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9 毫秒
1.
特朗普执政以来,随着原有对华接触战略框架的解构和终结,美国国内大致形成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战略共识,战略合作让位于战略竞争。美国国内对华政策的舆论环境出现非常消极的改变,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政策的声音成为主流。中美关系的基础变了中美关系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陶文钊 《世界知识》2010,(22):16-17
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阴晴不定。难道是对华强硬派得势了,改变了美国的对华政策?中期选举以后,中美关系又将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3.
郭延军 《世界知识》2021,(15):26-27
<正>与特朗普时期相比,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改变了"零和博弈"基本策略,虽然采取的是全面竞争战略,但合作也在慢慢恢复。"新常态"能够更准确、全面地概括中美关系当前的发展态势,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中美关系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战略相持阶段,并可能呈现出三种具体形态:一是全面竞争。从美国出台的一些报告不难看出,美已发起所谓"全路径"(全政府、全社会、全文明、全方位、全世界)对华打压。  相似文献   

4.
中美关系中的经济政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年前,当具有浓郁保守主义色彩的布什政府上台执政时,人们无不感受到当时中美关系的凛裂氛围。一般认为,促成小布什第一届任期内中美关系转机的重大事变是9.11事件,它使美国突然看清了一直在竭力寻找却浑然未觉的大敌所在。9.11是中美关系发展转机的说法同样得到很多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学者的认同。不过,对此持异议者尽管是极少数,但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一直是影响我国国家传统安全的重要变量。近年来,随着奥巴马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的军事压力不断增大。未来,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将如何调整,其是否会抛弃现有的"再平衡"战略,我国面临的军事威胁和压力是否会有所减轻?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既需要分析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偏好,也需要从总体上全面审视中美关系。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2016年12月初,英国一部纪录片  相似文献   

6.
<正>中美战略竞争正趋于强化,其根源在于美国的对华战略调整,这种调整的"竞争强加"色彩十分浓厚。从竞争形态上讲,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开启的不仅是贸易争端,更是一场"混合竞争",有人甚至用"混合战争"来界定它。美国单方面高估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甚至不惜以自己的霸权信誉为代价来推动这种战略竞争关系的发展。由于事关对自身霸权的护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深刻演变和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构成当前国际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战略竞争成为国际变局的重要风向标。特朗普政府决定历史性地调整对华政策,前所未有地开启了对华竞争与排挤的进程,这是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背离,反映出美国战略界的对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关于"中美进入新冷战"的说法逐渐增多,近几个月愈演愈烈的贸易战,以及特朗普政府采取的一些对华措施,则成为一些学者"中美进入新冷战"的新证据。考虑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有必要从学理上辨析、认定中美关系的性质。认为"中美关系进入新冷战"的主要依据是:美国已经把中国确定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并从政治宣传、经济合作、科技文化交流、军事合作等多方面采取针对性很强的对抗性、限制性措施,除了自己采取行动外,美国还拉拢盟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2015年以来,中美关系似乎经历了一个低潮,两国围绕南海、网络安全、人权、经贸等问题的较量和分歧十分表象化,国际战略学界不看好中美关系的声音明显增多,美国国内甚至发生了对华政策辩论,有观点认为已贯穿八届总统任期的对华接触政策正在崩解。然而入夏以后,随着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举行,以及两国在南海问题上话语交锋的降调,人们又认为中美摩擦"退烧了"。这种波动背后,反映着中美关系怎样的规律和趋势呢?带着深深关切,本刊约请财政部朱光耀副部长撰文介绍第七  相似文献   

10.
胡欣 《世界知识》2020,(17):74-74
中美关系已从总体稳定、局部摩擦转向总体波动、全局对峙,而且还在加速转化,美国的反华势力不断掀起攻击中国的浪潮。与此同时,美国的对华战略叙事轮番升级,既构成舆论的前导,也是转向的推力,潜藏着观念塑造、舆论操控、政策引导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2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其出台的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明确定位为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国家"和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在这种新的对华定位认知指导下,美国在经贸、安全、南海、台海和人文交流等两国关系重大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高强度、高频次的强硬举动,给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造成巨大冲击。中美互动正进入竞争为主的新阶段面对美国对中国的新定位和种种咄咄逼人的政策操作,中国战略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中美关系的变化究竟是仍在发生"量变"还是已经迎来"质变"?判断这个问题,需要  相似文献   

12.
兰德公司是从事综合战略研究的著名"智库",也是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主要咨询机构。军事和政治是兰德公司对华研究的主体,约占公开出版涉华图书的75%左右。兰德公司对华研究的重点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变动。冷战结束后,由于政府和公众的兴趣发生了变化,兰德公司又开始了对经济、科技和社会问题的研究。进入21世纪后,中国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以及中美关系又成为兰德公司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不顾中美三个公报的“有约在先”和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一再采取破坏国际和平气氛和中美关系的行动。布什政府不但把大批先进武器卖给台湾,还多次声称要尽全力帮台湾自卫。美国提出要发展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已遭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或疑虑,而人们已看到,这个防御系统针对的重要对象是中国,所以美国准备把台湾拉进这个系统。在美国的支持、怂恿下,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的经济因素,指出正是因为美国国力的相对下降,长期对华封锁禁运使美国付出了昂贵的政治、经济代价;美、欧、日资本主义经济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其激烈竞争,促使美国决心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关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确处理中美关系是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的重中之重,要处理好中美关系,必须对中美关系作出三点理性判断:1中美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战略伙伴;2中美不可能成为敌对国家;3中美关系将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是一种战略关系,这已为很多国家所认同。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中美战略关系几度起伏,其重要原因在于美国的对华战略认知没有到位。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之于美国是什么,美国似乎心中无数。诸如“非敌非友”、“介于敌友之间”、“把中国当朋友中国即朋友、当敌人则势将成为敌人”这种灰色定位者有之,“合作伙伴”、“战略伙伴”、“潜在对手”、“战略竞争者”等明确定位者亦不乏其人,交叉的、多重的对华战略定位也随处可见。从1993年江泽民主席出席APEC非正式首脑会议与克林顿总统会晤,到1995年李登辉访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拜登执政后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相较特朗普政府时期发生了变化,政策动向可归纳为夯实美国科技基础、推进美国“再工业化”、封锁科技出口渠道、建立“排华”同盟体系等4个方面。战略意图为通过政策组合拳巩固美国科技领导地位,寻求在国际上的科技新优势,试图把中国排除在关键科技发展的技术轨道之外,将来自中国的威胁降到最低。行动逻辑是以“硬实力”为支撑、以“软实力”为抓手,于内增强科技实力,于外建立联盟体系;以竞争性共存为方向,建立对中国的战略防范,寻求中美关系的新平衡。在明晰其战略意图和行动逻辑的基础上,分析出拜登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对华潜在风险表现为压缩中美合作空间、阻断对华高科技供给、抢夺中国人才资源、阻碍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剥夺中国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等。  相似文献   

18.
《世界知识》2020,(20):80-80
国会委员会与美国对华决策研究 本书的研究以国会委员会为出发点,旨在探究国会委员会与美国对华决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委员会发展历史的梳理与运行机制的介绍,结合其在国会决策尤其是对外决策中的重要地位,从美国对华政策的历史与现实着手,剖析国会委员会在对华决策不同阶段、类型、领域中所发挥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及具体效果进行评估,展现国会委员会对华影响的相对全面的图景,为有关国会与中美关系的研究提供微观层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判断冷战后美国政府的对外战略和对华战略走向,应当着眼于大处。类似那种以布什家族的“中国情结”作为判断根据的看法是靠不住的,因为中美关系不是两个家庭间的事情,而是世界上两个最大国家之间的关系。布什是冷战后美国的第二位总统,又是进入21世纪的美国第一任总统,这个政府的对外战略恐怕离不开美国在冷战后和新世纪要实现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美关系的几点理性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确处理中美关系是当前中国外交战略的重中之重,要处理好中美关系,必须对中美关系作出三点理性判断:1.中美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战略伙伴;2.中美不可能成为敌对国家;3.中美关系将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