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三个人肿瘤细胞株为模型,分析了顺序、剂量和时间等因素对γ-干扰素和β-肿瘤坏死因子联合抗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γ-干扰素和β-肿瘤坏死因子同时处理细胞具有很好的协同抗增殖作用;(2)一个因子继以另一因子的处理效果不及双因子同时处理,以先用β-肿瘤坏死因子处理,再用γ-干扰素处理的效果相对最差;(3)坑增殖效应与处理时间和作用剂量直接相关;(4)每次lh,隔日一次,每周三次的间歇性处理与24h连续处理同样有效本文结果为临床设计肿瘤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MPG吸附层析法所制备的HuIFN-γ/HuTNFβ重组双功能杂交蛋白(简称γTNFβ)[1]去处理人宫颈癌细胞株ME180、胃癌细胞株7901和肺癌细胞株G6,结果表明此杂交蛋白对这三个细胞株都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杀伤率显著高于同剂量的IFN-γ或TNF-β;用3H-TdR掺入法观察γTNFβ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条件下对G6的增殖抑制,可得到同样的结论。用γTNFβ与丝裂霉素C(Mito-C)一起处理胃癌7901细胞,结果表明在Mito-C1.0μg/mL浓度以下、γTNFβ50u/mL浓度以下,两者具有良好的抑病协同效应。用γTNFβ处理胃癌、肺癌细胞以及yγTNFβ与化学细胞毒性药物协同抑癌尚未见有报道。本文的结果为深入研究γTNFβ可能具有更有效的抗癌效应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肿瘤坏死因子Gln102—Glu107缺失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有关肿瘤坏死因子结构和功能关系研究资料的分析,设计了一种缺失了Gln 102-Glu107位共6个氨基酸的新型肿瘤坏死因子,首先,利用PCR技术分析扩增出Vall-Gys101和Gly108-Leu157基因片段,连接后再克隆到表达载体pJLA503中,转化大肠杆菌,发酵时进行42℃诱导表达,得到了新型肿瘤坏死因子CG-hTNF的产物。经过对pCG-hTNF中克隆的基因进行DNA测序鉴定,证  相似文献   

4.
5.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最早是从巨噬细胞中发现的仅杀伤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细胞的因子,它能激活中性粒细胞并刺激其产生超氧化物,释放溶酶体酶,从而提高杀灭微生物的活性.TNF水平测定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判断预后及指导用药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这几方面国内外研究近况综述如下:一、TNF来源、特点、生理作用TNF-α最早由Carswell等于1975年首先报道的,1984年Penica等分离表达了人的TNF-α的cDNA.目前,人们根据TNT的来源暂分为三种:一是由活化的单核或巨噬细胞分泌产生的称为TNF-α;二是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产生的称为TNF-β;三是由NK细胞分泌产生的称为TNF-γ.人TNF-α是由3个分子量为17KD的单体通过1个二硫键非共价组成的,含有157个氨基酸的非糖蛋白;人TNF-β则是由171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25KD的糖蛋白,分子内无半胱氨酸.TNF的生物学效应是:适量的TNF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及代谢功能,增强机体对入侵病原体的抵抗力,对维持机体内部的稳定状态及抵制各种致病因子的侵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TNF的过量表达则与机体的炎症、感染、机体损伤等病理状态有关.TNF-α诱导的各种细胞反应是通过与细胞表面两类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55KD的TNF受体(TNF receptor,TNF R_1)和75KD  相似文献   

6.
以人的胎盘总RNA为模板,用RT-PCR的方法,获得人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Ⅰ的cDNA,并对其进行全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原核及真核的表达载体,进行真核瞬间表达及活性测定和原核表达及产物初步纯化。  相似文献   

7.
一步法免疫亲和层析纯化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简便的免疫亲和层析方法,有效地分离纯化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此法不需预先分离纯化单克隆抗体.用交联刘dimethylsuberimidate使抗TNF的单克隆重抗体和proteinA—SepharoseCL-4B共价结合,成为稳定的免疫基质,制备免疫亲和层析柱,将重组TNF粗制品一步纯化为均一组份.  相似文献   

8.
9.
人肿瘤坏死因子穿梭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DNA重组技术,将人肿瘤坏死因子(rhTNF)cDNA插到质粒PRL439的PpsbA启动子下游,得到中间载体PRL_TNF;再把PRL_TNF上含PpsbA和(rhTNF)cDNA的片段连到穿梭载体PDC_8上,构建成穿梭表达载体PDC_TNF.转化大肠杆菌TG1后,进行发酵培养.SDS_PAGE分析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rhTNF获稳定表达,分子量为17ku.本研究结果为rhTNF在蓝藻中的表达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与肿瘤坏死因子—α—有关的抑制物(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肿瘤坏死因子-α有关的抑制物(综述)唐海兰(暨南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510632,广州)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免疫;抑制中图分类号:R34-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产生的最重要的细胞因...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主要阐述了肿瘤坏死因子的来源及定位,以及在肿瘤的发生、一些重要疾病的发生过程以及卵巢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的粗提取工艺中各操作条件对目标蛋白纯化的影响,发展了一条纯化rhTNF-α的集成化工艺.该工艺组合细胞破碎,热变性与硫酸铵分级沉淀,有效节省离心步骤,缩短工艺流程,所得粗提物中目标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57%,目标蛋白回收率为90.3%,活性回收率为85.8%,各项指标均比未集成的工艺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半合成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大肠杆菌中高表达,发酵后收集菌体经超声破碎,然后在12000r/min4℃离心10min,上清经60℃热处理30min,离心上清用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再依次经过SephadexG-25,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G-75柱层析,得到的纯化rhTNf-a比活性为2×10^7u/mg,回收率为24%,经过SDS-PAGE电泳和HPLC鉴定,纯度达95  相似文献   

15.
应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了含人肿瘤坏死因子CDNA衍生物的重组体.转化大肠杆菌后酶切鉴定.转化菌经摇瓶培养及温度调控,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结果表明,表达的TNF分子量约为17kD,蛋白量约为菌体可溶性蛋白的20%.用L929细胞毒性测定法测得菌液TNF的表达为2×108u/mL.抗TNF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中和大肠杆菌表达的TNF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中TNFα水平升高,当其≥10^-8mol/L时,可能作为内分泌激素,通过与其受体(膜结合型及可溶型)结合,直接损伤心肌纤维,影响心肌细胞凋亡过程,引起或促进心功能不全的发生。TNF途径成为充血心衰发病机制中的新内容。可考虑应用TNFr拮杭剂治疗心衰。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新型的人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在153位氨基酸处引入突变,使Gly突变为Leu.将突变体hTNF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QE30中,SDS-PAGE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后,hTNF基因获得大量表达,通过Ni金属螯合层析柱亲和层析获得到纯化的hTNF融合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TNF蛋白可与抗TNF的抗血清知识性发生特异性反应,荧光染色实验检测了hTNF蛋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人的胎盘总RNA为模板,用RT-PCR的方法,获得人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I(shTNFR-I)的cDNA,并对其进行全序列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原核及真核的表达载体,进行真核瞬间表达及活性测定和原核表达及产物初步纯化  相似文献   

19.
 串联亲和纯化系统(TAP)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一种可在接近于生理条件下探究蛋白间相互作用的生化纯化方法。目前许多关于TAP 的研究报道均使用细胞内转录因子为目标蛋白,探索细胞内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本文尝试建立一种细胞外配体-受体刺激介导的信号转导初始复合体的纯化体系,为此选择了一种多功能的免疫分子配体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蛋白超家族(TNFSF)中的核心成员TNF-α。TNF-α 是一个强效促炎因子,可介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激活等生理效应,是至今研究最多的TNFSF 成员。利用原核表达系统纯化出了一种带有多个标签的重组人源TNF-α 蛋白,通过检测其受体下游信号通路鉴定该蛋白与天然TNF-α 蛋白的生理活性相似,从而证明该蛋白可以用于胞外TAP 系统探究TNFR 下游信号通路,为配体-受体刺激介导的信号转导初始复合体的胞外串联亲和纯化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肥胖基因(ob gene)是近年来刚被克隆的新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瘦蛋白(Leptin)具有调节体重、影响动物生长和繁殖率等一系列生物学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种主要由活化单核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时TNF-α基因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动物抗病育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克隆及测序分析了牦牛上述两个基因的部分片段。结果表明:ob基因大小为1773bp,TNF-α基因为1160bp,通过genebank中的blastn比较分析牦牛ob基因和TNF—α基因与普通牛种的相应基因同源性都高达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