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在既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条件下,产业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路径和资源利用方式的集成,"双绿模式"是新疆煤化工产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影响煤化工产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环境约束、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技术创新等等,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上述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本文针对新疆区域特点,提出具有"绿洲经济、绿色化工"内涵的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双绿模式",从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和产业布局三个方面讨论新疆煤化工产业低碳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煤化工工程也发展迅速.由于煤化工产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再加上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煤化工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煤化工技术是以洁净煤技术为基础,是一种煤化学加工转化技术,可以通过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来产出新的能源和产品,但是煤化工的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加强对我国煤化工工程的工艺流程研究,不仅可以综合利用资源,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还能够保护环境,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分析了我国煤化工工程的工艺流程,介绍了煤化工产业在我国的应用,阐述了煤化工的意义,以及未来煤化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历史悠久,逐渐形成了传统煤化工与现代煤化工协同发展的格局,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文章分析了安徽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论述了安徽省发展煤化工产业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煤化工产业,突破两淮矿区高灰熔点煤气化技术、提高本土煤利用率,加快建立和健全煤化工标准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安徽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始终坚持"全省抓创新、优先抓转化、重点抓产业、突出抓项目、关键抓结合"的总体思路,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举措,作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抓住推进转化的关键环节,明确导向,创新方法,努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贡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社会财富。明确推进转化的导向。一是政策支持导向:"造血"。  相似文献   

5.
芜湖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目标要求,以强化自主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主线,继续围绕产业、科技、人才和改革四个方面,不断深化突出"为‘445’产业和首位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这一中心,牢牢抓住"创新主体培育、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互联网产业加速发展的契机。基于供给侧视角,从"新经济"的功能性平台与"新业态"竞争性产业两个入口探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认为互联网产业作为基础功能性平台,其发展方向须围绕功能稳定性、接口包容性、平台覆盖性和服务扩展性展开;作为产业形态的互联网产业,其发展需沿技术推进维度、业态发展维度和生态演进维度三个层次推进,从而实现市场供需、商业模式和业态融合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全省技术市场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为主线,加速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技术转移体系,全省技术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技术交易规模稳步提升。2014年,全省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达169.83亿元,技术吸纳合同成交额达127.91亿元,保持了技术市场"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增长势头,为"十三五"时期技术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  相似文献   

8.
科技成果转化难是长期以来制约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瓶颈,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中梗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围绕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技术成果方、技术需求方、技术服务方三个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萧山临江高新区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围绕新能源运输装备产业为核心的"5+3+1"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全面推进高新、高端产业大集聚。一是更名为省级高新区;二是向国务院申报了国家高新区,并通过了科技部等部委领导和专家的评审;三是被省政府命名为省新能源运输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坚定高新区发展方向,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新区就是要又高又新。萧山临江原来是工业园区,按照区委提出的"临江要争创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国家高新区"这个要求,在思想认识上积极转型,抓住第三次工  相似文献   

10.
杨志英 《甘肃科技》2010,26(18):1-2,15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生产化学产品的过程,拥有能源替代和能源清洁的优势。甘肃省煤炭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坚实基础。对甘肃省的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技术需求和建议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安徽科技》2015,(4):10-11
<正>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与平台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为服务全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人才库""创新源"和"智囊团"的作用。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是全国创办最早的。近20年来,围绕茶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次党代会等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全省科技"四会"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全省抓创新、优先抓转化、重点抓产业、突出抓项目、关键抓结合",下好创新"先手棋",为建设创新型"三个强省"做  相似文献   

13.
<正>在4月25日召开的厅市共建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专家评审会上,我市与省科技厅共建的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专家评审通过,标志着全省第一个厅市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将在宜宾落户。智能终端是新一代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市委、市政府围绕全省"5+1"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智能终端产业,经过两年多的引进培育,我市智能终端产业已形成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态势。厅市共建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作为立足宜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背景下,现代煤化工依托自身的清洁发展优势、技术集成优势、一体化联合发展优势等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当前产业投资巨大、效益不确定性、下游需求发展不同步等背景下,现代煤化工发展逐步呈现出艰难步伐,研究煤化工发展前景指导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综合分析煤化工发展的优势、瓶颈,长远来看,煤化工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建设正深入推进,通过多项举措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把人工智能作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打响上海"四个品牌"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先战略。聚焦国家战略,2018年,上海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国家重大任务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战略布局和攻关力度不断强化,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提速,一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以实现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围绕煤层气产业、煤电产业、煤焦化产业、煤化工产业、煤机产业、煤基新材料产业、富碳农业产业7个产业开展研究。探讨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榆林市府谷县以新区、清水川工业园区和皇甫川工业园区为基础,建设全省第一个在县(区)内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府谷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紧紧围绕"四转四升"发展战略,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产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了煤电、煤化工、冶金、建材和新材料等产业。批复的府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48.87平  相似文献   

18.
分本文以世界能源发展的现状为背景,结合我国油、气短缺,煤炭相对丰富的国情和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分析了有关煤化工产业政策,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高煤炭质量和煤炭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煤炭开发利用中污染物排放从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角度,引出了"洁净煤技术"这一概念,综述了煤的转化利用技术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应用: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等煤化工领域的技术进展及产业现状,并对其中几种具体的前沿技术进行了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是国家战略,德清县作为首批示范县,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深化"德清模式",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绿色生产力,当好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排头兵、先行者。一、坚持放大优势,找准成果转化"新方位"近年来,德清县以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实验  相似文献   

20.
科普视窗     
<正>首个国家级大数据集聚发展示范区落户贵州近期,经国家工信部批准,首个国家级大数据集聚发展示范区——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区落户贵州。该示范区以"云上贵州"系统平台作为数据开放的基础性平台,以"7朵云"单位的数据迁移为示范。未来三年,贵州省将通过"内容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产业路径,实现数据到金融的加之转化,以数据流吸引资金流、人才流等各种要素的持续聚集、推进大数据产业进入发展新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