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对盐酸环丙沙星(CPF)透皮剂的透皮促进剂的选择、透皮剂的制备和稳定性、以及三种CPF皮透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二甲基亚矾(DMSO)、月桂草氮酮(AZ)、AZ+丙二醇(PG)对CPF经皮渗透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作用强度依次为AZ+PG>AZ>DMSO;CPF透皮剂的稳定性及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效果以AZ+PG组最好,治疗有效率达92.65%.  相似文献   

2.
利用元素分析、IR、1H-NMR和13C-NMR等方法对比索洛尔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促渗剂对比索洛尔贴剂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以离体豚鼠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通过体外渗透性实验对含不同促渗剂的几组比索洛尔贴剂进行了透皮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体外渗透曲线符合零级方程(Q = k·t),含3% 月桂氮酮(Azone)和10% 肉豆蔻酸异丙酯(IPM)的复合促渗剂的比索洛尔贴剂具有良好的透皮性能。将加入复合促渗剂的贴剂中比索洛尔的透皮速率与不加促渗剂贴剂的透皮速率比较,贴剂中药物的透皮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黄体酮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黄体酮透皮吸收过程中,影响黄体酮透过量的促渗剂因素,运用药物透皮吸收的试验方法和数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建立了一个黄体酮透皮吸收体外试验模型,为黄体酮透皮治疗系统应用于临床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以水难溶性锌盐(共轭亚油酸锌)及水溶性锌盐(葡萄糖酸锌)为目标药物,考察氮酮、油酸、二甲亚砜、尿素、谷氨酸钠5种常用透皮促进剂对形成凝胶剂、油溶性膏剂经皮渗透性的影响。制备两种锌盐的凝胶剂和乳膏剂,采用Franz扩散池和离体小鼠皮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测定一定浓度透皮促进剂下,10 h锌盐的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Q)。结果 3%二甲亚砜对共轭亚油酸锌凝胶剂增渗比EF最大,为2.68;2%谷氨酸钠对葡萄糖酸锌凝胶剂EF最大,为2.19;而3%二甲亚砜对形成膏剂的两种锌盐促透效果最好,共轭亚油酸锌膏剂EF为2.65,葡萄糖酸锌膏剂EF为2.87。说明在水润湿的凝胶剂中,二甲亚砜为水难溶性锌盐的最佳促进剂,谷氨酸钠是水溶性锌盐的最佳促进剂;二甲亚砜为膏剂中锌盐经皮渗透性较佳的透皮促进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吸收促进剂(简称促透剂)用量对透皮贴剂中压敏胶黏附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Plurol?Oleique CC497为模型促透剂,两种不同内聚力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为模型压敏胶,制备不同促透剂用量的贴剂,测定初黏力、持黏力、180°剥离强度和流变学参数。利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压敏胶玻璃化转变温度;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促透剂与压敏胶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 随着促透剂用量的增加,两种压敏胶初黏力提高,持黏力下降,高内聚力压敏胶在高促透剂用量下黏附性能仍较好。促透剂的加入会降低压敏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加压敏胶分子流动性。红外光谱结果显示,Plurol~?Oleique CC497与压敏胶间可能发生氢键作用,破坏了压敏胶聚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黏附力发生变化。结论 促透剂的加入会增加压敏胶的黏附性失效风险,在高促透剂用量下,应选择高内聚力压敏胶制备透皮贴剂。  相似文献   

6.
左旋咪唑透皮涂布剂(驱虫精)是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和四川乐山制药厂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经皮肤给药治疗猪蛔虫病等肠逍寄生虫病的兽药新剂型,最近经四川省农牧厅畜牧局批准在乐山制药厂正式投产。透皮涂布剂为液状,外形虽与外用药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芙蓉乳腺宁凝胶膏剂的促渗剂。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醋酸纤维素膜为透皮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吸收液中穿心莲内酯的含量,考察含有不同促渗剂的芙蓉乳腺宁凝胶膏剂在24 h的单位面积累计渗透量及渗透速率常数,筛选促渗剂的种类及用量。结果 3%丙二醇对穿心莲内酯促渗效果较好,24 h单位面积累计渗透量为513.475μg·cm~(-2),渗透速率常数为22.289μg·cm~(-2)·h~(-1)。结论当促渗剂为3%丙二醇时,芙蓉乳腺宁凝胶膏剂体外透皮效果较好,3%丙二醇可作为芙蓉乳腺宁凝胶膏剂的促渗剂使用。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给药方法相比,透皮给药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血药浓度相对稳定,避免肝脏首过作用,减小由于代谢不同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小毒副作用。有关的研究认为,现用药物的2/3有可能发展为透皮吸收剂型。但透皮给药必须克服完整皮肤首先是角质层的正常屏障机能,因此合理使用安全有效的促渗剂,才能使多种药物皮肤给药成为可能。我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几种新合成的促渗剂对具有清热去火、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氮酮对复方斯亚旦生发酊中苦杏仁苷透皮吸收性能的影响,并寻找最佳的促透剂浓度,本文采用Franz扩散池法,进行大鼠皮肤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以接收液中苦杏仁苷含量为检测指标,用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透过的苦杏仁苷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当接收液为生理盐水时,氮酮的最佳促透浓度为4%,透皮速率为15.74μg/(cm2.h);当接收液为甲醇-水(30∶70)时,氮酮的最佳促透浓度为3%,透皮速率为11.26μg/(cm2.h)。证明氮酮对复方斯亚旦生发酊中苦杏仁苷的透皮吸收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右旋布洛芬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验证了透皮吸收促进剂对右旋布洛芬从贴剂中透皮递送的增强作用,探讨了开发面向骨关节疾病的右旋布洛芬透皮贴剂的可行性.以Eudragit E100为基质制备了右旋布洛芬贴剂,利用HPLC-UV建立并验证了右旋布洛芬及其贴剂的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通过SD大鼠腹部皮肤的透皮实验,验证了右旋布洛芬贴剂的透皮递送效果,并对肉豆蔻酸异丙酯、氮酮、异丙醇和油酸等渗透促进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右旋布洛芬贴剂质量稳定,含量均一度高,可在12 h内实现零级缓释;加入渗透促进剂可增强右旋布洛芬从贴剂中透皮递送能力,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5%的IPM后,12 h右旋布洛芬累积透过量达(212.37±41.49)μg/cm~2,药物透皮稳态流达(17.70±3.26)μg/(cm~2·h),显著增大了右旋布洛芬的透皮吸收,并优于加入其他促渗剂组(t检验).  相似文献   

11.
实物教学法是以实物作为教具,通过教师向学生展示,以及学生自己的观察、体会,以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学习到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及探究新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这一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及气体剂型等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实物教学法在药剂学不同章节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消除炼焦生产中煤焦油乳化的现象,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煤焦油的乳化机理及各种对焦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焦油和氨水形成了以碳质粉末(煤粉+焦粉)为乳化剂的、稳定的、油包水(W/O)型乳状液;其稳定性会受到乳化剂的粒度、组成、剂量以及分散相组成等因素的影响:乳化剂越细、乳化剂中煤粉的比例越大、乳化剂的剂量越大,煤焦油乳状液就越稳定;乳化剂的剂量越大,煤焦油乳状液的粘度就越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焦油乳状液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选淋必通颗粒的成型工艺,以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溶化性4项的总评OD值作为总评价指标,以辅料用量、乙醇体积分数、乙醇使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出淋必通颗粒的成型工艺。结果表明,淋必通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m(干膏):m(糊精)为1:1,乙醇体积分数为90.0%,乙醇用量为每10.0 g干膏粉加90.0%的乙醇6.0 g。总评OD值均值为0.740 1,与预测值0.766 3相当。该方法预测性强,稳定性好,制备的淋必通颗粒具有成型率高、流动性好、抗吸湿性强及溶化性好的特点,为该复方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选淋必通颗粒的成型工艺,以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溶化性4项的总评OD值作为总评价指标,以辅料用量、乙醇体积分数、乙醇使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出淋必通颗粒的成型工艺。结果表明,淋必通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m(干膏):m(糊精)为1:1,乙醇体积分数为90.0%,乙醇用量为每10.0 g干膏粉加90.0%的乙醇6.0 g。总评OD值均值为0.740 1,与预测值0.766 3相当。该方法预测性强,稳定性好,制备的淋必通颗粒具有成型率高、流动性好、抗吸湿性强及溶化性好的特点,为该复方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类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为催化剂载体,通过加热回流的方式将CdS负载到ZIF-8上形成CdS/ZIF-8半导体光催化剂,用XRD,SEM,BET,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结构分析.用罗丹明 B(RhB)溶液模拟印染废水,探究CdS的负载量、催化剂投加量、溶液初始浓度、pH等因素对废水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Cd...  相似文献   

16.
细集料泥土含量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稳定性试验,研究细集料泥土含量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中泥土质量分数与泥土塑性指数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显著;细集料泥土质量分数的临界值为2%,当超过2%时会明显降低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随着细集料中泥土质量分数的增加与塑性指数的提高,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增强.通过使用沥青对细集料进行预处理和添加消石灰可以解决细集料泥土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以钛硅分子筛(HTS-1)作载体,制备Cu-Mn-Ce/HTS-1负载型催化剂。构建臭氧- Cu-Mn-Ce/HTS-1催化臭氧化降解体系,考察对象为布洛芬模拟废水,在不同催化性能条件下用Cu-Mn-Ce/HTS-1对布洛芬废水进行处理以探究不同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催化剂进行XRD、TEM和BET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在反应初始溶液pH=7、臭氧投加量为30mg/min、Cu-Mn-Ce负载量为20%及催化剂投加量为0.75g的条件下,布洛芬废水中TOC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5.4%。Cu-Mn-Ce/HTS-1催化剂重复利用实验表明经使用3次后,废水中TOC的去除率仍然能达到79.1%,表明该催化剂的稳定性和较重复利用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业连轧生产线的低氧压法, 通过控制含锰冷轧板的气氛露点制备了纳米氧化锰磷吸附剂, 并研究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纳米氧化锰磷吸附剂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最佳吸附时间为24 h, 最佳投加量为3.6 g/L, 且在强酸环境下有着非常优秀的吸附性能; 试验所得数据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良好, 在温度为30 ${^\circ}$C, pH值为1.5的环境下其最大吸附能力约为8.3 mg/g.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出n型半导体氧化物ZnO纳米粒子.通过XRD、TG—DAT等手段对该氧化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XRD物相分析表明该产物为六方晶系;TG—DAT表明前驱体碱式碳酸锌分解生成ZnO的温度为239℃.研究了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光照等条件对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验证了其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用量及紫外光照射下,530℃焙烧得到的ZnO纳米粒子对活性翠蓝K—GL、活性染料B—RN有极强的光催化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