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学物理实验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开设的实践类必修课程,是充分发挥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课堂。更新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构建创新实验实训体系,设立开放探究创新实践实验室,组织实施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学科竞赛项目,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全过程,突出学生探索性、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对工程训练教学中项目带动对实验室开放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的开放有效管理举措,如实验室分级准入管理、学生协助管理和实验室开放信息化管理;介绍了厦门理工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利用工程训练课内项目教学、开放性实验、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形式,开展项目带动教学及其实验室开放情况。项目带动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实验室开放。相关研究实践为实验室开放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教学实验室时间、空间以及实验项目的限制,为学生创新竞赛及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平台,该文提出了开放型创新实验室分层次教学、教导员辅导、高年级带低年级、创新创实验项目申报与制作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形成了"四年连动、逐层递进、自主开放、以赛促学"的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了创新能力锻炼、创新竞赛与项目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竞赛、创新创业能力及科研思维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内江师范学院数字仿真与数学实验示范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为背景,针对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要求,文章提出了以项目和学科竞赛为抓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能力为导向、以项目以及学科竞赛为驱动满足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力提升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学院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所属的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实践基地,但此类开放实验室目前存在着管理制度滞后和模式陈旧、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积极性不高等亟待解决的运行机制问题。以浙江科技学院创新工坊的建设与运行为例,通过对其"以凝聚或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素养人才为目标;以机电作品创新设计制作为主要内容;以相关学科竞赛项目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建设、自行使用、自我管理、全校共享的模式进行运作管理"的运行机制与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特色人才的新模式。通过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学科竞赛紧密结合,使创新工坊聚集了具有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的学生,促使学生树立基于创新的创业思维,为创业打下夯实的基础,从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程测绘行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就业形式的日益严峻,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技能要求已使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以校内课程实践教学实训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学科竞赛项目为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指导教师团队和工程测量开放性实验实训资源为载体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层递进施教,完善、创新技能考评和心理素质锻造机制,按照全过程训练、分阶段实施的步骤促进学生专业技术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开放性创新实验已成为高等学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吉林大学测绘工程实验中心依托开放创新实验平台开展基于测绘技术的学科交叉开放性创新实验。构建地学背景下多学科交叉的实验模式,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能力;基于测绘新技术应用设计实验课题,提高学生创新实践技能;以问题主导的课外实践探究作为实验方式,训练学生创新研究思维;通过全方位开放进行实验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效果良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文中以实验室开放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科竞赛和考研就业为激励,以跨系院指导教师团队为保障,构建了以竞赛驱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开放实验融入课程当中,形成了"开放教学、分级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竞赛培养教学"的开放共享教学模式,将信息化时代的网上教学、移动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建立了开放共享型电类实验信息化教学体系,构建了由"基础型实验、设计型实验、综合型实验、竞赛型实验、创新型实验"5个层次实验分级教学金字塔,将理论与实践、基础与综合、软件与硬件、竞赛与创新实践、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平台,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1年的理论研究和2年的教育实践,提出并完善了一种新的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应赛教育模式和实践步骤,以国家级竞赛奖项、软件专利、省级优质在线课程立项和国家级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数量证明了本成果的可行性、创新性与师生互益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改善水族箱造景实践教学条件,组织课程实习,开展造景案例教学,引入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依托学生社团开展造景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竞赛以及指导和鼓励学生申报水族类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构建了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造景能力提升的新型模式。解决了专业课程学时压缩后实践教学不足、教材专业知识更新慢、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不足以及实践教学条件与人才培养要求不匹配等问题,促进了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的有效提升。希望这种专业技能强化培养的模式能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学科竞赛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作用,以西南大学学科竞赛为例,分析了构建多学科竞赛平台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阐述了通过多学科竞赛平台开展学科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以多学科竞赛平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促进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网上创意设计平台开发的创新实践经验,阐述以项目实践搭建学生的创新、创业平台.探索全新的“职业体验式,,的项目实践教学模式。以创意设计平台的真实项目实践为载体,构建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网络创业平台、工作室项目实训教学的“职业体验”积极探索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探讨一种全新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校内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广西民族大学充分利用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完善与学科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为切入点,以打造校内实践项目和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强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为保障,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搭建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与环境。  相似文献   

15.
赵苍荣 《科技信息》2012,(6):119-119
根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的竞赛特点,本文针对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理念的创新、赛事平台的构建方面,论述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具体措施。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有效促进了电气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包括实验项目、实验室开放、实践实训、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对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塑造的核心,而测控专业实践环节的有效设置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纵观测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递进式实训体系、实施培训工程、竞赛、项目实践多维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单片机课程教学过程中,仅靠理论教学或实验教学环节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应用能力,必须加强实践环节使之贯穿单片机教学活动全过程,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验环节,实验教学中加强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率,通过课外的课程设计、学科竞赛、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活动加强工程项目的训练,构建形成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工程技能三位一体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驱动能力,探索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培养路径,在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提升方面,提出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能力素质教育,可以通过专业教学、实践教学和创业就业教育“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多渠道开展厚植创业就业实践基地,构建大学生能力素质建设系统,采用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科研创新素养和创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整合实验竞赛模式 促进实验教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科实验竞赛为载体,在整合原有精品实验竞赛项目的同时,开设具有创新性、培养学生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实验竞赛项目,统一实验竞赛活动时间,建立、健全实验竞赛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建立实验竞赛的长效发展机制,开展"实验竞赛月活动"。总结经验创新思路,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