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综合赋权法在灌区节水改造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应用综合集成赋权法对灌区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与单纯的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比,综合集成赋权法能够兼顾主客观影响因素,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权重计算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陕西省关中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效益评价中,得出了令人满意的评价结果.说明在灌区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时综合集成赋权法比单纯的主、客观赋权方法优越,得出的结果更合理,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尝试采用组合赋权法对云南灌区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权.该方法通过结合两种典型的主客观赋权方法,而后求解模型得出灌区综合效益评价各指标的最终权重值.分析计算结果不难发现,应用组合赋权法获得的指标权重全部介于主、客观赋权法之间,说明其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两种权重的片面性,从而也使综合评价结果愈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构建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主观赋权法在多指标评价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随意性较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构建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将样本数据矩阵转置,依据客观数据之间的关系,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继而归一化处理,作为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该方法既能体现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又能体现指标间的差异性,将其应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评价结果能够达到科学、合理、客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层政府这一特殊的环境,根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了公共政策执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客观赋权(拉开档次法)和主观赋权(G1法)确定指标最优权重,避免了客观赋权法无法反映专家经验或主观赋权法无法反映客观条件变化的双重弊端,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基层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进行评价.为分析不同层级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评价情况提供了实证,同时也证明了该方法简单易行、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5.
熵权评价法是将信息论引入综合评价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本文将熵权评价法引入科技期刊订购决策,以充分利用主、客观赋权法所提供的信息,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为对山岭地区施工便道方案进行客观、全面、精准评价,结合行业设计规范和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山区施工便道方案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一种山区施工便道方案优选模型。该模型采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基于博弈论思想对主、客观权重进行赋权确定综合权重,并运用VIKOR法(多准则妥协解排序法)对山区施工便道方案进行优选。以某高速公路山区施工便道方案比选为工程实例,针对4种施工便道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并将本文模型与加权TOPSIS法(优劣解距离法)、灰色加权关联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计算模型得出的最优方案一致,组合赋权的方法克服了单一赋权的缺陷,使指标评价更客观。相比于加权TOPSIS法和灰色加权关联分析法,本文模型能抵御外部因素的干扰,明显地辨别方案之间的差距,得到准确清晰的方案排序,且当评价方案众多时,本文模型能够提供更多方案选择,得到最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体系中多指标评价问题,研究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方法。根据层次分析法和信息论中的熵理论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综合赋权方法得到融合评价者主观偏好及数据客观属性的综合权值,建立多指标综合赋权评价模型。将建立的评价模型应用于我国沿海部分港口物流竞争力的评价中,并与仅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熵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综合赋权法的评价模型在港口物流竞争力的评价中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胡二艳 《科技信息》2011,(16):I0373-I0374
针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中多因子赋权计算量大,考虑不到多个评价对象间联系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法赋权的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可以使模糊评价过程大大简化,可以有效、客观、合理地评价水质级别。  相似文献   

9.
利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2007年世界大学排名的原始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TOPSIS法、秩和比法、灰色关联法、熵权法6种客观赋权法进行评价.然后采用首尾一致率比较各种评价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程度,采用区分度评价各种评价方法结果的可靠性.发现排名靠前大学的首尾一致率要超过排名靠后大学的首尾一致率;排名靠前与靠后大学的区分度要超过排名中间大学的区分度;虽然标准差反映了评价结果的分散范围,但区分度与评价结果的方差无关;综合评价结果适用于宏观分级评价,对于微观严格排序的评价,最好采用同行评议与客观赋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刘婕  余冬梅 《甘肃科技》2007,23(7):66-68
在多目标决策的综合评价中,本文根据主观与客观赋权法的特点,综合目标间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更为科学的主客观集成法。该方法简单实用、便于计算,评价结果合理、客观。  相似文献   

11.
航空装备保障系统效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研究了装备保障系统效能的评价方法。建立了评价装备保障系统效能的总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价装备保障系统效能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传统评价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标区分权重的概念,论证了为什么底层指标权重不容专家拟定;为什么把专家拟定的指标权重用于计算合成隶属度是错误的。给出标准隶属度函数的构造方法。论证了由单指标隶属度计算合成隶属度的指标权重是且只能是指标区分权重,给出相对合理的方案排序方法。  相似文献   

13.
雷电灾害是城市地铁交通安全运行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对地铁进行科学规范的雷击风险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防雷技术措施就显得非常重要。借鉴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的理论及方法,提出了城市地铁交通沿线区段、地面建筑单体雷击风险评估的方法,建立了地面高架站接触网架空地线雷击感应过电压仿真模型。以呼和浩特地铁交通项目为实例,给出了地铁沿线区段雷击区域评估指标,通过对地铁沿线的地闪定位、雷电灾害、土壤电阻率及周边环境等数据资料的分析计算得出区域风险评估结果;并对雷击极高风险区段的地面建筑物单体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入户管线附近落雷是建筑物单体总雷击次数的主要因素;进而对雷击附近大地在高架站接触网架空地线产生的感应过电压进行了模拟计算,给出了雷击点距架空地线的距离、高架桥高度以及架空地线支柱接地电阻和间距等因素对感应过电压的影响规律。城市地铁交通全线段及差异化防雷评估技术手段,为城市地铁交通防雷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评价的模糊性,提出了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地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减少了评价中的主观影响,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公正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针对评价的模糊性,提出了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地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减少了评价中的主观影响,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公正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公路工程评标过程中难以做到公正、合理、全面等问题,提出了应用序关系分析法的评标方法;结合某工程实例,应用序关系分析法计算出各投标文件的权重排序,从而科学地确定最佳标书;结果表明:评价方法计算简便,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探讨生态系统健康概念构架的基础上,寻求生态系统健康整体性评价的合适指标.根据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目的和指标筛选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湖泊生态系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湖泊生态特征、自然功能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中筛选出23项指标,并给出每个指标的量化标准,得出了适合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一个由目标层、子系统层和评价指标层构成的3层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剖析中小城镇环境问题、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区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城镇规划指标体系和经济环境平衡K值的建立与应用,提出了规划指标指数评价法、规划指标综合评价法并重点论述了K值法的建立与应用,同时论述了K值法运用的重大意义及在规划中解决经济环境平衡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算居民休闲幸福的现状,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前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居民休闲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是采用层次分析与专家意见相结合的方法,并以此构建评价模型.最后,选取泰安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对构建的居民休闲幸福指数测算的多目标线性加权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宜居城市”评价指标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鹏  姚亦锋  张培刚 《河南科学》2006,24(1):134-137
“宜居城市”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崭新的概念,并且许多城市都把它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然而人们对于其内涵及评价的指标研究却很少.文章在总结一系列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宜居城市”的内涵;进而总结和评述了国内外在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方面的指标体系;最后介绍了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并从人的五个需求层次角度出发,提出了评价宜居城市的一系列属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