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高沟镇紧紧围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支柱产业"的指导思想,加快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使该镇成为民营科技企业的聚集地.截至目前,该镇共有各类民营科技企业284家,从业人员近1万人,并形成电线电缆系列、电加热系列、机电系列等,品种达1000多个,产品覆盖全国并远销到中亚地区;在这284家民营科技企业中,有1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其中3家企业和两个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石英玻璃加热器、高功率密度电热火棒等产品获得省科技进步奖,钼箔带等产品填补了安徽省空白.  相似文献   

15.
到2005年底,东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36亿元、专利申请量6694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47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1100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96家,均比2000年翻了2番多;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分别有1个、12个、33个,广东生益科技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全市商标注册量19725件,比2001年增长2.4倍;拥有驰名商标5件,比2001年增长25倍;东莞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成为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国家重要技术标准地方试点城市……丰硕的建设成果离不开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的支撑。目前,东莞市经省科技厅认定的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有9个,分别是石龙互联网综合应用、石碣电子信息、虎门服装、长安机械五金、常平物流、厚街家具、大朗毛织、樟木头商贸服务、中堂造纸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6.
《安庆科技》2005,(1):9-11
安庆国家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是我省第一家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区,是国家科技部重点联系园区之一。自1998年3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成立以来,安庆示范区始终遵循“改革、创新、发展”宗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民营科技为特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聚集科技创新创业资源为重点、依托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积极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为我市科技和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淮北市科技局按照新的科技工作思路,以科技项目为抓手,以创新机制为手段,以强化服务为根本,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年共安排科技计划项目84项,其中工业类24项,农业类19项,社会发展类20项,软科学研究13项,专项8项,共安排科技经费620万元。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煤炭、电力、纺织、酿酒四大传统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与环保四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工业总产值可达12.8亿元,创历史新重点实施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建设、一把手科技示范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粮食增产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工程等工作。从2004年至今共组织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攻关项目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3项、市级35项,投入科技三项经费223万元。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完成小麦、大豆、棉花、玉米、番茄、辣椒等70个新品种、新组合参加全国和全省区试。在淮北市黄淮海低酚棉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成功组建了安徽省专用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发展星火科技专家大院、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业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农村信息化基地和星火培训基地等六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编制了《淮北市星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04-2008年)》,出台了《淮北市星火农村科技服务组织认定管理》,组织开展市级农村科技服务组织认定工作积极申报并获得批准建立了国家级服务组织7个、省级8个,在全省各市排名第一。实施“县、区一把手”科技示范工程,推动区域科技进步。推荐杜集区进入全省首批8个一把手工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滁州市科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培育皖江高新技术产业带。通过申报并争取省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实施火炬计划项目及落实省“三个百亿元工程”和我市“8166”工程等措施的有效落实,滁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滁州市共有1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4个,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15个,分别涉及到新材料、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和其他技术领域。199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4亿元,技工贸总收入11.2亿元,出口创汇1173万美元,实现利税1.19亿元。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还培养、锻炼和造就  相似文献   

19.
一、宁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十五"期间,宁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宁国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达25亿元,占全市GDP的38%;实现工业增加值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7%,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占全市出口的88%;4个产品入选全省100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名录;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5项,5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省制造信息化示范企业.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初现规模,初具现代化工业格局的宁国市民营科技示范园区全面推进,入住企业已有150多家,为宁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0.
依托专家大院 发展滁菊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滁菊是滁州市特色农产品,其药用、保健价值居全国四大名菊之首。滁菊是安徽省四大著名道地药材,也是滁州市唯一享有国家标准的中国名牌农产品。为了促进滁菊的发展,滁州市科技局于2005年12月批准南谯区滁菊研究所建立“滁菊科技示范专家大院”;2006年滁菊研究所成功申报省级专家大院,获得10万元经费扶持;2008年获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资金146万元.省配套35万元:并获省科技厅地方重大科技项目资金30万元扶持。滁菊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金玉牌”滁菊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等称号,人选安徽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玉牌”是安徽省著名商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