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国情不仅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而且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必将是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现代化。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在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以及现代化战略的选择等问题上存在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2.
中国实现现代化是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广大人民的心愿,比较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研究他们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设计,对于我们加深理解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国60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与后邓小平时代。毛泽东时代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具有明显的模仿苏联、封闭国门、追求冒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政治手段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等特点,邓小平则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开放的、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后邓小平时代,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创新主要表现在科学发展观的创立、执政党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的内容等方面。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都是中国内部条件与国际环境结合的产物,它们之间有明显的不同与转折,可以说都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的独特时代。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现代化历史主题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有一定的目标体系和实现途径的统一体,认识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对今天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毛泽东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奠基者,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现代化为中国社会的前进取向,对革命和实现现代化的关系、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均作了理论思考。这些思想不论正确与否都是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思想镜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作出了杰出贡献。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科学回答了“两半”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的问题,并初步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实现现化代的问题,并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仍不很发达的中国如何实现跨世纪的现代化发展战略问题,并开辟了一条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中国近代以来现代化战略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现代化战略思想,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毛泽东把实现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但最终没有实现,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现代化战略思想无法摆脱历史的羁绊。  相似文献   

8.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宏伟愿望。毛泽东经济思想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直接的理论渊源.邓小平经济思想则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一脉相承关系,是继承与突破、坚持与发展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党的三代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并探索如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确立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共三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他的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思想;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思想;现代化发展观的思想;以及他在中国现代化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教训,都是毛泽东留给我们今天的宝贵的治国理政的资鉴。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及其指导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开创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局面,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虞文 《科技信息》2008,(5):155-156
毛泽东政府管理思想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于政府管理的独到见解,对当代中国的行政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体制、动力、原则和战略等方面谈谈毛泽东政府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其管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颜 《凉山大学学报》2001,3(1):60-62,66
工业化偏斜发展战略是中国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原因,并且这种战略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下去,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而言,农业保护不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佳选择,而农业国际化将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及农业科技进步带来新机遇,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面对新的形势,迫使中国共产党人明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大胆的、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很多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了很多正确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这些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第一.正确认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矛盾,正确处理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  相似文献   

15.
从近代开始,中国人民就艰辛求索、前赴后继,不断探寻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道路,最终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性地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注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他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和领导干部科学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十分丰富,他的现代模式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苏联,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模式,这为之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打下了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理性思考,在建设道路、发展动力以及涉及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化生活中的矛盾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这些成果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其根本途径又在于教育的发展.邓小平紧紧把握住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继承毛泽东同志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方向及具体任务.学习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积极防御既是指导战略防御阶段的方针,又是指导战略进攻阶段的方针,这在我国学术界是比较普遍的看法。然而。战争逻辑和战争实际似乎并非如此。从逻辑上讲,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是根本不同的两种作战类型,其指导思想和方针不可能是相同的。从战争实际来看,中国革命经历了漫长的战略防御阶段,也经历过战略进攻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分别起指导作用的是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和战略进攻思想。我们未来面临的战争,可能是防御性的对外反侵略战争,也可能是进攻性的对内反分裂战争,甚或是两者同时并存。所以.既要重视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研究和运用,又要重视毛泽东战略进攻思想的研究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