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移动检测是支持移动终端进行切换的先决条件,数据完整性是移动终端在切换过程中不丢失分组的重要指标.针对WiMAX网络技术规范中基于IPv6的CSN锚点移动性管理场景的移动检测方案与IETF的移动检测方案不一致和切换过程中不能保证数据完整性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增强型CSN锚点移动性管理方案.该方案没有增加新的网络实体和信令消息,解决了WiMAX规范和IETF规范在移动检测方面的兼容性,保证了CSN锚点移动性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完善了CSN锚点移动性管理机制,提高了CSN锚点移动性管理性能.  相似文献   

2.
移动IP切换的长时延已经成为未来全IP网络移动性管理的瓶颈。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分析层次化移动IPV6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移动切换方案。借助于根移动锚节点(RMAP),保持了移动IP层次性管理域内切换的优势;对网络层快速切换的方案做出改善,结合MN在网络中的位置实施了最优路由器广播周期逐层配置,使其达到RMAP域内切换最佳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mSCTP的传输层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TP进行动态地址重配置扩展后被称作移动SCTP,可以在传输层对Internet移动性进行支持,进行端到端的移动性管理,并且不需要网络路由器的支持。本文讨论了分别在网络层和传输层实现Internet移动性的区别,分析了利用mSCTP实现平滑的移动切换的基本原理。为了实现对移动节点的定位,mSCTP需要和某种位置管理机制进行结合,这种机制既可以是移动IP,也可以是SIP。  相似文献   

4.
基于QoS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移动IPv6协议进行节点的移动性管理过程中,切换问题是影响管理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在分析了切换问题产生的基础之上,给出了主要解决的思路,并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的切换方案。该方案既降低了切换的时延和分组的丢失率,又较好地保证了业务在新路径上的QoS。  相似文献   

5.
CDMA网络中移动IP的快速切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全IPCDMA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移动IP技术来支持用户的移动性,而标准移动IP存在着较大的切换延迟,不能满足实时业务和延迟敏感业务的要求,因此快速无缝切换技术已经成为解决移动性问题的热点。针对在全IPCDMA网络中MN的无缝切换要求提出了L2T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提前时间选得合适时可以消除注册时延对CDMA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亚东 《科技资讯》2007,(35):230-230
IETF工作组提出的移动IPv6是对IPv6协议的改进,它提供了对移动性的支持,但在切换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延迟,如何加快IPv6移动节点的切换过程,减少已有通信连接的中断时间,保证通信流的实时传输,是当前MIPv6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如何提高切换性能对移动IPv6的切换延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剑  孙世新 《科技资讯》2007,(16):126-127
移动IPv6虽然解决了网络层的移动性问题,但是其切换性能并不乐观。为了适应实时应用的需求,IETF提出了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以减少移动IPv6的切换时延。通过研究802.11的切换过程和移动IPv6快速切换协议,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在802.11网络中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QoS的移动IPv6切换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利用移动IPv6协议进行节点的移动性管理过程中,切换问题是影响管理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在分析了切换问题产生的基础之上,给出了主要解决的思,并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的切换方案.该方案既降低了切换的时延和分组的丢失率,又较好地保证了业务在新路径上的QoS.  相似文献   

9.
CDMA网络中移动IP的快速切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全IP CDMA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移动IP技术来支持用户的移动性,而标准移动IP存在着较大的切换延迟,不能满足实时业务和延迟敏感业务的要求,因此快速无缝切换技术已经成为解决移动性问题的热点.针对在全IPCDMA网络中MN的无缝切换要求提出了L2T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提前时间选得合适时可以消除注册时延对CDM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IETF的移动IP(MIP)协议提供了标准的广域移动解决方案,但不能很好地支持微移动性(Micro-mobility).为了减少MIP中的时延和信令开销,提出了支持快速、可靠切换的IP微移动性协议.研究了全IP移动通信网中的IP微移动性协议,分析了协议的动机、特点,比较了性能、信令复杂度和可实用性,并给出了可能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移动IP来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核心网,用户可以在Internet的不同子网间漫游.本文在分析移动IP原理的基础下,讨论了在UMTS核心网络中实现移动IP的目标结构,并针对UMTS Release R5核心网的构成进行了分析.UMTS核心网引入移动IP技术将逐渐完善,实现IPv6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屠子谦 《科技资讯》2014,(31):21-22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世界正在变的越来越小,信息的交流也变的更为顺畅,同时人们对无线移动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4G技术已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开始部署,这也激励了科技工作者们继续探索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的技术。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必将面临着非常高的移动终端密度和如何提高频谱利用率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将会是未来移动通信的重点。要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尝试着从以下几种相互关联的技术中给出答案:小基站技术、设备与设备互联技术、云端无线接入网络技术和无线网络最优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移动IPv6解决下一代互联网移动性问题,它不仅提供了巨大的地址空间,而且增强了移动用户的切换能力和实现了路由优化.IPv6将取代IPv4成为下一代Internet协议,因此移动IPv6将在下一代Internet中得到广泛应用.未来网络中,移动IPv6将为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业务提供一个统一的传输平台,人们不仅对多媒体播放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互能力.针对移动IPv6通信对端绑定中返回路由可达过程带采较大延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提前绑定更新选项的快速绑定方法.该方法不仅消除了50%的标准绑定所造成的额外延迟,而且提高了对交互式实时应用的支持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到2015年4月底,87.18%的"985"院校和82.69%的"211"院校建成移动图书馆,历经了服务模式的更新换代,形成WAP、客户端为主,短信和微信为辅多种服务模式并存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新格局。在未来的发展中,读者的移动阅读需求将会刺激产生更多的移动图书馆,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移动图书馆网络。WAP和客户端服务模式的主导地位短期不会改变,微信模式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新的服务模式随时会出现,到那时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格局将会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机电仪器网络中容易发生移动节点微损坏现象,影响移动节点间的正常通信。传统的检测方法忽略了移动节点能量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使部分正常节点被错误滤除,降低检测精度。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节点剩余能量等级的分布式机电仪器网络微损坏移动节点检测方法。建立分布式机电仪器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移动节点能耗模型,计算分布式机电仪器网络安全阈值。同时计算剩余能量级别,获取分布式机电仪器网络微损坏移动节点标准值。当移动节点间出现报警信息时,基站会计算参与报警的移动节点标准值。将获取的数据和移动节点能级的临界值相比,判断出微损坏节点,完成网络微损坏移动节点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检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兰杨 《科技信息》2009,(25):I0059-I0059,I0063
目前手机报已成为移动信息服务中的亮点,是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新媒体。手机报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够满足用户个人兴趣爱好、生活信息需求,是手机报业务长期蓬勃发展的依靠。建立用户兴趣模型能够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轮式移动机械手的优化构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揭示移动平台和机械手间的本质关系,可将移动机械手加以简化,采用等质量矩阵方法研究了轮式移动机械手的优化构形,得到了最大操作度方向与移动机械手构形间的关系,此关系为进一步研究移动机械手的协调方法打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移动IPv6支持主机在Internet上移动,但它并不支持任意一个网络在Internet上移动.随着无线通信日趋成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将会出现这种移动网络,比如:在一列火车、一辆大巴上,许多顾客带有手提电脑,这就构成了一个移动网络.本文分析了移动IPv6直接应用于移动网络所带来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种对移动IPv6作一些改进来支持移动网络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对479名大学生移动阅读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用户学历与电子图书移动阅读内容及移动阅读付费意愿的关联分析,得出了用户学历与移动阅读首次接触途径、使用频率、付费经验、付费意愿以及付费内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3G作为一种最新的通信技术,它的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与现有媒体嫁接的基础之上的。3G时代的来临,将会带来媒体市场的巨变,并引爆新一轮的媒体竞争和变革。传统的新闻媒体渐渐向手机媒体靠拢,媒介融合将在各个领域上演,势必会改变现有的传播格局,为了应对这一格局,3G手机媒体应该制定其传播策略,现在一种新型博客即微博正在火热中,正是3G手机媒体与网络结合成功传播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