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月食的观测对太阳物理学、天文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然而准确的日月食预报却离不开日月食限的计算.本文研究了日月食计算方法,力求简单易懂,以便于课堂教学和进行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2.
交食预报中的时制问题是崇祯改历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在改历之初曾引起过专门讨论。通过对其间西法推算的24次交食预报分析发现,西法预报交食所用时制不仅经历了从算外到算内再到算外、从九十六刻制到百刻制再到九十六刻制的转变,而且其使用百刻制中小刻的位置也比较特别,这说明历局在交食预报上并未实现时制的前后统一。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对这些预报的精度进行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日月食通常成对发生。在每年2次、每次为期约34天的交食季里,太阳、月亮和地球几乎排列成行。此外,能形成月食的满月与日食的新月,间隔比14天多一点。通常每个交食季,都会出现一例日偏食或月偏食。然而有时候在某个交食季里,如果新月与满月的排列非常相近,就有可能产生一对日全食(或日环食)和月全食。例如在目前这个交食季里,接续在5月26日的满月全食之后,在近北极区的月影带里,新月产生了一例日环食。这幅摄于6月10日的影像,就记录了从美国东北部的康涅狄格州史崔特弗镇的钓鱼码头看出去,此次日食事件的日出带偏食景观。  相似文献   

4.
从《西洋新法历书》中辑录出明末历争中的日月交食记录,并对其进行现代时制换算和精度分析,从而考察西法和大统历在明末的交食预报精度以及当时的观测精度,指出西法在明末历争中预报交食并非如其所说的“密合”,而是存在着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5.
崇祯改历期间西法所报交食时刻始终采用百刻制纪时,且遵循小刻在大刻之后的传统。崇祯改历中的交食测验受到天气、计时和观测工具、管理者所认可的误差标准等因素影响,不能仅依据西法所报交食时刻考察西法预报的精度。崇祯改历并不缘起于西法推算崇祯二年日食优于《大统历》;崇祯改历中交食测验"与天密合"的标准与当代科学对精确度的追求不同,改历中各家交食测验较量的本质是测得何种历法误差最大。  相似文献   

6.
该系统是把藏文历算这一古老的自然科学成果用现代化工具来处理。日、月食预报是《时轮历精要》的核心部分,该系统的用户界面用 foxbase+(2.10)编写,核心程序用 pascal 计算机语言编写,用藏、汉两种文字显示预报结果:交食时间、食分大小、经食时间、入食方向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马伟华在《崇祯改历期间西法所报交食时刻再辨析》的主要观点提出商榷,即崇祯改历期间西法交食预报计算交食时长忽略小刻与百刻制中初刻作为小刻且在后;并在此基础上反驳该文的最终结论。然后,文章讨论了崇祯改历期间交食记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利用这些史料需要非常谨慎。另外,文章还探讨了关于利用现代天文理论值分析古代天象记录的合理性问题。最后,通过研究崇祯改历期间交食观测使用仪器的情况对当时西法是否采用九十六刻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借鉴《大统历》的基础上,研析并较正了《授时历》“步交食”术文;同时根据《授时历》的平、定朔(望)推步,完整地给出其交食推步步骤和一般方法;用《授时历》推步和现代计算结果对部分交食记录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比较可得出古记录是观测实录还是预报结果,以及其中是否存在人为等因素,指出本文给出的《授时历》交食推步法确是其时天文官所用之法  相似文献   

9.
藏族在天文历算学方面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长期的实践经验.其采用描述式的算法,通过口诀、表格、事例进行推算.文章给出日月食预报的计算步骤及一些重要数据的算法设计.  相似文献   

10.
明末因传统的《大统历》预报日月食屡屡不准,徐光启力主聘请在华的西方传教士翻译西方天文数学著作《崇祯历书》,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最大的引进项目.对这一引进项目进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设计的食分算法与食限的大小及定义方式密切相关,而后者又受到月亮视差的影响,因此,传统历法中日食食分的计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日食食限定义为日食视食甚时刻视月亮到视黄白交点的距离,使得他们所设计的日食食分算法具有明晰的天文意义。在论述中国历法家对日食食限的定义方法以及基于这种定义而给出的简明的日食食分算法的基础上,将中国古代日食食限与食分算法的历史沿革划分为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起讫算法是为了计算日食的初亏和复满时刻而设计的,该算法为《皇极历》所首创,此后历法均有涉及.通过构造日食起讫算法的理论模型,证实日食起讫算法应与月亮视差有关,中国古代的历法中,只有《钦天历》设计的日食起讫算法成功地考虑了月亮视差,由此指出中国古代日食起讫算法的一个缺陷.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利用一个通过改进的高精密扭摆对1984年11月8日至9日武汉地区半影月食的观测结果,尽管这次的测量精度比Sax1原来的精度要高近三个数量级,但没有观察到如Saxl所报道的引力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清代地方志中月食记录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代计算程序进行全面验算,得出清代地方志中月食记录的可靠率最高为83%.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清代交食史料的原始文献以及目前对这些史料的整理和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细致的文献分析和研究,参考前人的已有工作并结合当代日食计算程序,逐条对两汉时期保留的日食记录的可靠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讨论,指出了前后<汉书>、前后<汉纪>、<通志>、<世史正纲>、<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以及地方志等诸多文献中一些记录的错误情况,分析了一些错误的原因并予以修正.在此基础上指出,汉代在日食的观测和记录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最后采用汉代历法家的思路,利用可靠日食记录对<三统历>、<四分历>的合朔推算精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三统历>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后天问题,并且在东汉初期变得非常严重,<四分历>虽然通过历元的调整暂时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该历法所取得朔望月长度并没有实质进步,所以,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清代交食史料的原始文献以及目前对这些史料的整理和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1997-03-09日全食的甚低频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97-03-09发生日全食期间,在河南省新乡市对Alpha甚低频(VLF)信号的观测试验发现,日全食对VLF信号传播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明显引起VLF相位滞后.讨论了日全食对VLF信号传播影响的机理,并用"波导模"理论对这种影响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VLF传播路径穿越日全食主食带的情况下,VLF相速比正常情况减小的最大值约为0.101%~0.118%;VLF传播路径穿越80%日偏食带的情况下,该值约为0.064%~0.082%.  相似文献   

19.
“授时历议”见于《元史·历志》,是一篇用以阐述《授时历》(元代郭守敬等编制,行用于AD1281—1644)博大精深的长篇论文.通过对其中“仲康日食”记录的研究得出:1)“仲康日食”是一个与古代天文家推步合验的事件;2)《授时历》能求解出大部分“仲康日食”的现有结果;3)公元前2128年10月13日是僧一行(683—727)和郭守敬(1231—1316)推步“仲康日食”发生的日期,但尚未得到现代计算的认同;4)公元前2128年为仲康五年,只是古代的一个年代学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