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进化的机理问题,从十九世纪以来,一直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中争论的中心问题.本世纪五十年代在苏联展开的一场争论,也是围绕着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和达尔文的突变选择论(这个名词是后来确  相似文献   

2.
赵仲池 《科学通报》1956,1(11):48-48
从中国科学院和科学出版社几年来的出版物中,反映出在学术上争论和论战很不开展。在社会科学方面,在“历史研究”上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和近代史分期问题等的讨论,在“经济研究”上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经济基本规律问题等的讨论,都只是近两年来的事,而且这些反映与实际存在着的争论问题以及争论情况相距尚远。至于在自然科学的出版物方面,学术争论的文章就更稀少。我们虽曾出版过一些“关于物种与物种形成问题讨论集”、“新细胞学说问题讨论集”,也只是苏联学者文章的译文。  相似文献   

3.
随风而来的沙漠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训明 《科学通报》2013,(14):1267-1276
沙漠化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中的研究热点,也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数十年来,甚至进入政治层面,成为各国政府、相关国际组织和学者争论的焦点.本文回顾了沙漠化概念的发展历史,从地球科学的角度叙述了沙漠化物理过程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讨论了风沙活动对沙漠化产生、发展以及逆转过程的影响机制,提出拓展沙漠化研究区域和研究视野,将沙漠化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地球科学和生物科学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对沙漠化过程作全方位解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钱时惕 《科学通报》1957,2(9):288-288
自从党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以后,学术界空前活跃。但在自然科学方面,虽然值得讨论的问题很多,却显得较为沉默。缺乏争鸣的园地,应该是原因之一。自然科学的刊物虽然不少,却很少展开问题的争论。各个学科的通报,本应是争鸣的好地方,但目前  相似文献   

5.
宇宙是唯一的吗?本文介绍近年来宇宙学和量子力学中的"多重宇宙"概念.在暴胀宇宙中,可产生巨大数量的时空区域,这些区域不仅彼此脱离因果联系,且其中所展现的物理有效理论也可能是不同的.根据量子力学中的多世界诠释,世界在每次量子测量时根据其不同结果而分裂为不同的、各自独立演化的分支,至于这些分支是否"真实存在"取决于对"存在"的理解,因而更多的是个哲学而非科学问题.由于多重宇宙的概念很难被实验或观测所检验,因此它是否是一个科学上有意义的概念也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政新 《科学通报》1975,20(6):258-258
河外星系光谱红移现象的解释,是近代天体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科学上和哲学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鉴于对红移的宇宙学解释的不满,特别是它从理论上为宇宙膨胀论提供了依据,因此国内外不少人致力于建立新的理论。唐孝威同志发表了《基本粒子演化假说和河外星系红移解释》(下面简称《解释》),进行了尝试。对此,何祚庥同志从科学上和哲学上进行了批评、之后,围绕《解释》在科学上和哲学上的正确与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综合这些意见,本文想继续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以供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张忠英 《科学通报》1980,25(18):850-850
真核细胞的出现,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上是一次翻天覆地的重大事件.因此,寻找地球上早期真核生物的化石记录,已成为当前前寒武纪生命研究中最活跃的课题之一.地球上最早的真核细胞出现在什么时候?最早的真核生物是什么?它具有什么样的形态特征?目前古生物学家和生物学家正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地质规律是地质学界和哲学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有关地球本体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虽然目前国外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但作者认为,地质规律的客观性是不容怀疑的。现在摆在地质学家和哲学家面前的任务不是讨论地质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59,4(1):7-7
1958年我国的农业生产大躍进,突破了古今中外的丰产记録,同时,对生物科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许多根深蒂固的观点和理论成为了过时旧物,不少生气蓬勃的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新的体系已经樹立,或者正在形成。1958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的土壤工作会议上,参加会议的土壤学、土壤微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科学工作者就曾经对此进行了讨论。当然,这些问题还必须很好地继续加以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现在先把他们的意见发表在这里,是为了便利大家参考、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的 6月 2 6日 ,世界各大媒体几乎不约而同的爆出一则令人震惊的科学新闻 :人类基因组草图已经绘出。消息传开 ,立即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以“破解人类基因密码将给人类带来什么”为中心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本领域专家或哲学、社会学家都纷纷卷入了所谓的基因热潮之中 ,讨论的问题涉及自然、社会、科技、政治、法律、哲学、伦理、甚至宗教等广泛领域。一时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然而在笔者看来 ,这场讨论却过多的带上了媒体炒作的色彩 ,基因科学与它引起的大争论似乎有点脱节。2 0世纪 ,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对解…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1962,7(2):49-49
殷宏章等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关于农作物群体概念的问题,近年来在农业、生物学以及哲学界中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兴趣。有关科学家和研究工作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发表很多意见,开展了热烈的争论。本书是中国科学院植物  相似文献   

12.
机器是否能思维?不知为什么现在对这个问题任何人都特别不耽心。要知道在25年前,大家用大量报道的方法热烈讨论这个问题。在报纸和杂志上争论,在无线电和电视中播送幻想小说(《机器的反抗》)——连  相似文献   

13.
在控制论的哲学-方法论问题的领域中进行着认真的研究工作。哲学的、逻辑学的、心理学的、控制论的、生物学的、生理学的著名专家都参加了这一工作。在最近十年控制论哲学问题的提法发生了某些变化。前几年,哲学家和方法论专家们把自己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解释控制论的现象上,即解释那些新的,以前还不知道的规律性上,这些规律性与复杂的和超复杂的结构与功能组织的系统等级有关,与  相似文献   

14.
《世界科学》杂志能维持到今天,并以其特色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这本刊物的周围有一批关心、支持编辑部工作的热心朋友。如果没有他们的扶助,仅靠我们编辑部3~4位同志,杂志的工作是绝难顺利开展的。在这些热心的朋友中,我首先想到了王乃粒老师。我之所以习惯称他为老师,而不是称他为王局长(王乃粒同志现为上海市旅游局局长),是因为在我与王乃粒多年的交往中,我始终觉得他更象是一位学者,一位严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国家科学院召开的国际人类基因编辑组峰会上讨论道:一位母亲痛彻心扉的呼吁,优生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哲学、伦理和道德的辩论,及某个科学领域的不确定性和规则制定的不完整性,以上这些预测了一个国际团队和三位科学家因新的DNA编辑新技术CRISPR有可  相似文献   

16.
病态科学     
Lang.  I 赵乐静 《世界科学》1991,13(6):49-55
“病态科学”一文发表在1989年美国物理学会的刊物《今日物理》第10期上.本刊特将此文翻译摘登,以飨国内的读者.该文自发表后,已引起不少反响,不少人认为朗缪提出了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而且还联系了当前科学研究中的实际,但也有人担心这会影响科学上不同学派之间的正常争论.我们认为,必须将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病态科学区分开来.不能将一切错误都归结为病态科学.但另一方面,从大量科学史中的例子,包括我国科学发展中出现的事例来看,病态科学提出的确是一类真实的并且产生影响的社会现象.正视它,研究它,并从中吸取必要的教训,正是为了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而引起国内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正是编者发表此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静态理论熔体内柔性大分子的组织是长期(1950~1970)争论的对象.此后,通过中子散射实验,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弄清楚了.这些实验可以澄清在未标记链形成的海相中某一标记(例如氘代)链的构象.对于基本上单分散的熔体,有下列两个主要结果: (a)分子链本质上是理想的高斯链; (b)每一链与另外许多链交叠. 起初,十分令人吃惊的是在此种强相互作用体  相似文献   

18.
黄谷 《科学通报》1956,1(10):68-68
1956年8月10—25日,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邀请了各方面有关专家,在青岛开了一个遗传学座谈会。生物的遗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命现象,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中牵连很广的一门学科,因此应邀参加座谈会的除遗传学家以外,还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昆虫学、细胞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各方面的专家。他们有的来自科学研究机构,有的来自高等学校。正式出席的有科学院、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农业部、林业部等各个系统的科学工作者43人,列席和旁听的先后有73人。遗传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是很复杂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中,甚至于是科学中,争论最多的一门科学.近年来对遗传学中的摩尔根学派的学说有过不少的批判,曾经错误地将摩尔根学  相似文献   

19.
米丘林和他的学生们的研究工作,在植物试验方面,用新的方式提出了并且解决了许多遗传及共变异的问题。大家知道,这些研究工作,对於整个生物科学,特别是对於生物科学里像生物界的进化和和物种形成、控制整个有机体以及有机体的个别特征的个体生长和发展、性过程和受精作用的本质等等重要的问题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农畜繁育学说方面,这首先是意味着必须批判性地来检查许多从魏斯曼—摩尔根主义那里抄袭来的,并且在良种繁育工作者之间已经传播得相当  相似文献   

20.
人类思维计算机仿真的前景和限制取决于人类思想的概念。就计算机仿真的目的而言,我们将思想定义为对事件进行符号化的过程,然后用各种逻辑的及非逻辑的推论将这些符号进行演算。将思想这个概念会同某个哲学体系一起来考虑看来是合理的,因为概念的形成、判断、推理及问题求解都是一些哲学问题。在本文中讨论了一个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法,这些解决方法是由一些最重要的哲学体系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