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工业水解淀粉用于运动发酵单胞菌的酒精发酵,其结果与15%和20%葡萄糖的发酵结果相近似,酒精终浓度可达9%,发酵周期为70h,发酵过程中,以24~48h期间内产酒精速度最快,显示出水解淀粉用以替代葡萄糖进行运动发酵单胞菌酒精发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固定化Zymomonas mobilis 10225乙醇发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10225)为乙醇发酵菌种.在葡萄糖浓度为10%(w/V)的发酵培养基中,分别进行游离细胞,固定化细胞的乙醇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游离细胞乙醇发酵的产率系数为0.42,达到了理论值的82.4%,而固定化细胞乙醇发酵产率系数为0.51,达到了理论产率的100%.固定化技术对于提高运动发酵单胞菌酒精发酵表现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发酵槽,沸石膜和渗透气化分离装置等组成的膜型生物反应器,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进行酒精连续发酵和连续分离。选择葡萄糖为原料,利用活性干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并同时利用渗透汽化分离的方式对酒精进行膜分离,经过48h以上的连续发酵和连续分离试验表明:发酵液中的酒精浓度在5%左右时,液的酒精浓工稳定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pH、温度和葡萄糖浓度诸因子对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球中的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6.0~7.0、温度25℃、葡萄糖浓度为10%的条件下,固定化运动发酵单胞菌增殖速度最快,并于7天内达到最大菌体浓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无蒸煮工艺,探讨玉米生粉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料加水比为1∶2.5,α-淀粉酶用量为10μ/g原料,糖化酶用量为400μ/g原料,青霉素用量为1600μ/L。在30℃,pH4.2条件下,2141菌株发酵120h后,酒精度达9.6%,残还原糖0.22%,淀粉利用率82.54%  相似文献   

6.
葡萄糖浓度是影响运动发酵单胞菌生产乙醇的关键因素。本文报道了在不同的葡萄糖浓度下固定化运动发酵单胞菌连续发酵生产乙醇的情况,并计算了在稳定状态下的各种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糖浓度对生产乙醇不利。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构建直接发酵淀粉生产酒精的酵母菌.选择具α-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活性的E.fibuligeraE11灭活的原生质体,与耐高温产酒率高的S.cerevisiaeHB-6-9单倍体进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经35%PEG-50mmol/LCaCl2诱导,在再生选择培养基上融合率1.0~1.5×10-6,获得12个性能稳定的融合株.部分融合株生长速度、淀粉水解能力、可溶性淀粉直接发酵酒精的能力明显高于两亲株.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发酵橡子生产柠檬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橡子仁粉碎后,经酸水解,中和及滤洗制成发酵用糖液,接入黑曲霉新菌株HA608,并加入2.0%04.9%的产酸促进剂B,发酵生产柠檬酸,糖液浓度为10%=12%时,发酵周期120-130h,转化率110%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以葡萄糖母液为原料进行半连续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总葡萄糖液浓度为150g/L时,以90g/L初始葡萄糖母液开始发酵至48h,60h分别流加30g/L的葡萄糖母液,液加发酵组的色素浓度比非流加发酵组的色素浓度增加243%。  相似文献   

10.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糖化酶的上游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化酶-α-1,4-葡萄糖水解酶(α-1,4-Glucan glucohydrolace),又称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EC.3.2.1.3.)],此酶作用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以葡萄糖为单位,依次作用于淀粉分子中的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此酶作用于支链淀粉后的产物有葡萄糖和带有α-1,6-糖苷键的寡糖;作用于直链淀粉后的产物几乎全部是葡萄糖。本产品广泛用于生产白酒、黄酒、酒精、啤酒;用于以葡萄糖作发酵培养基的各种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的发酵;本品还大量用于生产各种规格的葡萄糖。总之,凡对淀粉、糊精必需进行酶水解的工业上,都可适用。糖化酶产生菌主要是黑曲霉(左美曲霉、泡盛曲霉)、根霉(雪白根酶、德氏根霉)、拟内孢霉、红曲霉等经深层发酵提炼而成,本文介绍的是利用枯草芽孢菌杆发酵来生产糖化酶的基本上游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是一种产酒精的细菌。本文找出了一种可使该蘑长期传代的合成培养基;运用正交设计的原理,对影响酒精产率和糖的利用率的诸因子及其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试验,从中筛选出酒精产率高、残糖浓度低的合成培养基,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生木薯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37℃下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生淀粉糖化酶用量为173.00U·g-1、pH值为4.60和发酵时间为68.90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酒精体积分数可达到9.95%,与常温发酵相比,酒精体积分数降低1%,但发酵时间缩短39h;影响酒精发酵的3大主要因素为生淀粉糖化酶...  相似文献   

13.
酒精发酵是一个伴有物质传递的生化反应过程。本文对强制循环发酵液的酒精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制循环发酵液的方法可以促进传质过程,利于糖化酶对作用底物的水解和改善酵母细胞生长状况,为高浓度糖化液发酵生产酒精探索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实现了提高发酵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海藻酸钙固定化运动发酵单胞菌;分别在2.03%、5.45%、11.1%的糖浓度的培养基中发酵,测其发酵初速度分别为42.4、78.5、61.7、8/8法。  相似文献   

15.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采用同一发酵体系,开展木薯原料酒精发酵中试试验。从发酵质量、发酵时间、发酵控制、粮耗、淀粉利用率等方面,综合对比了表面固定化酵母工艺和传统酒精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16.
玉米淀粉双酶水解糖米根霉L - 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NRRL395HS99为菌种,玉米淀粉双酶水解糖为碳源,发酵培养基为基础在摇瓶上确立了最佳发酵条件.并以此为参照进行了50L罐的发酵试验,比较了摇瓶和50L罐发酵的异同。在50L罐中,玉米淀粉双酶水解糖130g/L左右、以重质碳酸钙为中和剂、硅油为消泡剂发酵58-59h可产酸110g/L以上,转化率达87%左右。重质碳酸钙应用于米根霉L-乳酸发酵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甘蔗糖蜜为碳源生产黄原胶,摇瓶发酵72h,其产胶量可达3.26%,碳源转化率为56.2%,成品粘度1760mPa.s,剪切值6.53。实验结果表明,甘蔗糖蜜完全可以代替蔗糖、玉米淀粉或葡萄糖为碳源发酵生产黄原胶,从而为完善我国黄原胶生产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对实验室保存的4株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 CICC10225, ATCC29191, CICC10232, IFFI10225)在不同葡萄糖浓度的合成发酵培养基及甘薯糖化液发酵培养基中的乙醇发酵能力进行比较,然后以筛选出的乙醇发酵效率最高的Z.mobilis CICC10225 为出发菌株,进行了较深入的以甘薯为原料的乙醇发酵研究,结果显示:Z.mobilis CICC10225具有快速代谢底物生产乙醇的能力,游离细胞乙醇发酵时,最高乙醇浓度达79.8 g/L,  相似文献   

19.
运动发酵单胞菌利用早籼米生产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运动发酵单胞菌ATCC29121为菌种,以早籼米糖化液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了发酵温度、pH值、初糖质量浓度、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该菌乙醇产率及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30℃,pH值为5.5,初糖质量浓度为100g/L,接种量为10%,发酵48 h.在此条件下乙醇产率达0.4 g乙醇/g葡萄糖,葡萄糖的转化率是80.1%.  相似文献   

20.
根霉L-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东京根霉(Rhizopus tokinensis) R8-1产生L-乳酸的发酵条件。比较了不同碳源和不同含量碳源对产酸的影响,以10%的葡萄糖、30℃下210r/min振荡培养72h,得到的发酵液中乳酸的质量分数为7.5%,对糖的转化率为80.64%:以12%的玉米粉为碳源发酵60h,发酵液中乳酸的质量分数为7.18%,对糖的转化率为78.4%。静置培养时乳酸产量要比通气培养时低得多。发酵产物经旋光分光仪、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测定可确认为L-乳酸,为同型乳酸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