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闻一多作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早期的诗歌倡导与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品格。在诗歌理论上他提出了与“自由诗派”鼎足而立的现代诗歌格律理论,在创作上他为诗坛提供了一批形式与内容整合统一、可资范例的新诗。与此同时,他的诗论与创作也都留下了新诗诞生期的过渡痕迹。  相似文献   

2.
王曲云 《科技信息》2008,(3):124-124
“品格”这一概念又被称为“性格”、“人格”,往往强调的是人的内在的、道德或伦理方面的修养。近来,美国的托马斯·里克纳和马修·戴雏森教授从一种整合的视角给品格下了一个定义,认为品格包括两部分:优越品格(Perfbmance character)与道德品格(moral character),且两者均由八种品格的力量加以阐释。这种新的认识有助于打破那种以学术压力为借口而抱怨没有时间留给德育的说法,为“德育与智育”之间的相互促进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全面阅读和深入考察了当代著名彝族青年诗人沙马的诗歌创作的前提下,着重从艺术美学的层面论述了沙马的诗歌与南高原地域文化和彝族文化深刻的渊源关系,诗歌中所呈现出来的生命意识、文化精神、文化品格,以及沙马诗歌艺术追求中的美学倾向和美学贡献。  相似文献   

4.
源渊流长的齐鲁文化影响着齐鲁文人文化品格的形成和发展,这种文化品格又与齐鲁文人行坐相随,并影响着其文学创作精神和文学风貌。齐鲁文化对李清照文化品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齐鲁山川风物与李清照清丽秀雅的文化品格;二、齐鲁文化的革新精神与李清照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三、齐鲁文化的质实豪放与李清照富于豪侠气质的文化品格;四、齐鲁文化的渊综广博与李清照博闻广识的文化品格;五、李清照心念家国的儒者情怀。  相似文献   

5.
人们将辛弃疾词一向定位于爱国的篇章,这无疑是正确的。然则以往论者所忽略的是辛词还蕴含浓重的儒家入世品格。儒家积极因素中,最重要者应为其入世品格。而辛词中无论其豪放者,亦或其婉约者,无不打上儒家入世品格的烙印。这使辛词具有奋发精神,在当时即成为保卫祖国河山统一的战斗号角,即使在今日,对人们也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6.
玛丽·居里夫人,出生于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因发现放射性元素而闻名于世。她是历史上第一个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荣获两项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不仅为科学所作的贡献将世代造福于人类,她伟大无私、谦虚质朴、热爱祖国、忘我献身、顽强作风……的高贵品格将世代的人们所传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教育评论的导向、活力、源泉、批评、修养、科学性等诸方面,论述了教育评论的品格。  相似文献   

8.
从人文品格、科学品格、文化自觉性、创新品格、开放包容品格以及民族精神品格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大学文化品格追求的方向和途径。认为中国大学应该是中国新时代的表征,其文化追求应该充分反映新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我国的孔子、孟子和老子,还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无不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而现代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良好品格的养成.品格教育与我校和美教育紧密结合,已经在圣菲小学生根发芽.学校以品格教育的课程建设为中心,重点实施了品格教育的路径建设,以锻造一批品格讲师为保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有关孟浩然的史料、诗作,力图勾勒出孟浩然的形象轮廓,点明其品格的个性特征,并进而分析其个性品格形成的原因及对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司徒雷登的文化品格与燕京大学的学生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司徒雷登在30年代学生运动中展现的化品格,分析其在驻华大使任上化品格的变化,从新的视角探宛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学生运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苏曼殊诗歌深得近代日本文化之精髓,与西方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给中国近代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诗中忧郁的情调是日人哀物性格、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思想与近代中国主情诗歌的融合;静美的品格表达了大和民族的审美情趣,并打下了西方文艺思潮涤荡下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烙印;平淡的话语传递了清新的情思,将日本文学言文合一的倾向引入了中国诗歌领域。其忧郁、静美、清新的诗歌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序曲。  相似文献   

13.
王俊 《科技信息》2012,(14):80-81
对品格证据进行意义解释和法理分析,并从历史渊源等对被告人品格证据的使用的历程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就美国关于被告人品格证据的立法与使用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以美国为借鉴,初步提出我国关于被告品格证据使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尹衍波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2):90-91,89
品格教育是终身教育,职业教育是阶段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阶段教育中,实践职业品格教育,是落实“以就业为导向”这一办学方针的重要措施,是解决院校与企业人才供需两难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可以从导课、讲课和结课三个阶段践行职业品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和做人的基本操守。  相似文献   

15.
公文写作蕴含着丰厚的审美品格,它以阳刚为经,以阴柔为纬,呈现出刚柔相济、气势雄浑、文质彬彬的和谐美。文章从阳刚正气之美、阴柔大和之美和气势雄壮之美来研究公文写作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6.
高欧 《科技信息》2007,(22):35-36
在英美法系的诉讼司法实践中,由于注重对人证的考查,派生出品格证据与习惯证据两种不同的证据,二者适用不同的证据规则,证据的采纳结果也截然不同。本文试图对品格证据与习惯证据进行对比,以词源、心理学基础等方面品格与习惯本身的不同作为分析基础,并找出二者作为旁证时在诉讼中分别对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晓琴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4):109-110,117
意象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贯穿于诗歌创作的全过程。意象的生成是主观之情与客观之“象”于瞬间所达到的契合;就其构成时的特征而言,它受诗歌整体内在结构的支配。意象的种类按其性质的不同,它可以分为自然界的、社会生活的、创造的、虚构的等四大类;从其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来说,它可以分为单一意象和多个意象;从其与诗歌的鉴赏关系来说,它是进入诗歌鉴赏的一个必经之境。  相似文献   

18.
《茶馆》对传统久远的亚里斯多德戏剧观念予以了大胆突破,它不推崇情节(行动),而是以人物(叙述)取胜。在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上,《茶馆》则以“面式”叙事结构、充满历史感的宏大艺术构思、叙事诗般的讲述方式,以及“陌生化”技巧和象征手法等的运用,表现出与世界文艺的相通融合。老舍先生以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现代意识和不拘一格、扬弃整合的创造性劳动,赋予了《茶馆》以开放性、多元化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9.
王红梅 《科技信息》2009,(17):187-187
近年来,道德问题是人们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品格教育因而倍受各所学校的关注,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的品格教育就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品格教育的时代特征,以期来指导品格教育的创新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试论河南作家的主导文化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乡土文化负面价值的批判已构成河南作家的主导文化品格。鲜明的乡土情结和否定性价值判断构成他们的特征,而先期的情感否定到后期的理性判断是其脉络。从散点透视和综合视角考察了这一现象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