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光滑烟叶产生原因及其内在品质的分析,探讨具有不同外观特征的光滑烤烟与烟叶品质的关系及其规律,提出光滑类烟叶在实际操作中的合理分组及定级方法;为烤烟生产、收购提供实用性的技术策略,为卷烟的工艺配方和低质烟叶的合理利用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烤烟烟叶中C1 —C8 低级脂肪酸的含量,结果发现,质量好的烟叶比质量差的烟叶所含低级脂肪酸总量要高一些,一些脂肪酸能减少烟气的刺激性使烟气柔和。  相似文献   

3.
祁秀香  柴元武 《河南科学》1999,17(4):392-395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区不等级的烤烟烟叶中C1-C8低级脂肪酸的含量,结果发现,质量好的烟叶比质量差的烟叶所含低脂肪酸总量要高一些,一些脂肪酸能减少烟气的刺激性使烟气柔和。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烤烟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有所差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新品系C2在龙岩烟区适宜的播栽期.结果 表明,C2品系在11月中旬播种,2月上旬移栽,在株型、叶型、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以及烟叶内在品质上均较好,能够较好体现当地清香烤烟特色.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烤烟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有所差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新品系C2在龙岩烟区适宜的播栽期。结果表明,C2品系在11月中旬播种,2月上旬移栽,在株型、叶型、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以及烟叶内在品质上均较好,能够较好体现当地清香烤烟特色。  相似文献   

6.
 以延边大田种植的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试材,于2007—2008年研究了烤烟成熟过程中,烤烟化学成分、物理性状和香气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叶龄65d时烟叶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物理性状表现最佳,香气物质总量、新植二烯以及其他香气物质含量较高,棕色化产物类和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含量增幅较大,感官评吸得分最高,香气质感较好,香气量足特征较为明显,香气质量较优。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当吉烟9号叶龄在65d时,烤后烟叶品质最好,烟叶采收时期最佳。  相似文献   

7.
不同苗龄烤烟在最佳移栽期移栽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适宜于寻甸县烤烟在最佳移栽期移栽时的最佳苗龄期,在寻甸县不同生态区进行小区试验,设6个苗龄时期:30天、40天、50天、60天7、0天8、0天,研究不同苗龄时期移栽对烟株农艺性状、烟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播种期条件下,苗龄在70天移栽时,在产量、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内在质量都比其它几个处理得好,其次是60天移栽的烟苗.寻甸县烤烟苗龄70天并在最佳移栽期移栽,这时期移栽的烤烟经济效益最高,过早或过晚移栽则会影响烟叶品质,降低烟叶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烤烟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有所差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新品系C2在龙岩烟区适宜的播栽期。结果表明,C2品系在11月中旬播种,2月上旬移栽,在株型、叶型、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以及烟叶内在品质上均较好,能够较好体现当地清香烤烟特色。  相似文献   

9.
(40级)烤烟烟叶质量分析与配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华 《河南科学》1999,17(1):105-110
本文对河南,山东省区的烤烟烟叶进行了化学分析和感官质量鉴定。结果表明,以中部桔黄色烟叶的各项化学成分较为协调吸味品质好,可作为高档烤烟型郑烟的主料烟;上部烟的高等级烟叶可作高档烤烟型郑烟的主料烟;下部烟下作为烤型卷烟的填充料。  相似文献   

10.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以小麦、黑麦草、豌豆、苕子、油菜、大蒜等作物以及冬闲作为烤烟前茬,研究不同前茬对攀枝花烟叶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前茬种植黑麦草、豌豆、油菜有利于种植出烤烟中棵烟;前茬种植黑麦草、苕子、油菜能收获更高的经济效益,但前茬冬闲和种植黑麦草、小麦更能彰显攀西烟叶清香型风格,生产上推荐烤烟前茬种植黑麦草。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云南烤烟香气物质含量状况、不同烟区间差异及其生态生理学原因,在选定的云南12个植烟州市,对5个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石油醚提取物质量分数与品种和区域生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石油醚提取物质量分数在各产区之间存在差异,变幅为3.370%~7.340%,昭通烟叶质量分数最高,达5.971%,曲靖烟叶质量分数最少,仅为4.888%;②各品种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中以K326最高,云烟97最低,品种间差异不显著;③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与区域生态因子如大田期总日照时数、土壤pH值、氯离子含量等有关,拟合曲线方程的决定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减轻烟农种植烤烟的劳动强度,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方法:通过对地膜标记等距移栽技术试验大田生长情况和烘烤烟叶质量的调查。结论:该技术实施,降低烟农劳动强度,烟叶产量较高,烟叶光照充足,烘烤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模式对烤烟生产中栽培土壤养分变化及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采取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1 9月下旬深耕播黑麦,翌年3月底将黑麦掩青,然后整地栽烟;2 9月下旬深耕起垄播黑麦,烤烟移栽前10d用除草剂将黑麦杀死、免耕、直接栽烟.以目前常规烤烟栽培方式作对照,进行烤烟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养分流失和烤烟产量和质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与常规耕作模式相比,保护性耕作能减少径流的冲刷,从而减少土壤养分流失.与对照相比,两种保护性耕作黑麦掩青或杀青覆盖能够为烤烟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提高烤烟的经济性状.黑麦掩青或杀青处理烟叶使产量和产值显著增加,烟叶产量分别提高2.56%和1.75%,产值分别提高4.77%和1.92%;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加趋于协调,并以9月下旬深耕播黑麦,翌年3月底将黑麦掩青,然后整地栽烟效果最好,每公顷增加产值2 067.8元.  相似文献   

14.
培育壮苗是烤烟生产关键性的基础环节,是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前提。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洋县烤烟直播漂浮育苗中包衣种子喷水裂解、点种后托盘入水时机以及河沙替代基质对烤烟包衣种子出苗率和壮苗率的影响,旨在探索出适合洋县烤烟壮苗培育配套技术措施,降本增效,提高烟叶生产质量,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烤烟烟叶的分组依据主要有烟叶的部位和颜色,传统的分组方法主要是依靠人的感官(视觉、触觉、嗅觉)进行分组评判,这种评判方法主观随意性强,容易受到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福建三明产区的K326烤烟,除完熟组以外的7个主组共78片烟叶提取外观特征,包括烟叶的几何特征(如长度、宽度、伸缩度、面积)和颜色特征(如色调、饱和度).将传统烟叶分组中定性的分组因素量化,再经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判断烟叶的组别,为烟叶进一步精准化分级做准备.分组实验的正确率为91.30%,已经达到了人工分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收成熟度对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核心要素,明确适宜的采收成熟度对提高烟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采收成熟度的烤后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近红外测定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成熟度为适熟时期的中部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为31.8998%和24.3905%;烟碱含量2.6628%,总氮含量1.9317%,氯含量0.2479%,钾含量2.0454%,其化学成分最为协调,最符合优质烤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烟叶品质,防治烟叶细菌性病害,帮助烟农降低烤烟生产成本,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增加烤烟种植经济效益。2009年我们在新民镇正全烟叶合作社牯牛山生态烟示范区开展了微生物生态烟种植试范。试范技术由正全烟叶合作社烤烟生产技术人员张伦负责。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不同稻草还田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有利于烟株正常落黄成熟,落黄层次分明,同时对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降低烤烟根茎性病害发生、提高烟叶产质量有较大的作用,且随稻草还田量增加,烟株根茎性病害发病程度也减轻。在烟叶生产中,为有效保证稻草还田的效果,以本田块2/3100%鲜稻草还田为宜。  相似文献   

19.
烤烟烟叶的分组依据主要有烟叶的部位和颜色,传统的分组方法主要是依靠人的感官(视觉、触觉、嗅觉)进行分组评判,这种评判方法主观随意性强,容易受到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福建三明产区的K326烤烟,除完熟组以外的7个主组共78片烟叶提取外观特征,包括烟叶的几何特征(如长度、宽度、伸缩度、面积)和颜色特征(如色调、饱和度).将传统烟叶分组中定性的分组因素量化,再经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判断烟叶的组别,为烟叶进一步精准化分级做准备.分组实验的正确率为91.30%,已经达到了人工分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山地醇甜香烟叶及省外各特色区域烟叶为样本,研究5-羟甲基糠醛在各样本中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旨在为贵州山地醇甜香特色烟叶生产及卷烟企业采购优质烤烟原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